给前任的残疾哥哥冲喜(65)

第54章 问责 造反?

见谢康面露难色, 齐珣上前一步继续劝说道:“皇上要灭谢氏一族,要将剿灭谢家军, 谢大人认为,您还能偏安一隅,保全一身吗?”

谢康连忙解释道:“王爷误会在下了,我谢康岂非贪生怕死之人,只不过,谢家世代忠于君上,此等违逆之事,在下实在是……”

“谢大人错了!本王并非有谋逆之心,如今皇上刚愎自用, 倒行逆施, 天下百姓早有怨言, 我此番举事回京, 只想为昀弟,为谢家军, 为我西北营无数牺牲的战士,向皇上要一个说法, 同天下要一个说法!”

“若是您同意, 本王明日便可发布檄文, 昭告天下,为谢家正名。谢大人放心,本王并不想起纷争,牵连无辜百姓。

届时本王会带着谢家军整整齐齐进京, 大人不必担心沿路的几座城池会有所阻拦,本王了解他们,先前那些城主或多或少, 都曾受过谢家和西北营战士的庇护,若是他们心存善意,看了本王的回京檄文,定然会给我们放行的。”

齐珣的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有理有据,让谢康不由得心中升起了熊熊的斗志。

谢康知道燕王的为人,又被他的一番话说动了,终于郑重地点了点头。

“谢昀是我侄儿,此事我不能坐视不理,燕王殿下,我跟您一同进京,向皇上要个说法!”

*

顾若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日后了,她强撑着身子坐起来,母亲一把将她搂住,哭泣道:“若儿,你可算醒了,你知不知道,你昏迷了三天!可把我们担心坏了。”

顾若喝了一口母亲递过来的水,方才又清醒了一些,原来自己竟然昏迷了这么久吗?

顾若看着泪眼婆娑的母亲,声音喑哑道:“母亲,我饿……”

母亲破涕为笑,连忙叫春桃去准备点心和吃食。

顾若吃了些清粥和小菜后,方才有了力气,开口问道:“母亲,这几日可有听到齐珣的消息?”

母亲的脸色变了变,似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顾若心头一颤,将她的手握住,“母亲,快说啊,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若儿别急,珣儿他还活着,而且不日便要回来了。”

“真的吗?”顾若眼中溢出激动的泪水,她伸出手指将眼泪抹去,大喜过望道:“母亲是如何知道的?可是齐珣寄了家书回来吗?快拿给我看看。”

“没有家书,珣儿向皇上发了檄文,如今全天下都知道了,他此刻正带着榭元城的谢家军和自己西北营的余部正在班师回京,说是要……要向皇上讨个说法!”

“什么?”

顾若大吃一惊,隐隐约约已经猜到了一些,定是齐珣被围剿逃脱后去投靠了谢家军的分部,至于回京向皇上要说法,依照他那刚直不阿的脾气,这么做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今珣儿应该在回京途中了,说来也奇怪,这沿路的城池都纷纷为他和谢家军打开城门,丝毫没有阻拦。”

顾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道:“皇上可曾震怒?”

“皇上自然是发怒的,但也无可奈何,那些守城的将士有些打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名头,公然抵触皇上,皇上因着那份檄文,如今民心尽失,再说,那开关放行之事是那么多将士一起做的,皇上还要那些将领保家卫国,自然不能一气之下,全部杀了。”

“那皇上如何也没拿我们王府开刀?”

母亲叹了一口气,“皇上只下旨将我们软禁在府内,如今民心不稳,前几日为燕王和谢家请命的百姓,齐齐跪了一整个城门口。皇上现在在舆论的道口浪尖上,自然不敢公然那我们开刀,只说要等燕王回来后再一起发落。”

顾若心中缓了一口气,也不知道齐珣的那封问责檄文到底是如何写的,写的有多么地字字泣血,竟然能让天下将士和百姓都为之动容,为其请命。

不过齐临这么多年身居高鼎,却并非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他极其好面子,这些年大兴土木,更是做了许多劳民伤财之事。

去年河西水患,岭南雪灾,他都没有妥善料理,导致灾民满地,饿殍遍野,其实在无形中,他早已民心尽失,如今落得如此军民离心的后果,也不可谓是早有因果之故。

而齐珣从来都针砭时弊,自然是拿准了这一点,知道皇上必然不敢公然违背民意,才敢让在京城的顾若她们犯险,想着定能护住顾若他们安全,况且,若是他不走这步险棋,他将永无回京之日,又或者他回京之后,也会被皇上暗害。

皇上本就忌惮自己,要将自己铲除,再加上他如今知晓了皇帝做过的污点之事,又是当日谢昀身死的见证人,皇上生性多疑,他若不走这招险棋,必定不得好死。

所以他索性走这步险棋,将此事昭告天下,若皇上能有所悔改,便可换一个盛世清明。

不过,齐珣这家伙竟然一声不响便将自己和思若置于危险境地,实在是……可恶。

等到时候见面了,她定要扯着他的领口向他质问清楚。

想到这儿,顾若的嘴角竟然不可自抑的上扬起来。

太好了,齐珣还活着,他马上就要回京了,不知道他此刻是否挂念着自己和思若呢?

这几日燕王府被羽林卫包围住,任何人不得出入,顾若虽然着急,但也是无可奈何。

这日,顾若刚刚起来,便见宫里来人,口口声声要将自己和思若带走,顾若没法子,只好安抚好家人的情绪,然后抱着孩子登上了去皇宫的马车。

为今之计,她不得不去,参加一场变相的豪赌。

而这个赌注,便是她对齐珣的信任,是她对齐珣此番能够说服皇帝这件事情的信任。

进了宫里,抱着孩子的顾若便被带到一处偏殿软禁了起来,门外站满了把守的侍卫。

看这情形,是插翅也难逃了。

顾若定了定心神,便找了张椅子,坐了下去,她如今唯一能做的,便是一个字。

等。

*

宫门口

齐珣一身铁甲坐于马背上,目光凛冽,身后是一排排陈列整齐的军队,他陈兵皇城外,与皇城的御林军对峙着,成犄角之势。

不过大家都心知独明的是,此时齐珣若是一声令下,这些天天在天子脚下吃皇粮的御林军根本不会是他们西北营和谢家军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士的对手。

但他今天并不是为了逼宫而来,所以他不会轻举妄动。

此刻,他在等,

等着皇上的口谕,等着皇上召见他进去。

没一会儿,果然有小太监将皇上的口谕传来,齐珣利落的翻身下马,让三军将士就地休息。

孤身一人进宫,步进了宫去。

他知道皇上不敢动他,因为一旦他发生点什么,他身后那谢家军的千军万马随时可以把这皇城踏穿。

齐珣身上的铠甲在日色下泛着银光,背上背着黑色的包裹,眼底是融不开的塞北之雪。

他一步一步迈到朝堂之上。

今日朝堂之上,没有一位大臣和公卿,昨日谢家军列队进城,那些大臣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个个都是人精,自然是躲在家中,闭门不出,今日哪还敢来上朝。

齐珣看着坐在高位上的他的父皇,曾经是那么高高在上,如今看来,更像是个孤家寡人。

大齐皇帝——齐临

齐临见他一步步进来,走到自己龙椅下站定,目光肃然,不卑不亢。

他料想齐珣今日必然是不会给自己半点面子,要与自己死磕到底了。

他目光幽深,盯着齐珣道:“我儿意欲何为?”

齐珣并未答话,他瞧着坐在高位上的齐临,那个大齐的九五之尊,如今在这空荡荡的大殿里,显得尤为孤寡淡薄。

可就算是这样,齐珣也没法子在心中为他开脱。

他不疾不徐地将背在身上的包裹取下,从中拿出一副少将的红缨头盔和一块黑色的牌位,摆在地上。

齐临远远望去,赫然看到牌位上写着谢昀二字。

耳畔的嗡的一声响,让他几乎坐立不住。

他站起身来,伸出手指着齐珣骂道:“逆子!你这是要做什么!”

齐珣不卑不亢地跪下,朗声道:“儿臣携谢少将军英魂归来,只是想问陛下一句,谢家和西北营究竟所犯何罪?”

“陛下非要对我们斩草除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