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袁天罡问道,“朕一向勤政爱民,问心无愧,上天却叫彗星来提醒朕,难道是朕有什么失德之处吗?此外,朕近日经常沉浸在噩梦之中,梦中有数个小鬼凶神恶煞,左右纠缠,袁爱卿长于天文术数之道,不知有何高见”
袁天罡一脸镇定,略略思索了一下说道,“天象变换为古之常态,且陛下开贞观之治,尤有圣德,无需担忧。彗星出现在旧时秦国之地,恐怕和陛下心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秦府旧事有关。而彗星又尾带小星,应当是事关子嗣。”
“子嗣?”世民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点点头,“袁爱卿如此说,朕便放心了”。世民遣太史丞下去,唤玄龄、无忌三人来到殿中。
“朕近日屡屡梦到元吉,还有他的五个孩子变作小鬼,不断侵扰朕,朕在怀疑这究竟是何缘故。太史局来报,今日所出现尾带小星的彗星也是主子嗣的,这是何意啊?”
无忌上前询问,“这?齐王已经过世多年,按理说不应该再有什么。陛下如今又突然夜梦,可是发生过什么令陛下介意的事?”
世民突然想起,难道是因为自己察看过起居注,一直顾念“纳齐王妃入宫”这件事,又勾起了这些不快的记忆么。
世民摇了摇头,“不满爱卿说,那日朕察看了武德九年的起居注,见上面所写‘于东宫诛建成五子,入齐王府诛元吉五子,妻女贬黜为平民,姬妾籍没宫中,纳齐王孺人入宫,册封贤妃”一句。朕心下有些介怀,难道因此而触动了往事。今日连上天都要来问朕之罪过吗。”
玄龄忙劝道,“玄武门之变,陛下行周公之举,为的是天下百姓。陛下与贤妃本就心意相通,都是齐王无信无义,才阴错阳差,这怪不得陛下啊。”
“朕何尝不知。可如今这噩梦总是萦绕着朕,朕又疾病缠身,不得痊愈,这要如何是好呢”。
无忌说道,“臣倒有个办法。”
“你快说来听听。”
“袁天罡既然说天象主子嗣,不如给元吉过继一子,若元吉有后,便是陛下对齐王更加恩遇,陛下夜梦的小鬼之流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世民听了无忌之言,连连赞许,“对,对,对,这个办法不错。朕看即刻就可以着手此事。但,过继何人合适呢?”
无忌说道,“这并不难,陛下在宗室子弟之中选一幼子即可。”
“好,让朕想想。”
两人去后,世民觉得这个方法有可取之处,正和彗星携带小星的征兆,又与噩梦之所求似乎不谋而合,心下默许。但选何人入嗣元吉就成了问题。
他正在踌躇之时,韦贵妃来到太极殿中探望他,世民便将刚才与无忌玄龄所说之言告诉了贵妃。贵妃听闻,便附和道,“臣妾也觉得,此法值得一试,若是能解陛下多日疾患,又缓解陛下常年的心忧,也是大功一件。”
世民叹了口气,“但问题是选何人为好呢”。韦贵妃见世民问起,想了一想,脸上漾起些笑意,说道,“一般来说,陛下在宗室亲王之子中选一人即可,但此事倒有些不同。”
“哦?有何不同?”
韦氏说道,“陛下昔年为天下计,不得已除掉建成和元吉,才令大唐国脉永延。陛下心善,才会总做这样的噩梦。兄弟之情实在令人感慨。所以,若选宗室子弟,反而像是敷衍了。若能选皇子入继,才能更有诚意,能一朝化解陛下多年的心结。”
世民听了,觉得韦氏说得有些道理,也合自己的心意,便又说道,“朕的儿子,大多已经长成,有了封地,不适合过继他人了。”
韦氏直言道,“陛下,臣妾以为,充媛之子李明最合适不过。无论年龄,还是出身……”
世民听了韦氏的建议,有些吃惊,但想想又再情理之中,他打断韦氏的话,说道,“这……这不合适。充媛与朕只有李明一个儿子,她定然不舍。不,朕不能这么做。”
“陛下,臣妾知道陛下心中看重充媛,不愿令她难过。但如今连天象都已提醒陛下,怕是天意难违。如今陛下病了这些时日,又未痊愈,可见此事也关乎陛下龙体康健。充媛久在陛下身边,一定会事事以陛下为重,想必也不会推辞。”
世民听了不语,他知道,这对盈盈而言,实在太残忍了。韦氏见世民似乎没有被打动,接着说道,“再说,充媛……充媛本来就是元吉的……”
“你别说了……”
“让她的儿子入嗣齐王,更合情合理啊,元吉在天之灵若知,必然不会再来侵扰陛下了”。
“这,这怎么行,这要朕如何对的起盈盈呢。不,不行……”
“陛下……”,韦氏唤着。
世民一甩袖子,回到后殿中去了。此时此刻他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问题。天象之说宛若心中一个结,如果不按破解之法,上乘天意,便很难被轻描淡写。作为君王,他比任何人都重视此事。
第169章 出嗣
世民虽然拂袖而去,但韦贵妃的话的确说进了世民心里。他的儿子们大多已经长成,只有李明年幼,最适合过继他人。盈盈现在的位分只是末等九嫔之一,也谈不到什么高贵。而且,既然此事事关元吉,盈盈之前毕竟曾为元吉之妾,若是以盈盈之子过继,想必更能安地下之人。
他想到盈盈多年与自己感情,实在也是心有不忍,更不知该如何启齿此事,心想若还有其它好的人选,也可以另作他图。
第二日,世民便再一次和几个大臣们商议此事。
其实那一日,无忌本想直说让李明过继,但怕世民不愿,给当众拂了倒不好。
玄龄也对此事了然于胸。他想到盈盈旧日美惠和如今处境,不忍提及。
魏征素来不喜星象之言,觉得危言耸听,过继不过继的他并没有意见,但也不会主动开口提供人选。他也一早猜到了世民心思,心中也是不忍。本来之前承乾的事,他便很替盈盈感到委屈了。
世民心里的确纠结,不是万不得已,他也不愿伤害盈盈,于是选出几个宗室子侄,与众人讨论。玄龄等三人皆不说话,世民便问道,“继子之事,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三人面面相觑,都等着对方先说。无忌毕竟是国舅,地位不同,直言道,“陛下所选的宗室子侄怕是不妥。”
“哦?”
“贞观年间,陛下分封臣下,一向都是论才论德,而不论血缘亲疏,所以给亲王宗室的爵位官职有时候都不及功高的臣属。一众亲王本就有些许微词,今若再以其子侄过继他人,恐怕亲王们心中会有不满。再者说,此事说到底为陛下私事,又涉及玄武门之变,若选他人之子,一方面诚意不足,恐没有效果,另外于纲常处也有不妥。”
世民听了,的确是这么回事。便继续问道,“国舅言之有理,那此事……”
无忌看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却还在那一言不发,装模做样,明摆着就是只等着自己开口,索性就直接说了,“臣以为,充媛之子李明较为妥当。”
玄龄看世民脸色的变化,知道无忌说出了陛下心中所想,虽然有些残忍,但合了圣心。
世民便知是这样的结果,他还想为盈盈争取一下,“可是,朕不忍心,充媛毕竟只这一子,且在朕身边多年,你们最清楚不过。”
无忌接着说,“臣当然知道,可是此事,既然要做,怕只这一法比较妥当,充媛深明大义,又对陛下情深意重,想来还是会接受的。”
玄龄眼见如此,心中不忍,但也不知从何处为盈盈说话了,除非开口劝陛下放弃继子一事。他默不作声,只能心里为盈盈难过。魏征也没说话,默许便是同意了。
萧瑀说道,“若充媛之子出嗣,做齐王亲生,也的确入情入理。陛下赏赐在华阴县的玉华宫所听闻之事,便不会再有传言了。”
此话确实说道了世民心里,让他主意定了下来。但他仍然需要大臣们再多给自己增加些信心,填上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背着手,在殿中踱步,来来回回,感叹道“朕实在是不忍心啊,朕再想想”。
深夜,世民来到了盈盈宫中,他准备告诉她他的打算。他许久没有踏入安仁殿了。明儿已经在里屋睡得香甜。盈盈独自一人在殿中撩拨着琵琶。他细细一听,便是《燕歌行》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