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槐被他这么一打趣,自己也忍不住笑,“返老返童,我如今就是刚及笄呀。”
司徒聿点下了头,爽朗笑出声。
他也不是年近不惑的年纪,他才十七,年轻的很。
……
进御书房坐下,陈德旺很快送茶水和糕点过来。
“吩咐人回东宫把暖阁的炉子烧好,再准备一份宵夜,孤今夜在东宫批阅奏折。”司徒聿交代一声,拿起堆在书案上的奏折,随手递给林青槐,“你帮我拿一些。”
“这可使不得,奴替林姑娘拿着。”陈德旺收起拂尘小跑过去,紧张接过司徒聿递来的奏折,“林姑娘金娇玉贵,这等粗活奴来做便可。”
说罢,他往后退了一步吩咐自己的小徒弟回东宫传话。
太子可是把林姑娘当眼珠子看。
科举之事若是解决,皇后只会是林姑娘不会是其他人,自己得照顾好。
“奏折又不沉,我能拿。”林青槐眉眼弯弯,“还有许多,正好一人拿一些。”
陈德旺如此紧张,也不知司徒聿平日里都和他说了什么。
带上奏折回到东宫,林青槐一进暖阁便闻到淡淡的松柏香,禁不住偏头看司徒聿。
他细心起来,连哥哥都比不过。
“先下去,有事我会叫你们。”司徒聿放下手里的奏折,支开陈德旺等人。
陈德旺领着宫人出去,关上门,亲自去厨房盯着宵夜。
林青槐脱了靴子,穿着袜子滚进软塌,跟他说江南两淮盐政和漕运帮派勾结,贩卖私盐之事。
“这事不急着处理,神机阁在那边盯着,我心里有数。”司徒聿在她身边坐下,薄唇微微上扬,“还有其他的事?”
林青槐点头,同他说起蛮夷流民涌入延平府,西北匪患死灰复燃的现状。
“孔尉此时脱不开身,这事越快处理越能震慑蛮夷过来的流民。”司徒聿按了下眉心,起身去取来舆图展开,“你给我说说,都那些地方的匪患比较严重。”
天风楼只在上京养有自己的人,各分部除了楼主和一个说书先生,所有打探消息的人都是寻常百姓。
消息收集能力是只查官员的神机阁不能比的。
“延平府附近的匪患倒是不严重。有驻军在,那些想要作乱的蛮夷人不敢乱来,周边几个县的情况严重一些。”林青槐指出几个地方,黛眉紧锁,“混进来的细作估计不少。”
阿不都知道蛮夷生乱是司徒聿的手笔,他不会坐以待毙。
“我即刻修书一封,让赤羽卫八百里加急送到延平府,命孔尉调拨出五百精兵专心剿匪。”司徒聿放下舆图,起身去取来纸笔,“剿匪与上阵杀敌一样论功行赏。”
林青槐也觉得此法可行,与他细细商议一阵,坐起来同他一道批阅奏折,随口说起孟淑慧去找了杨远正。
上一世,懿宁公主便是怀着司徒瑾的骨肉出嫁,最后一尸两命。
这一回,她估计也是怀着司徒瑾的孩子嫁入杨家,否则孟淑慧不会跟杨远正说那样的话。
自己不至于心狠到,对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出手。若懿宁公主识趣,把这孩子当做杨家的后人抚养,自己不会动她。
倘若她也想效仿秦王妃,借着孩子搞阴谋诡计,她一个活口都不会留。
“大皇兄临死之前同她解除了婚约,按说这孩子……”司徒聿顿了下,想起这门婚事是惠妃一手操办的,眸光沉了沉,“随他们自己折腾去,我们就当不知此事。”
惠妃跟父皇之间的事,他一直觉得奇怪但从未细究,也不曾问过母后到底是不是真事。
据说当年父皇对惠妃一见倾心,为了她做出许多荒唐之事。
后来封王议婚,父皇娶的正妃是母后侧妃是惠妃,让一众看热闹的人大跌眼镜。
便是懿宁公主没有要为大皇兄复仇的心,惠妃也会有。
有子嗣在手里,难免会生出野心。
“我插手了,但没让懿宁公主知晓。”林青槐伸头过去看他的笔迹,勾着唇角有模有样的仿写,“孟淑慧想利用杨远正对付我,那我只好先让他失去科考的资格。”
“林相高明。”司徒聿瞧见她的动作,禁不住饿倾身过去亲她,“天亮之前皇祖母薨逝,批完了奏折你随我去送她一程。”
嘉安郡主回京,势必会想方设法入宫见皇祖母。
宫里的宜妃和另外几位妃子,未必没有其他的心思,不如直接断了她们所有的念想。
“好。”林青槐拿起奏折跟他批阅过的比对一番,眉眼间浮起得意的神色。
她模仿他的字迹,已经到了可以假乱真的地步。
“上一世她离去时我很难过,特别的想见你。”司徒聿自嘲一笑,“她待我极好,若非母后早早替我安排,我或许会和大皇兄一样,早早死在燕王叔手里。”
“如今你不用难过了啊,我就在你身边。”林青槐握住他的手,主动凑过去亲他,“往后不管遇到任何事,我都尽量在你身边。”
就像上一世,他陪着自己一样。
司徒聿含笑点头。
……
早朝之前,宫中响起太后薨逝的丧钟。
林青槐踏着夜色走出宫门,坐上候在宫门外的马车,前往青云书院。
“孟淑慧昨夜去见了魏王,未有留宿,时间停留的也不长。”冬至把暖炉给她,眼底难掩激动,“夫人昨夜有些不舒服,怕是要生了,不知是小小姐还是小公子。”
“回府!”林青槐也激动起来,“我准备好的礼物和小衣裳可算能用上。”
她即将多个小尾巴了!
“是。”冬至笑了声,吩咐车夫掉头。
林青槐缓了缓激动的心情,又吩咐道:“一会到了家你去书院等书局的前掌柜,让他到府中来见我。”
冬至再次点头。
回到府中,稳婆已经到了,父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廊下转来转去。
哥哥也跟着转,父子俩的表情都一个样。
林青槐问了下具体的情况,冷静吩咐,“卢管事你去太医院请孙御医,哥你回镇国寺请归尘师父和师娘来。”
娘亲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不能出一点差错。
第106章 105 等他输急了眼,就该轮到自己出……
靖远侯府在为即将临盆的夫人忙碌, 宫里也忙做一团。百官候在宫门外,顶着寒风捏紧了手中的笏板等里边的消息出来。
太后薨逝,丧钟从皇城内传出, 震碎了一干朝臣欲在早朝上弹劾太子的美梦。
安南侯抓紧了手中的笏板, 低垂着眉眼,隐隐觉着太后薨逝得突然。
林青槐下场科举的消息一出来, 他便设好了局。暗地里通知与自己一样有意弹劾太子的朝臣,等着国子监博士和助教等人入宫求见太子后, 在早朝上先行发难。
人算不如天算。
太后怎会在此时薨逝!
安南侯抬起头, 幽幽看着漆黑的天幕, 心底冒出一个骇人的念头——
兴许, 太后并非病死的。
太后自荣国公牵涉燕王谋逆一案便一病不起,至今已有数月, 倒也不像是忽然暴毙。
太子如今不过十七岁,监国也就三个月的时间,应当做不出弑杀祖母之事。
圣上还在镇国寺静养呢。
倘若……这一切是圣上安排的呢?安南侯心里咯噔了下, 只觉噬骨的寒意自脚底升腾起来,直冲胸膛。
“眼看着年关就近了, 太后竟是没能挺过去。”永平侯压着嗓音说了句, 见无人搭理自己, 只得讪讪闭嘴。
太后的病不蹊跷, 如今薨了也在情理之中, 不知为何, 他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圣上此时恐怕还未收到消息, 我等候在此处也无用处,不如先回去换一身衣裳。”有人小声提议。
礼部和工部的两位尚书,听到丧钟便进了宫, 倒是不用受着冷风。
“等着吧。”左相出声制止,“圣上从镇国寺回城,半个时辰便到。”
太子手腕惊人,行事狠辣,这帮人还把他当小孩儿看,殊不知如今已是死到临头。
当日在御书房,太子曾问他若林青槐下场科举是真事,他有何看法。如今想来,朝中的动向太子皆了然于心,按兵不动,不过是等着鱼儿主动咬钩。
那个从未观政的少年,比他的两位兄长要强势,城府和心计不输圣上,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幸好今日没有下雪。”有人嘀咕了一句,四周渐渐安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