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寒枝+番外(135)

作者:玄时蘩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长长地舒了口气,体会到那种拼命之后的极致的感觉,令她无憾了。

第135章 珞儿

銮驾回到长安。《九功舞》又在时下的宴会场合之中演过几次。若是外邦首领、使节朝觐,宴会规模盛大,宾客繁多,便会交替上演《九功舞》,经过几番打磨也更加的精致、完美,这是能让内外宾客都喜欢的舞曲。《柘枝舞》、《子夜歌》也时有上演,看世民宴请群臣的兴致如何。两段歌舞大曲落定,盈盈的宜咏坊名声大噪,又回到日常教习和排演之中。

当年在《柘枝舞》中与素夕共跳双人舞,扮演汉伎的女子名唤珞儿。她家中贫穷,自幼便入了乐籍。她与白明达同乡,一直深受明达照顾。明达喜欢珞儿,很想求娶她。明达虽是乐工,但也颇有一番男子气度。

珞儿心中也有明达,但她深知乐籍人的苦楚,身份低贱,子女后代也都只能同为乐籍。男子无法考得功名,女子则断无可能嫁于良人为妻。她迟迟不愿接受明达的感情。虽未明言,但明达心中明白,毕竟舞伎都也还有一线希望,达官贵人若看上了眼,入府做妾也不是没有可能,更何况还有阴妃、素夕这样的例子。

直到一日她跳《柘枝舞》时中伤了腰,再不能跳。珞儿哭得伤心。明达不改初衷,求娶珞儿,珞儿感念明达不离不弃。珞儿未到出宫的年纪,明达便托盈盈向皇后求情。皇后听闻,虽有意成全他们,但却有些为难。

皇后对盈盈说道,“贞观初年,后宫的确经常放还宫女。但那是因为隋末宫女本就倍于平常,且武德年间从罪臣之家罚没来的宫女人数也是不少,所以便能连年放还。可如今政治清明,每年获罪之人不过几十人,籍没宫中的人数极少,民间选入宫中的也是不足。所以这些年都没有年龄未满而放还宫女的先例。”盈盈再求皇后,皇后便为盈盈想出一法,让她试试看。

盈盈听到此法,心中感到一阵荒凉,但若能成全这段姻缘,也不算太过伤感。

于是她求吕才趁着刚刚上演《九功舞》不久,世民刚刚重赏太常寺这个机会,寻了朝中大夫向世民谏奏,只说白明达、王长通等乐工,技艺精湛,德艺双馨,能否考虑授予太常寺官职。

世民一向十分欣赏明达,多次赞誉他是琴筝“国手”,但听到这个奏议却犹豫起来。果然,还不等世民思虑片刻。便有谏议大夫出言拦阻拦,说,“白明达、王长通等只是乐工,正如韦槃提、斛斯正德等人善于驯马调马,纵使技能十分出众,但怎么能授予官职,而与学子、士大夫并肩而立,同坐而食呢?这足以让大臣们感觉到羞耻,实在不可为。陛下如果想给他们恩典,大可以赏赐金银绸缎,但官爵却是断断不可授予的。”

世民听了,深以为然,这与他想的一样。于是便赏赐明达等人大量金银绸缎,明达未受金银。世民好奇,便问他除官职之外还有何心愿,明达便将希望求取宜咏坊舞伎珞儿的心愿向世民说出。

舞伎许配于乐工,并无不妥。听说珞儿受伤,需要调养,暂不能舞,虽然未到出宫年龄,但世民也遂了明达心愿,允许珞儿嫁于明达,择日即可放出宫去婚配。总之乐工并非官奴婢,若有需要还可出入宫廷演出。明达与珞儿之事,便用这样方式实现了。

原来皇后早就知道世民绝不会同意授官一事,但为了安抚“琴筝国手”,肯定会恩准他的一个请求,这样正好就可以顺势把珞儿放出宫去。盈盈带着珞儿与明达叩谢皇后的恩典。

到了珞儿出宫的日子,珞儿对盈盈说,“姐姐,我知道明达对我很好。但我却仍然遗憾无法摆脱掉乐籍。我这一生便罢了,只是痛苦以后还要连累儿女。”

盈盈听了,心下伤感,只能安慰她,“珞儿,明达是个好人,他一定会把你当成宝贝一样。先自己过好这一生再说,后来人自有后来人的福气,别担心那么多。听姐姐的话,啊。”

珞儿点头说道,“谢谢姐姐。姐姐。其实,我有时候也会羡慕素夕。不瞒你说,我后来在《柘枝舞》中跳胡姬的时候,每一次都特别希望被陛下看到,但我没有素夕的运气。”

盈盈苦笑着,抚摸着珞儿的肩膀,为她整理了整理衣裳,“傻孩子,素夕也不一定有你的幸福呢。快去吧。”

“姐姐,我还想问你,你呢?你会在宜咏坊里一辈子吗?你为什么没有嫁给陛下呢。这宫里每一个女子都渴望的,你却若即若离。”

“陛下从来没说过要娶我,所以,我便安心做好我的事。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盈盈回答的有些粗糙,“快去吧,明达在等着你呢。”

珞儿显然没有得到她想得到的答案,可能也带着几分遗憾,跟着明达出宫去了。

盈盈想着珞儿问她的有些鲁莽的问题,却不得不陷入了沉思。如今《破阵乐》《九功舞》两大燕乐已成,《柘枝舞》、《白纻舞》已名满天下,她与世民重逢的心愿,建造宜咏坊的许诺已经一点一滴的实现了。那么,然后呢。

这些乐舞,究竟是增加了世民对她的感情,还是带来了更多的疏离与遗忘?这些想做的都已做完,她的光热、激情、才华似乎都已经离开了她的身体,依附在那些代代相传的乐谱、乐工与舞娘的身上,不再属于她。

盈盈又一次感慨,也又一次迷茫,望着云边雁断,高远而洁净的天空卷走所有人间幽暗,再散下澄澈的微光,让她永远心存心愿,心存幻念,再成为一日一日,落在眼睛里,擎在手心上的俗尘,与悲戚。

第136章 素夕只凄清

时光飞逝,白云苍狗。皇子和皇女们也日渐长大,如今世民已经有十一个儿子,和十四个女儿。长孙皇后与世民的长女长乐公主李丽质也到了该筹办嫁妆的年龄,许嫁的正是长孙皇后的内侄,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世民疼爱这位嫡出的长女,希望多多赠送嫁妆。在朝堂上议论此事的时候却被魏征驳回,认为公主嫁妆不应多于长公主。世民心中不悦,便与皇后商议此事,想不到皇后却欣然接受。

“陛下,我知道你心中疼爱丽质,我也一样,希望她的嫁妆丰厚体面,不受任何委屈。但魏征的话也在理。如果我们让自己女儿的嫁妆超越了太上皇的女儿,外人不但不会体谅陛下的爱女之心,反而会想到陛下对太上皇不敬,违背体制,反而倒错解了陛下的心意。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再说,我们疼爱丽质,也不在这些嫁妆上。倒是多多劝导她为人妻子,如何求得夫妻恩爱,家中和睦,更有些助益。”

世民听了,点点头,“皇后说得对。朕总是想着丽质是你所生,如何宠爱也不为过,还是你想着的周到”。

承乾自不用说,李泰和李治也逐渐长大了,小儿子李治是皇后亲自抚养在身边的,很是亲厚。长孙皇后虽然不愿长孙家族的子侄们因为外戚的缘故而身居高位,但对自己的儿子们还是十分维护的。尤其是承乾,她心中格外喜欢,寄予厚望。常常在心中慨叹着,承乾那么小就远在东宫,自己照顾不便,倒不如李泰和李治感情亲密。

相比之下世民对待妃子所生的子女就一般多了。虽然李恪相貌英俊,诗书颇通,又是杨藜所生,世民还算比较宠爱,但仍然无法与长孙皇后的孩子们相提并论。

阴妃所生的第五子李祐,从小不喜读书,十分粗莽,世民心中嫌恶,虽然也不算冷待阴妃,但却迟迟不愿加封李祐。阴妃不悦,来与长孙皇后诉苦,希望皇后能提醒陛下好歹顾及他们母子颜面。皇后对待后宫一向公正,也觉得应该找时机跟世民提及李祐的事,但她这些日子心中正恼着阴妃,原本打算冷落她一阵。

只因阴妃日前为博取陛下欢心,特意举荐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宫女,被世民封为美人。阴妃细细教其房中秘事,使出种种手段引诱陛下,一连六日入太极宫侍寝。

无茵见状,对于这种事也不好强行治罪,过多管束,谁叫此女也有如此本领,合了世民的需要。陛下也是人到中年,有时候再多温良劝慰也不及这一剂补药来得舒服。但这毕竟伤及龙体,若长此以往引得陛下不知保养,实为失德。

上一篇:娇宠下一篇:女魔头今天搞事业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