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醉(76)

作者:十三弦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年轻的皇帝讨厌别人在眼前伺候,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偌大的福宁殿里没有一个宫女,太监虽然不少,但你一打眼看过去,瞧不见半个人影,只有皇帝开口,才会有太监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闪出来,做完该做的事情则会再度悄无声息地消失。

比如说这每日里皇帝早起上朝,便只看见空旷的殿内只有他一个人,独自洗漱,进一碗晾得温度适中的软和甜汤,小皇帝不爱吃早饭,喝一碗甜汤垫垫去上朝是习惯,一直到他收拾完毕,需要穿上厚重的朝服和冠冕,才会有掌事太监进来伺候。

皇帝话少,太监们也不吭声,整个殿内平日里安静得落针可闻,若是普通百姓见了这当世最尊贵的一处卧房,怕是还以为是什么闹鬼的宅子。

便是小皇帝那一张阴郁懒散的神情,也与这闹鬼的宅子相得益彰。

小皇帝今年二十岁,生得倒是高大,却极瘦,厚重的龙袍都挡不住他嶙峋的肩胛骨,因为瘦,五官便显得极其锋利,唇线极薄,配着狭长幽深的一双眼睛,盯着人似笑非笑的时候,会有一种在雪夜里被狼群盯上的毛骨悚然感。

若是单纯论外貌,姓宋的大抵没有生的丑的,小皇帝也一样,与宋凌有三四分的相似,可气质却是南辕北辙。

阴郁无常,是他得到的最广泛的评价。

大概是因为五岁就被外祖父的势力强行推上了皇位的缘故,当了整整十年傀儡的小皇帝早早学会了隐藏起所有的情绪。

卯时,上朝。

小皇帝没立刻进殿,反而外面绕了一圈,五月的天气不冷不热,今年雨水多,虽然没有下雨,可呼吸间湿漉漉的清凉,早起的文武百官脸上堆着笑,虚与委蛇地打着招呼,说着今天天气不错。

小皇帝阴恻恻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掠过,嘀咕了一句:“还是冬天好。”

冬天就能看见这群老东西揣着手哈着气的熊样儿了。

他声音很小,只有离他最近的侍卫亲军头子听见了,闻言也只无奈地叹了口气。

皇帝却听见了。

“你叹什么气?”他扭头斜睨了对方一眼。

这侍卫亲军头子姓江,名叫江柏,从前是宋凌练武的陪侍,是军中的烈士遗孤,名为陪侍,其实与宋凌同吃同住,一同跟着老国丈学枪,两人自幼与兄弟无异。

小皇帝十六岁夺回政权的时候,宋凌冲锋在前,这江柏就给了小皇帝,贴身保护,此后寸步未离。

江柏是个心大的,从前跟宋凌亲如兄弟,没什么尊卑观念,跟了小皇帝几年,也没跟别人似得怕小皇帝怕的如同老鼠见猫,坦坦荡荡,敢说敢做,小皇帝喜怒无常,江柏这幅又拽又呆的模样反倒入了他的眼,官职品阶是一路往上提,如今是正三品的侍卫亲军统领。

江柏道:“没什么,就是臣觉得冬天不太好。”

“哪里不好?”

“冬天这些老大人上朝袖子里都偷偷揣手炉,就臣一个人不仅没手炉揣,还得握着刀,实在是太冷了。”

宋琮略一沉吟:“你说得也有道理。”

说话间小皇帝已经慢吞吞地坐上了龙椅,又不满地动了动。

江柏扭头看过去,等他开口。

宋琮掀了掀眼皮,用只有两人听得见的声音道:“这都五月了,皮毛垫子也不知道撤掉,朕这屁股上都要捂出痱子来了。”

江柏嘴巴不动,声音却含糊传了出来:“今天就撤,您也知道,您不开口,底下人不敢乱动这些。”

宋琮哼了一声:“都是废物,要是哥哥在京城的话——”

他说了一半,意兴阑珊地住了嘴。

底下说小话的大臣们见皇帝说完小话了,纷纷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没事儿的就垂下眼打算摸鱼,有事儿地摸出奏折悄悄打腹稿。

“臣有本起奏!”

宋琮眼皮一掀,是他最烦的御史中丞,准确来说,御史台这帮人他都烦,一天天的风闻奏事风闻奏事,听风就是雨,屁大点事都要参上一本。

今天说左仆射在家宴饮无度,明天说户部尚书又去哪儿建别庄,烦得要死,一个个骨头不知道硬不硬,反正头是挺铁的,偏偏还奈何不得他们,言史不分家,他这边敢动言官,后头史官的笔就戳上他脊梁骨了。

总之,烦。

哥哥退休的第三年,比前两年更烦了。

“说。”宋琮的音色很低,本来应该挺好听的声音,硬生生带上了一丝不太像是好人会发出的冷笑之意。

“臣听闻,岭南冯家,拥兵自重,如今岭南一地,只知冯家老太君,不知有我宋氏天下。那冯老太君一介女流之辈,不过是逞祖先之威,仗着路遥地偏,便目无君上……”

别说,这回奏的还真是个大事。

宋琮往后靠了靠,这龙椅也坐了十来年了,扶手都被磨得发亮了,靠背还是硌得慌。

那御史中丞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车轱辘话来回讲了至少三五遍,总结一下就是冯家女流牝鸡司晨,岭南危矣,天下危矣。

“嗯,继续。”宋琮懒洋洋道。

那御史中丞说上了头,脸色涨红:“陛下,如今天下大安,百废待兴,唯有岭南割裂于中原之外,不说其他,便说这税收,岂有不纳入中央财政之理?”

“每年的税单不都报上来了么,岭南守护东南海域的安稳,先帝给了他们便宜行事的权利,这钱也没拿去给冯老太君镶金牙啊,你急个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从前辽人凶猛,冯氏守护岭南乃是臣子之责,如今天下大安,冯氏理应有为人臣子之明。”

宋琮凉凉道:“虽然御史中丞大人言语啰嗦,但是朕还算才思敏捷,一点就通,算是听明白了,也不知道诸位爱卿都听明白没,要是没有的话,朕就简洁明了地概括一下御史中丞的意思。”

他夸自己夸得半点不脸红,见御史中丞愕然当场,他满意地欣赏了一番才继续道:

“意思就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不等卸磨就想杀驴了呗!”

众臣面面相觑,虽说自打迁都回汴京,这位年轻得过分的皇帝陛下就越发地行事乖张,但是在朝堂上说话说得这么难听的次数,其实也不是很多。

那御史中丞脸色爆红,讷讷半晌,慌忙跪下:“臣绝无此意,只是那冯老太君一介女流,执掌二十万水军实在不妥,如今我听闻武安侯爷布衣南下,他与冯家关系匪浅,臣没有别的意思,臣也不敢怀疑武安侯,只是为江山计,陛下也该多多思量。”

皇帝笑出声来:“我说怎么无缘无故提到冯家呢,原来是听说我那兄长去了岭南啊!怎么的,怕我哥联合冯家来造反?”

底下瞬间哆哆嗦嗦跪了一片,嘴里说着些拍武安侯马屁的话。

也是,武安侯收复西京道之后便退隐了,之后在小皇帝的刻意引导之下,大江南北都把宋凌捧成了一代战神,没谁敢提宋凌的一句不是。

皇帝意兴阑珊:“行行行,不说我哥,还继续说冯家。”

“冯老太君……”

“冯老太君牝鸡司晨不配掌管二十万水军是吧?”小皇帝打断道,“唐亚湾之战时我还小不记事,当时容城告急,冯老太爷战死,是谁临危受命披甲上船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击退海寇三百里来着?是哪位大人,不妨站出来我看看?”

底下沉默片刻,有一人接口道:“冯老太爷乃是一代悍将,手下也不乏能人之辈,将虽死,兵犹在,所谓哀兵必胜,冯老太君披甲上船,想来不过是为了鼓舞士气,若说她一介女流有统兵之能,只怕不过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

皇帝一挑眉。

是御史大夫。

小弟冲锋在前,长官补刀在后。

这还是个联合行动。

皇帝撑着腮帮子,半晌笑道:“你们知道朕为什么不太喜欢去后宫闲逛吗?”

底下人面面相觑,不敢接茬。

皇帝也不用捧哏,自己就能说:“因为后宫的碎嘴婆子忒多,最喜欢背着人编排些有的没的,朕寻思着,朕也是堂堂正正一个八尺男儿,怎么能与这些喜欢背后说闲话的碎嘴婆子为伍?诸位爱卿觉得呢?”

御史中丞脸色青红一片,悄悄看了御史大夫一眼,御史大夫垂着眼皮,老神在在,他便安了心。

今日一参,不过是试探而已,算算时间,不用多久,这岭南的小王爷就该进京述职了,岭南放养了二十年,如今天下一统,没有继续放养的道理。

上一篇:被迫和亲后下一篇:冲喜美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