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厨房做好了饭,祝明月姐妹去给一个伤员送饭。
病人是个年轻小伙,身材瘦弱,他伤有点重,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年轻人和她们是同乡,李英儿喜欢和他聊几句。
偶然间,这个伤员说起,他以前在祝明月父亲的军队中,一次战斗中和部队失散后,才又投奔到吴王的军队。
祝明月姐妹向他打听父兄的情况。他说,祝明月父亲的义军,正派兵在江南作战,据说,已经夺回了太平等几个城池。
两人兴奋不已,太平距离这里并不远,李英儿说想回家。
祝明月有点矛盾。英儿的腿已经差不多好了,她们还呆在这里,她是在期待什么吗?是等着张逢春回来,一起赏花喝茶?可自己并不是他什么人,也没有许下什么承诺。
杭州变成了危险的地方,张逢春也没有消息。为了安全着想,还是要尽快把英儿送到她父兄身边。祝明月也很想念母亲和哥哥。
思前想后,祝明月决定离开杭州,去太平。万一消息不准确,她们就继续往北走,到义军在北方的根据地。反正,现在英儿的腿也好了,行动方便;她们也有了路费。继续留在杭州,不是办法,而且这里也不安全了。
至于其它事,她只有往后放一放了。张逢春是对她不错,但他可能对每个女孩子都那么好。自己不要自作多情。现在,他还在战场上,只能希望他一切平安。
决定好了,祝明月姐妹和林管家他们辞别。张逢春生死未卜,众人也没有什么心思,只是淡淡地告别。祝明月想留只言片语给张逢春,考虑了一下,还是作罢了。
姐妹两人收拾好简单的行装,上路了。
她们故意做男子打扮,穿着破旧的衣服,一副难民的样子,不惹人注意。她们走了几天,路上基本还算顺利。
一天晚上,天黑了,前面一个小客栈,有些破旧。
进去以后,她们发现这里还在经营,祝明月想,这个老板算是胆子大的了,强盗流民太多,沿途很多客栈,早就废弃了。她们运气好,客栈里还有点吃的。
祝明月要了一间房,两人晚上住在这里。如果睡在野外,又冷又湿,还要担心野兽和坏人。有个住的地方,是最好的。
到了晚上,祝明月两人刚刚躺下,就听到外面传来奇怪的声音。
她仔细听,似乎有马蹄声、还有哭喊声。声音越来越近。两人赶快做起来,穿好衣服,下到大堂。
老板举着灯,正准备开门,门就轰隆一声,被人撞开了!进来好几个如狼似虎的士兵,见人就抓。
客人们都吓坏了,往后门方向逃跑。祝明月带着李英儿,也跟着大家往后跑。可是两人很快都被军士抓了回来。
第十六章
士兵们抓了几十个老百姓,拖到外面。
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抓他们,都拼命挣扎。祝明月心里叫苦,怎么这么倒霉?才出城没几天,就落到朝廷手里。她紧紧拉住李英儿。
外面是一支朝廷的军队,绵延几里,至少有上万人。
主帅是个中年将领,留着大胡子,身穿黄金铠甲。他身后跟着几个将领。
押送百姓的士兵走过去,单膝下跪。
“启禀王爷,按照您的吩咐,人找齐了。”
将领点点头,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他是这支军队的主帅庆阳王。庆阳王是能征善战,是朝廷的一员猛将。他这次奉命来讨伐义军。
这时,庆阳王身后一个人问那士兵:“前方是否有反贼的踪迹?”
士兵禀报说没有。
祝明月看看这人,是个身穿黑色铠甲的年轻男子,双眼细长。她觉得这人很眼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她仔细想了想,对了,这人正是那日在杭州城中看到的,和张逢春比武的黑衣男子。他那双冷峻泛着寒光的眼睛,让人印象很深。
这人原来是朝廷的人,祝明月想。
庆阳王命令军队继续前进,百姓们则被捆起手,跟在军队后面。
祝明月看看周围,被抓的一共有上百人,看打扮都是普通百姓。大家不知道军队要把他们带去做什么,都很害怕,不想走,但是后面的士兵用鞭子抽打他们,大家只能往前。
他们一走就是两天,还是快速行军。士兵不给他们吃的,只是路过河流的时候,让他们喝点水。有些老弱生病的人,走不动,就被扔在路上。
军队在一个山谷扎营做饭,百姓们都被押到一边,蹲下。旁边有几个士兵看守。
一阵阵饭菜的香气传来,李英儿小声对祝明月说:“姐姐,我好饿。”
祝明月也饿的眼冒金星,她暗骂一句,问候庆阳王的祖宗八代。义军里大部分都是粗人,她知道很多脏话。
她想找机会逃走,但是她们的手被捆着,旁边还有士兵看守,没有时机。
第二天,大军来到一个山谷。前方是一片开阔地。
军队停下了,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士兵拿着刀,逼着百姓们站在队伍最前面。祝明月和李英儿挨在一起,看着前面的平原。
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马蹄声慢慢近了,是一支义军的军队。
祝明月仔细地看了看军旗,认出来,是吴王领导的东路义军。东路军和祝明月父兄所在的西路军,是所有义军里面,最大、最成气候的两支。
两军对峙。
义军队伍前面的将领,赫然就是张逢春。
祝明月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没有想到,她和他再度见面,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一身银袍银甲,骑着白马,脸上带着满不在乎的笑容。
他还平安!祝明月一阵欣喜。她希望张逢春能看到她,但是,她现在一身男装,脸上又黑又脏,恐怕站到面前,张逢春也认不出她。
那黑甲男子,见到张逢春,马上就想出列,和他对战,被庆阳王挡下了。
朝廷军队里面,又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他叫嚣着,让义军将领出来和他比试。他是出名的大力士,死在他手下的义军,数不胜数。
义军里也出来一员小将,两人斗在一处。
大汉舞动一把大刀,他力气大,武功也霸道。那小将也算灵活,躲开了大汉的几次攻击,还手反击,但大汉似乎练过铁布衫一类的功夫,宝剑刺到他身上,扎不进去。
小将有点心慌,两人战了十几个回合,他略一疏忽,被大汉打下马来!
朝廷军队发出欢呼,大汉也洋洋得意。他又挑战义军:“还有谁想来送死?”
张逢春从义军前方队伍中跃出,策马到大汉对面。
大汉看张逢春长相清秀,露出轻蔑的表情,“你是谁?”
张逢春淡淡报出姓名。
大汉不认识他,“受死吧!”舞动大刀攻上去。
祝明月见大汉身材魁梧,招法霸道;而张逢春长得消瘦,体能上就得吃亏,很替他担心。
大汉的刀挥动得虎虎生风,张逢春轻松躲开了几次攻击。他找准时机,长剑出鞘,一剑刺中大汉肚脐。他找出了敌人武功的练门。
拔剑。敌血染在他的白袍上,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义军中传来热烈的欢呼。
庆阳王身后,那黑甲将军脸色阴沉,他是世子宗真。
“父王,我愿意出战,”他询问庆阳王。
庆阳王点头同意,宗真缓缓出列。上次,他在杭州和张逢春比试的时候,被张逢春愚弄了,十分恼怒。这次出征,他和张逢春打过几次交道,但是,义军一直在退,两人没有好好一战的机会。
宗真走向张逢春,与对手打个照面。
张逢春认出了宗真,笑了笑,似乎在招呼熟人。宗真觉得他是在笑自己有眼无珠,上次看走了眼,心里更加生气。于是不说废话,提起枪就冲上来。这次,他要看看张逢春真正的本事。
两人对战,算是棋逢对手。宗真的剑法很厉害,动作迅速,而且招招狠辣,张逢春并不轻松,但也没有落下风。
这比试观赏性很强,两人一黑一白,只见身影飘忽、剑花飞舞,众人看得都屏住了呼吸。
朝廷一边的人都知道,宗真是年轻将军里,数一数二的高手,这反贼居然这么厉害,能和小王爷打成平手!
宗真找了个机会,用剑劈向对手的下盘。
眼看宝剑就要劈到张逢春,他迅速一剑挡开。
张逢春力气很大,震得宗真退后好几步。两人又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