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若当了皇帝真的就能扭转全局,当初的他也不会在鳌拜等人面前苦苦挣扎。
“皇上。”宜妃见康熙久久不语,不由抬起头轻唤了一声。
康熙回过神,目光落在宜妃身上,“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儿子们大了,都有自己心思了,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看的都是他们自己,朕不插手。”
宜妃眼神微闪,唇角却一直含着一抹笑意道:“皇上说的是,这儿大不由娘,总得他自己吃了苦头才能体会阿玛额娘对他的一番苦心。”
康熙笑了笑,伸手的瞬间在宜妃的手背上轻轻拍了两下道:“爱妃说的是,朕今儿个空闲,就歇在翊坤宫了。”
“谢万岁爷。”宜妃脸上满是喜色地起身行了一礼,见康熙伸手扶起她,更是娇羞一笑。
纵使宜妃得宠,可年纪摆在这里,得到的宠爱也日渐稀少,康熙近年来召年轻低位份的嫔妃较多,像宜妃这样的老人儿,至多就是来坐坐,喝杯茶用个膳再聊聊天,留宿的次数不说屈指可数,却也十分有限,现在康熙主动表示要留宿,不管原因如何,最起码全了她宠妃的颜面。
宫里头见康熙留宿翊坤宫,倒也没觉得讶意,毕竟这宫里头甭管是佟贵妃还是四妃,甚至是众嫔,康熙都是给脸面的,即便很少留宿,翻绿头牌时也还算公平,各宫新人都有,也算是全了各宫宫主的颜面。毕竟位份再高也不比皇上的宠爱,不然古往今来,怎么会有那么多皇后混得不好呢,说来说去,这宫里看的终究只有皇上一个人的脸色。
不过等到众人听闻康熙留宿的是宜妃的主殿时,一个个都露出一脸诧异的表情,很明显她们都被震惊了。皇上喜欢水葱似的小姑娘,单看被翻绿头牌的妃嫔都是新人这一点就明白,却不想新年第一次踏进后宫,竟是宜妃拔得头筹,这还真是……
也对,想想当年的德妃,那风头不说举世无双,却也实实在在地凭着一己之力打了众贵女的脸,就算在她之前还有一个短时间内宠冠后宫甚至是一枝独秀的良妃,论起实惠,谁能比得了德妃。
若不是德妃够作,这一次宜妃怕是没这么容易得实惠,毕竟她们这些老牌妃嫔里,还保持着宠爱的也就德妃和宜妃两人,其他人基本上都没了宠爱,康熙能来喝杯茶用个膳就已经很给面子,留宿什么基本不敢想。
现在倒好,德妃一路把自己从风光无限的四妃作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后宫却无一人帮她求情,由此可见,德妃在后宫有多不受人待见。
当初德妃从一个包衣宫女一跃超过众多贵女晋位为妃,一巴掌打得后宫众嫔妃回不过神,后来别人想方设法想要得到的到了她这里她却半点不珍惜,又是一巴掌狠狠地打在别人的脸上,这样的人甭管表面上表现的有多么和善,落在旁人眼里也是无比的虚伪。
不是后宫众嫔妃心疼胤禛,而是看不惯德妃的一干作派,明明是拿儿子换到了,却摆出一副包括胤禛所在的过往都是耻辱的模样,然后死劲地打压被她拿来换好处的儿子,单这一点就让人瞧不上眼。
好在上天终究还是公平的,尽管没有上演恶人自有恶人磨的好戏,可上天亲自出手惩罚恶人可比恶人慢慢磨来得更让人高兴。
不过眼下德妃倒了,以往不怎么招眼的宜妃就显眼多了,万岁爷的心思大家都猜不准,但从万岁爷的态度上不难看出万岁爷的某些想法。
原本都以为如今最得皇上看重的就是雍亲王胤禛,现在看来,皇上对于九阿哥胤禟也不是一点都不关心,这是不是说明皇上有心再立新的储君,又何者是对这些阿哥有新的安排?
在众多猜测之下,原本显得有些冷清的新年慢慢地开始恢复以往的热闹,原本开始有些消停的阿哥们也不知不觉地开始动了起来,只是这其中的变化,还需自个慢慢发觉。
第334章 调整
胤禛从来都是一个务实的急性子,这事要么他不做,一旦他决定要做,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动手,甚至做好的。
出京的事是之前就说好的,甭管他愿不愿意,这一趟他都必须要走,至于武秀宁提及的格格们嫁去蒙古之后的生活情况,他既然决定要查,那就不可能耽搁,毕竟蒙古距离京城并不算近,且不是自己的地盘,有些事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做,不然落在旁人眼里,还以为他是想破坏满蒙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在派人前往蒙古之前,他还得先给康熙上个折子,不然真要是让人捅穿,那一片好意指不定就变成别有用心。
他从来都不抱有侥幸心理,做事谨慎又谨慎,容不得有半点隐患,若非如此,他怕是走不到今天。
“怎地突然想到要查这个?”康熙看了胤禛送来的折子,有些不明所以,以为是胤禛发现了什么,便直接将人宣进了宫。
胤禛拱手以对,语气恭敬地回道:“都有只有为人父母方能体会父母的苦心,儿子如今也为人父,有些事情虽然不好宣之于口,却也想要为子女多打算一些,只是女儿不同于儿子,同儿臣这个阿玛相处的少,有些话也不好说,儿臣偶然听武氏,嗯,就是儿臣的侧福晋同大格格说体己话……”
这听墙角终究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胤禛提及,这向来面无表情的脸上也不由地带了一丝涩然,康熙见状,朗声笑道:“都是自家人,偶尔撞见也不算稀奇,你继续说。”
眼见老四脸皮薄,康熙倒是越发地感兴趣了,到底是什么话竟然促使老四决定费力去查这些琐事,至于武秀宁,也再次在他面前挂了号。
“原本女儿家说点儿体己话并不算什么,可有些话却让儿臣如遭雷击,儿臣早些年子嗣艰难,自打武氏进府,子嗣便慢慢多了起来,儿臣当时只以为武氏有福——旺子嗣,可那天儿臣听武氏告诫大格格,说是女儿家的身体越是康健,子嗣才越是健康,儿臣当时没多想,等回到书房,才恍然想起嫁到蒙古的姑姑妹妹们,似乎少有子嗣,便想着查上一查,看看是不是有其他原因。”胤禛这么说有为武秀宁请功的意思,也有他自己的意思。
自打弘昱出生,他心里就一直认定母体的康健和子嗣息息相关,后来他针对此事也做了不少试验,再加上武秀宁接二连三地为他诞下子嗣使得他越发地相信这一点。
今儿个若是康熙不问,他自然不说,康熙既然问了,他便顺势提上一二,也算是为武氏请功。
“女子身体越是康健,生下的子嗣才越是健康……”康熙闻言一阵沉吟,他唤胤禛过来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想太过,可听了胤禛的话,他也难免想到自己年少时的事,那时的他太需要一个儿子了,可惜时不予他,后来就算是得偿所愿,他亦不喜欢回想从前,不是从前不好,而是那段时间太过艰难,难到他不愿意回想。
现在想想,当时后宫的嫔妃是怎样的,养尊处优的不少,身子康健的……康熙想到了元后,荣妃,佟皇后,德妃等他早年宠爱的妃子们,这些人在他生命当中都留有印记,回想起来不说事事都记得,却也有印象,这容易博好感,却也更容易抓错处。
元后作为少年夫妻,在康熙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当时两人年纪都小,很多事情他不清楚,却记得皇玛嬷说过的,元后身子不好,最终才会血崩离逝,先不提那些夭折的孩子,就说好不容易长大的胤礽,小时候也多灾多难;荣妃作为康熙最早宠爱的妃嫔,生育子嗣最多,可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一子一女,且现在荣妃的身子也不好;佟皇后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康熙的表妹,身子好与不好,康熙十分清楚,情况也颇为了解,不过她虽然不易有孕,却把老四养的好;再说德妃,生养最多,按说应该是身子最为康健的,偏偏现在康熙能想到的却是德妃争宠的技能,三天两头地以身体不适为由来请他去永和宫,以前他不多想,甚至还会给德妃找借口,现在德妃的形象垮了,这原本值得他怜惜的理由便理所当然地变成了欺骗。
对,就是欺骗。
“既然你想查,那便去查,只是不要把动静闹太大,毕竟满蒙之间的关系摆在这里。”康熙本就多疑,他没有怀疑胤禛,却因为内心那些想法对德妃原本在心中的形象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