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我们啥时候放下屠刀+番外(185)

“你的朋友年纪也过百岁了吧,还活着吗?”李鹤十分毒舌。

若水:“……”

这些小朋友到底还能不能认真听故事?

难得若水大师今日有兴致,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再这样他可就不……

不讲了?……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和尚生得天资聪颖,脑门宽阔。他的悟性极高,小小年纪……也就是才八十多岁,就已经尽数参透了世间所存高深佛法,被人们尊称活佛。”

当若水大师口中说出八十多岁是‘小小年纪’时,他面前排排端坐的小孩们都惊讶极了。

但这不重要!

若水大师继续道:“对于百姓的尊敬与供奉,他受之有愧,佛说普度众生,他做的还远远不够。于是这个和尚决定,他要为这天下做一件大事!”

“和尚算出自己所在的国,将遭逢大劫。百姓会遭受长达四十多年的战争摧残,到时候国将不国,民不聊生。于是他下山,将此事告诉了当时的皇帝。”

“这位皇帝也是个有魄力有胆识的君主,他并未被这预言给吓住。而是即刻从朝中选拔了三人,一位太子,一位将军,以及一位……英雄。加上这个和尚与皇帝,只他们五人知道国家将要灭亡的消息。在愈来愈差的运势下,他们要逆天道,改国运,尽己所能尽的一切努力阻止悲剧发生,不叫百姓承受战乱之苦。”

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小崽子很关心结果:“他们成功了嘛?”

“小施主,我给你打个比方,这个国就像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的身体内外很多地方都出了毛病,要挑出这些毛病治愈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们将这个老人的寿命延长了多年,已经算是成功了。不过没有找到能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所以他们一刻都不能放松,道阻且长!”

李鹤觉得,他好像听懂了这老和尚的话里有话。

难怪总觉得今生的大梁朝,跟他前世经历过的不一样。

前世他虽身为越王,但从先皇死后国内战乱不断,连皇亲国戚都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

但是如今大梁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富饶安逸,图兰人也并没有真的攻打进来。

原来并不是不会发生,而是被阻拦了,延后了!

三皇子也觉得自己听懂了!

若水大师口中的这个国,其实就是大梁朝吧。

难怪他父皇自从登基以来,不断在改革变法,他开始重视教育,让女子入学,增加了许多太学教学的内容,不止培养儒生,更需要重视各方面的人才。

朝中有许多保守派,都对于皇上的举动无法理解,觉得他步子跨得太大了。

连三皇子有时也会默默担心,父皇是否过于激进?

但其实皇帝是在跟天道争时间抢运势,他和先皇两代人的努力,都在尽一切办法让大梁强大起来,强大到周边那些国都不敢觊觎!

而若水大师口中那个将军,应该就是赵南跟赵霓裳的父亲吧。

这些年来,赵家子弟成年便要去戍守边关,他们姐弟之上原本还有五个哥哥,但其中有三个都英年战死!尸骨还留在边疆无法迁回故土,他们父亲赵将军在那儿为所有赵家人立好了碑,立誓绝不让侵略者越过边境一步!

至于那个‘英雄’……三皇子一时想不出来是谁。

不过,挺佩服他的!

有这样一群人守卫着大梁,守护着大梁的百姓,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浑身的血都仿佛燃了起来。

“一定会成功的!只要热血不凉,就会有人传承下去!”三皇子道。

“我将来也要像那位大将军一样!”赵南如此说。

若水大师看小朋友们都有雄心壮志,倍感欣慰。

“阿弥陀佛,老衲今日多言了,也不妨再多言几句。几位小施主都是命中有福之人,若能得机缘,将来的作为必定青出于蓝!”

若水大师含笑将目光落在三皇子身上,又从他身边的赵南一个个扫过去。

最后落在李鹤身上时,微微一顿。

就这一位……是个变数!

反正赵南是听得热血沸腾:“我将来一定要做像那个将军,还有我爹那样的大将军!我要保护我们大梁,有赵家子弟在,不让那些异族之人越过边境一步。”

赵霓裳点点头,虽然她平常总嘴里嫌弃这个弟弟,但是在这一点上姐弟俩是一致的。

“我会好好辅佐父皇,绝不敢松懈。”

若水大师欣赏地点点头,三皇子聪慧,一点即透。

“我会努力,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让自己变得强大,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家人!”俞莲的声音柔柔的。

但并不觉得自己的愿望比别人小,就不好意思。

俞佟佟看着这个,又看看那个,想着是不是该轮到自己说话啦?

若水大师却对她笑笑:“这位小施主,你只要继续这样无忧无虑地长大,多吃点饭,对大家来说就是最大的慰藉了。”

俞佟佟并没有听出若水大师的言外之意,觉得若水大师让她不用许愿,是不是看不起自己?

哼!她才不是什么都不能做的小饭桶呢!

“我的愿望,是保护爹爹!”小奶音也说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她偶尔能记起那个可怕的梦,爹爹在菜市场被砍头。

所以小崽子一直紧紧牢记着,要保护爹爹。

她的年纪还小,装不下一个国,只觉得她们家就足够大了。

但是没关系,等她长大了,到时就可以再许大一点的愿望呀!

三皇子目光温润地看着俞佟佟,也觉得她只要继续这样快乐单纯就好了。

其他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做!

若水大师的这个故事,就只有几个孩子听进去了。

虽然许多大人此刻都聚集在内殿里,但是她们听来,这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

太后难得办一次寿宴,此次也是因为有图兰的使臣,所以办得隆重些,要体现大国的气派。

但事实,太后已经偷偷吩咐身边的宫女:“记得,要把那些包在树上的锦缎好好拆下来。”

都是新的锦缎,留着做衣服赏人都好啊。

大梁的土地原本富饶,但是先皇还在世的时候,就因为各种天灾蝗祸原因,能收到的税款越来越少。

太后节俭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

国之将亡时,往往并不只是与人斗,还要与天斗!

连老天都不帮他们,去年是水灾,今年又有地震,税收收不上,还要从国库拨大批银两。

先皇那时候,日子更难呢。

太后还记得,那一年南方有水患,而北方又出现干旱,两边都需要拨银两赈灾。

共需要三百万两赈灾银,但当时国库只拿的出一百五十万两。

若是无法安抚灾民,流民四起必定会暴动,大梁境内又有很多细作在打探情况,周围他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来犯。

绝不能让人知道你国库空虚,否则必定想办法挑起内乱,然后起兵压境。

如何解决呢?

当时老皇帝就想出了一个损招,款项拨下来明目上是三百万两,其实只拿了一百五十万两出来。

亏空的部分怎么交代呢?

就说是让贪官污吏从中做了手脚!

这是俞相第一次背锅!

也是从那次起,一个叫俞中天的少年郎横空出世,他以雷厉风行的手段与晋升著称。

此人年纪轻轻,却魄力十足,加上背后有先皇撑腰,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大梁朝中极具代表性的奸臣。

一时间,这个人身上集中了所有的骂名与火力,他注定是在史册上遗臭万年,被百姓日日诅咒唾骂。

若是有一天百姓不堪重负了,他们的目标也不是推翻皇帝,而是推翻俞相。

所以,俞相是先皇为自己,还有后代子孙留下的一条后路。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动他!

***

俞中天从殿中走出来,狂风已经停了。

不过他步子很快,衣裾随步子带动的微风扬起。

他个子虽高,如今却整个都笼罩在大殿屋顶投下的阴影之中,看着十分孤单的一个身影,像是永远都不能暴露在阳光之下的夜间魂。

突然——

“爹爹!”

“爹爹——”

小小的身影快速朝他奔来,哒哒哒,如投林的鸟儿老远就张开小短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