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颤抖吧!白眼狼(9)

作者:Colby小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是饭点,酒楼却意外地十分热闹,只因今日午时三刻将要处决的人犯正是在东市行刑。这家酒楼正在刑场的斜对面,此时已有大批文人聚集在此处,周围都是细碎的讨论声。

“玉山王真的有意谋逆吗?”

“怎么可能?玉山王的女儿是皇后,外孙又是太子,只需安安稳稳地就坐享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理由去造反?他又没有儿子,抢夺了江山,难道百年以后再传给外孙?这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还要拼着全族人的姓命,谁会这么傻?”这样的言论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这个时代谋逆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或者权力欲爆棚,还真没有几个人有胆,而玉山王无子便是大多数人相信他不会谋逆的原因。

“可是我听说从他府中密室搜出了玉玺和龙袍。”有人反驳。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皇上这是有意杀功臣,收拢手中的权势。”突然有人发言,声音不算大,语气也不激烈,更像是自言自语,但整个酒楼却清晰可闻,顿时为之一静。

迎岚侧头看去,发话的男子三十来岁,面容粗狂、体形彪壮,双目炯炯有神,他只身一人,桌上却摆满了吃食,面前和对面各一副碗筷,却不像等人的样子。酒楼中的人都在看着他,他却一点不自在都没有,自顾自地往碗中倒满了酒,隔空与对面的酒杯碰了一下,几大口便干了。

“隔墙有耳,兄台还须谨言慎行。”隔壁桌的小声提醒,那人却豪迈一笑道,“我敢说便敢当,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如今天下初定,皇帝便开始诛杀有功之臣,今日是玉山王,焉知明日不是其他人。”

这样的猜测或许在座的或多或少都有,但胆敢大声说出来的绝对没几个,甚至有人听到后害怕受到牵连,匆匆结账走人,楼中顿时空了一半,剩下的人议论声也为之一收,改而谈起其他事,但大多显得心不在焉,目光时不时流连在之前发话的男子身上。

那人却不在意,很是自然地继续吃他的菜、喝他的酒,时不时还与对面遥敬一下,像是正在陪着什么大家都看不见的客人。

时间悄悄流逝,午时三刻很快到了,酒楼中的人慢慢地安静下来,都停了筷子默默地朝一个方向望去,唯有那汉子还在喝酒吃菜,只是动作慢了许多。菜市口时不时爆发出巨大的惊呼声,过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又渐渐地平息下去。

酒楼中没有人说话,只时不时听到几声叹息,那汉子突然把酒碗往桌上一放,丢了一块银子后起身大步地走了出去。

迎岚唤过伙计结了账,慢悠悠地走出酒楼时正看到那人的身影转过街角,她也不急,漫步一般跟过去,目光不时落在小摊小贩上,凡间嘈杂却也热闹,对于数万年都在清修的她来说另有一番滋味,一股烟火味。

“和元,吩咐你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菜市口不远的一处小巷,之前在酒楼里的汉子负手而立,目光沉沉地看着面前的人。

“是的,王爷,属下已经准备好棺木和人手,只等一声令下便可行事。”和元犹豫了一下,又道,“王爷是否再考虑一下?您为玉山王一族收尸等于是对皇上的旨意不满,若是惹得皇上发怒,那您……”

“本王便是不做这事,他也对本王不满,发怒是迟早的事,”王爷打断他的劝说,道,“只希望到时候也有人能看在几分情面,给本王收收尸吧!”

“求王爷不要说这种丧气话,”和元急得跪下,“您名声在外,手握重兵,便是皇上也要忌惮三分,又怎么会落得与玉山王一样的下场?”

“你起来罢,”王爷叹了一口气,道,“这两年本王已经看明白了,赵烨伟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手握重兵又怎样?如今天下初定,百姓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泰日子,难道本王能无视百姓疾苦再起兵祸?”

“可是王爷您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和元哀声道,“您顾着天下百姓,谁又顾着您呢?小王爷才十岁呀!您难道不为他想一想?”

王爷沉默了片刻,道:“过几日本王便送文儿去定阳山拜师学艺,到时候你随同一起去。”

“王爷——”

“什么人?”王爷突然转身,厉声喝道。

迎岚慢悠悠地走出去,迎着他防备的目光,道:“谢过诚安王的好意,不过收尸却是不必了。”

“你?”诚安王疑惑地看了她许久,惊道,“皇后娘娘!”说完又有点不敢相信,皇帝登基前他也曾拜见过主母,那时她端庄大气,后来贵为皇后,又添了几分雍荣华贵,据传闻这几年后宫屡屡生事,每一年拜见,他都发现皇后的面容要比上一次疲惫几分,而今被废了后位,他虽然没有再见过,却能想像该是怎样苍白无力。可是眼前的女子淡定自信,行动间更有几分洒脱肆意,比之之前哪一种面貌都要鲜活些,或许只是人有相似?

“正是聂迎岚,”迎岚道,“诚安王的行事令我疑惑,握我所知家父与你素来并无交情,为何宁愿受皇帝猜疑也要做这事呢?”

何止是没交情,根本是两路人。诚安王杨光元是最早跟着赵烨伟起事的人之一,而玉山王聂永年是在赵烨伟初现一统天下之势时受到招揽的,两拨人在朝中可以说互相看不顺眼,路上遇到都不爱打招呼的那种。

第9章 开国元后变废后9

诚安王自然不可能轻易就相信一个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人,问了诸多问题确认了身份后才邀请迎岚到移步一叙,毕竟巷子里不是长谈的好地方。

迎岚敢露面自然有手段不怕被出卖,淡定地随他上了同一辆马车,脑子里根本没有世人所顾忌的男女大防。车轱辘压过路面的声音足以掩住车内稍小一点的动静,诚安王看了好一会闭目养神的迎岚,忍不住小声说道:“皇后娘娘与臣所知相差甚远。”

“‘皇后娘娘’这类称呼以后便不要提了,”迎岚道,“诚安王唤我名字便是。”

诚安王当然不可能唤姑娘家的闺名,摆手道:“我便托大唤你一声聂妹子罢。”

对于称呼迎岚还真不介意,无不可地点了点头,笑道:“王爷倒是与我所知一般仁义。”分魂记忆中多是后宫之事,但对这位大名鼎鼎的诚安王还是知之一二。

杨元光原是出身市井,因手上有些功夫,一次在山中救了县衙师爷的家眷,师爷感恩叫他做了衙役。前朝皇帝昏庸无能,各地起义频发,其中一路起义军打到他所在的离县,当时赵烨伟正是离县的守城官。本该守城的县令早已闻风而逃,赵烨伟接过了县中的权力,带领一帮衙役和城门守军击杀了起义军领头之人,后得知起义军大部分都是被当地官员逼得食不果腹不得不挺而走险的普通百姓,同情之下开放了县中粮仓,发放粮食之后令其返回家乡。只是事后上官不但未曾对他守城之功加以封赏,反因放走起义军以及送出粮食而降罪,原本逃了的县令又回来可以继续当官,赵烨伟一怒之下斩了县令也反了。

诚安王在府衙早就看不惯县令大肆收刮民脂民膏的行径,又感念赵烨伟的仁义,于是加入了他的起义军。他天生力气大,虽不曾读过许多少书,但于兵法一道上特别开窍,很快便成为了赵烨伟的左膀右臂。之后南征北战少有败绩,可以说如今炎朝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而且因为他爱护手下如手足,有好处从来不忘手下的兵,有凶险的战斗总是冲在最前面,所以很得军中爱戴。

又因他治军严谨,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不犯,遇到穷苦之地还会分发粮食给百姓,救活了不少人,在民间甚至有菩萨将军的称号,还有不少百姓为他建将军祠,立长生牌。

后来的事却是昨夜听父亲聂永年说的,诚安王在军中和民间的声望都很高,而他的声望越高却越引得赵烨伟忌惮,登基三年后天下初定,就迫不及待地往他手下安排自己的人手。诚安王看似粗狂实则粗中有细,他也没有太大的权力欲,察觉到皇帝的打压后几次请辞,他是真心但赵烨伟却根本不相信,明面上安抚道要与之共享天下,私底下却小动作频频,主臣之间的关系到如今已经如同拉满弦的弓。

马车很快驶进一处宅子停下来,迎岚也止住了发散的思绪,随诚安王一路行至园中落座,待侍女摆好茶水瓜果退下,诚安王又吩咐和元去将安排的收尸的人手撤下,这才道:“聂妹子能从宫中全身而退,想来今日受刑的也不是玉山王等人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