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看着清少,最终满意的点了点头:“姑娘,老爷说了收拾好了可以带姑娘出去转转,缺什么就添置。”
清少笑着笑着就快哭了,她实在容易跟人见外,一直掩饰着想出去转转的想法,但王可成不在,她怕提出来让石头他们为难。最后整日无所事事,只搞得自己思绪如鸡毛一般杂乱。
彩楼林立,九市横连,商贾往来,车水马龙。原来这就是古代的京城,这么繁华热闹。清少带着馒头石头走到一家乐器坊里,不管是里面摆的古筝古琴,还是墙上挂的琵琶笛子,清少都很想玩一遍。只是手刚碰到古筝的弦上,还没弹出响声,就突然回忆原身的嫡母砸碎了她的琴还摔在她身上,府上一圈下人全在看她笑话的场面。惊得清少手一抽。
“姑娘是想要吗?”石头问道。
“我又不会弹,要它做什么。”除了店,本来挺好的心情也跌落了,最后转了一大圈,好不容易才平复心情。可清少总觉得像是背后有什么人跟着,回头却也不见人。看馒头石头都没反应,便放了心,最终两手空空就回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本书小作者想慢慢写慢慢更,但是看一发表就有小伙伴收藏了,所以赶紧再更一章,谢谢大家支持。
今天又把生文精修了一遍哈哈。
10.7重新排版。
第3章 中散大夫
这一日,清少午饭后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足足睡了一下午。期间做了个梦,梦到原身穿到了现代自己的身体上也拥有了一些自己的记忆,在工作的图书馆里收拾古籍,后来还吃力的用着手机给自己的父母网购了礼物。
清少醒来意识到,或许自己在这混吃几日等着穿回去时没有希望了,只求那位清少用着她的身体能在现代也好好生活下去,别辜负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和住房补贴。而自己也要清醒清醒,新的人生要在这个地方重新开始了,哪怕是寄人篱下也要好好活下去,清少只当自己是个丫鬟,不过好歹也是有钱人家的大丫鬟。
虽然清少拿自己当丫鬟,但王可成却是在心里拿清少当夫人的。这段时间皇上派了御史去地方查贪腐,都护府又察觉边疆有异动,各地的奏折铺天盖地的来。皇上不休息,他这个负责传达诏旨、沟通宫内外的内侍省内给事自然也只能守着。但王可成心里总时不时的想着家里新迎进门的夫人,自己一连这么多天不陪着她,她会不会怪自己。
这一日,王可成总算是脱了身。
清少听说王可成要回府,自然不敢懈怠。不仅得让厨房备饭,屋里备茶,自己也得梳洗一番。
“老爷,您回来啦”,见王可成回府,清少笑着迎了上去。
王可成看着清少,浅衣素饰极为动人,虽不是大虞如今流行的,却是自己喜欢的。又说:“我带你出去走走如何?”
清少心里自然是一百个乐意,脸上也挂出些矜持的笑容,点了点头。
清少被王可成拉着扶着上了马车,清少触到王可成的手,不自觉的面露羞涩,神情有些不自然。直到马车开始走起来,清少都还低头不语。王可成不禁笑了笑,然后温柔地说:“以后总是要长久相伴的,你也不必拘束”。
清少刚欲张口,想了想又没说出来。这一细小的动作被王可成看在眼里,见清少还是谨慎见外,自己也不由有些操心,“你想说什么说出来便是”。
看着王可成挺和蔼可亲的,胆儿也大了起来。清少对这个世界早就有许多疑惑了,于是便弱弱地说道:“老爷,我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哦?你说”王可成倒是好奇,她这失忆了的傻子能问出个什么问题。
“现在国号是什么啊?”
“……”果然是个傻子。“大虞,承祐二十三年”。
果然不出李清少所料,这时代自己根本不知道!又问:“那…...那先前都有什么朝代啊?”
王可成也没想到她竟然问这个,但还是一一回答道:“自然是夏、商、周,东周末年经春秋战国后则是华、梁、南北齐、滕,再就是本朝大虞了”。
李清少想着真好,说不定会有点历史是自己能知道的。接着清少还想了解一下这位衣食父母,于是又问:“老爷,您不是宫里人嘛,那您是怎么出来的”。
王可成先是一皱眉才说:“我现在可是内侍省内给事,有时还会临时授予其它职务离京办差,自然是出的来”。看着清少脸上露出“哇,好厉害”的崇拜的神情,王可成脸上瞬间就多了一丝得意。虽然是宦官品级也算不上高,但毕竟在天子跟前做事,也是有那么点权势的。他继续对清少说道:“虽然只是从五品,但银子还是不缺的,你若想要什么只管提”。
从五品,清少一想,这换算到现代怕不是局级,比自己那凶巴巴的图书馆馆长还要高出一大截。清少家里还有个当小经理的表舅,说话结巴还总在饭桌上炫耀自己,对一大家人都指手画脚的。再看看王可成,他虽然是宦官,但这么年轻高位还温柔体贴,不管别人怎么看,清少倒是觉得这种配置还挺抢手的。
浮想联翩一番后,清少见王可成还是看着自己,似乎是期待自己要点什么。于是便说:“我想看看书,还有纸和笔。”清少想着,要想好好在这生存,女红什么的怕是学不会了,但先把字认清楚也是好。
王可成本以为清少会要点脂粉首饰,竟没想到会要书。“怎么?你原先还读过书?”
“我会背几首诗,想对照着学学认字”。
王可成点了下头,心想着读书自然是好。“笔和纸府上的都是宫里来的,你且随便用,书的话咱们现在就去看看”。
王可成自己年少时也常抽时间读书识字,后来也因为在宦官中算是有文化的,这才得以步步提拔。曾经几位清高的文官讽刺他为“类书博士”,可他只觉得那几个文官不过是沽名钓誉,自己即使是宦官也大可有优越感,瞧不起这些人。
西市虽不如东市多是达官显贵的宅邸,聚四方珍奇,但却吸引了各国的商人往来于此。沿丝绸之路到京城的香料、宝石、药品,在东市上皆可见到。
马车停了下来,王可成扶着清少下了车。清少一抬头便看到“四端书铺”的牌匾,走进去是绕房一圈的书柜,上面陈列书的没有一本是李清少听说过的。中间有几张桌子,供人吃茶读书。里面还有间更大的屋子,有着隔间,按六艺、诸子、诗赋、方技等给书分了类。王可成就慢悠悠的跟在她身后,时不时自己也翻一翻。
清少拿了本《诗经》翻开,一看第一篇是《关雎》就暗暗高兴,的确是自己读过的《诗经》。看来战国前的历史与自己所知相差无几,至于后来大概是分裂出来了一个时空?清少这么猜着,顺手又拿了一本《四书集释》,里面写着“韩文韬撰”。
“老爷,这韩文韬是谁啊”,清少见王可成走到她身后便问道。
“这是大虞开国时四大学士之首,任国子监祭酒,是奉□□之命编纂经书。”王可成若非在皇帝身边做事,日日听大臣们讲前朝贤臣,这个问题怕是能被难住。但既答了上来,又觉得自己颇有学识,不禁暗暗得意。
最后清少便拿了《诗经》和一套《四书集释》。然后把书给了石头,自己和王可成也不乘车了,挤到人群密集的集市里。清少看着不管是扎的灯笼、风车,还是香囊荷包都稀罕极了,小时候逢年过节大街上买,父母从来没给买过,看着别的小朋友能提个小灯笼都很是羡慕。
王可成看着清少目光对这些玩意极为留恋,心里甚是不解。集市上的香囊荷包跟宫里的实在没法比,至于灯笼,自己在宫里撑灯笼早就撑够了。况且这都是小孩子的玩意,两个大人拿上确实奇怪,不过一想到小孩子的玩意儿,王可成又开始想着,不如二人先过上个三四年,然后也收养个孩子,到时候她要是稀罕这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买上一箩筐了。
后来又走到糕点铺子,门外就能味道酥油的香味,只是店里又挤满了人。清少心里有点想吃,却也不敢多看那店铺几眼,清少发现王可成挺在乎自己的,这一路上但凡自己多瞧了几眼的东西,还不等自己张口王可成就让人买下了。清少觉得受之有愧,更是不敢再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