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天子又看了时迁的文章,初看平平无奇,略显平淡,然而越往后你就会越惊喜。
他的文章是从小处着笔,慢慢拉开,以小见大,讲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在文章中后半段,他也吹嘘了皇帝一把,但同时他也指出了问题,政策的落实方面不到位,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那建议给的很合皇帝心意,天子想要趁此次科考收拢几个心腹替自己办实事,要的就是时迁这样敢为、想法又和自己一致的臣子。
天子满意了,点评道:
“这人我记得,在大殿上表现很沉稳,长得也好看,我看传胪就给他了。”
读卷官们:“……”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天子已然选好了十来个人,勾勾画画的,将自己相中的几人混在其中,把原先的二甲排名弄了个乱。
看了十几份卷子他就没心思看了,问读卷官们对他选的有意见没,没了他就要撤了。
众人也没奇怪,只当天子这趟过来是心血来潮,现下看累了,没兴趣了。
又见天子选的人里面只有二甲的传胪比较重要,时迁既是长得好,托生的地儿又引得天子起了兴趣,点他做传胪不足为奇。
只是不由感叹一句这人命好罢了!
大臣们生怕天子多生是非,因而,哪怕他们并不欣赏时迁的文章,见时迁被点了传胪,他们也没意见,只想赶紧将天子这尊大佛请走。
等天子出了内朝房的门,众人皆放松下来。
“吁,还好大家顶住了压力,没叫陛下把状元榜眼探花给霍霍了!”
忽而天子又折了回来,只站在门口,似笑非笑地看了这群一副劫后余生的读卷官们一眼。
读卷官们:“……”
第七十八章 ……
就在天子的保驾护航下, 时迁由二甲倒数一跃成为二甲头名,到了二十五日传胪大典,着实出了一把风头。
传胪大典后, 时迁和金举人合租的小院一时热闹起来。
时迁本就相貌极好,身上还有一股子读书人的书卷气, 加之人又年轻有才华,正是那些等着榜下捉婿人眼里的香窝窝。
许多人登门打听时迁家庭状况, 想替自己女儿求亲。
时迁没有做薄情郎负心汉的打算, 自然如实相告, 家中已有一妻一女。
时迁这大实话劝退了大多数人, 但还是有一两个不死心的,比如翰林侍读学士府的秦大人家里。
且说秦大人在传胪大典看到时迁, 见他少年意气,又得圣心,回去后闲话之间跟夫人提起不免就称赞一二。
秦夫人听了就很上心, 她膝下有两女, 长女已经出嫁, 下剩小女儿在家, 因早年订亲对象不幸染病早丧, 尚在闺中。
秦大人是从五品的翰林官, 听着美名有了,但实惠不大, 在这随便掉块牌匾砸到的都是个当官的京都里,着实不起眼。
秦夫人听秦大人对时迁多有赞赏,且时迁的传胪又是皇帝钦点的,觉得时迁前途广阔,跟自己小女儿十分相衬。
她起了心思之后就问秦大人。
秦大人摇头, 说那时迁已经娶妻,孩子都有了,晚了。
秦夫人心里遗憾,但是还是不死心。
小闺女因早前定过亲,名声行情并不是很好,而时迁明显是个有前途的,却是个乡下小子又娶过妻。
两人身份上都有点缺陷,他若肯休妻,娶自己闺女倒是也配得。
秦夫人心下已有了主意,便派了府中管家去说项,言语暗示时迁他如今已经发达,乡下婆娘配不上他这身份。
实该休妻再娶或是贬妻为妾,再娶一房配得上的且对他前途有助力的才是。
秦府的管家言辞殷切,又隐隐透露秦家有个小女儿尚在闺女,还未许配人家。
管家的话虽未说透,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时迁便晓得秦家的意思了。
只是时迁仍旧摇头,说家里媳妇很好,孝顺长辈,养育子女,是最贤惠不过的人了,绝无配不上的道理。
别说时迁没那个心思,就是有,老天爷也不答应啊!
如今,他媳妇可是有天雷护佑的人呢!
秦府管家铩羽而归,将时迁之言回了秦夫人。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然而秦夫人听了管家的话,更觉时迁难得,原本只六分的热络心思如今已然到了□□分。
不过,时迁现下已然拒绝,再上赶着去难免跌份,秦夫人便想先晾他一晾。
后头还有翰林官的馆选考试,想入翰林的人那么多,一般人没个后台想进去可不容易。
哪怕就是进了,作为新来的没人罩着,妥妥的冷板凳等着你。
所以,秦夫人暂时不急,后头时迁用着人的时候多着呢,总有时迁着急的时候。
届时他有求于人,自己再提出把小女儿许给他,他才会感激,才会珍惜。
***
秦府管家走后,金举人也收拾好东西要归乡了。
刚知道时迁中了二甲头名的时候,金举人都惊呆了!
跟时迁待了几天,连五六品的官员都见过几位,金举人激动的心情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该见识的都见识过了,金举人便打算归乡了。
至于时迁,他还得留下参加馆选,只写了封信叫金举人带回家里,信里时迁先写了成绩,还有对家里的安排,后头大部分是催爹娘一家人快些举家搬来京城。
京里只他一人,总有人想给他保媒拉纤,时迁不胜其扰。
只希望家里人快过来,到时候媳妇孩子往门口一站,比啥都有说服力。
再有,接下来的馆选考试,若是他中了留在翰林院便安家在京都。
若是馆选失利,作为二甲头名,他再不济也能外派出京任一方县令,到时一家人就一道从京城去任职地也便宜。
时迁请金举人去酒楼吃了一顿饭,算作践行,吃完饭的第二天金举人便包袱款款地回乡了。
*
这会儿金举人还在路上,时家村便已经热闹开了。
先时县里来人说了时迁会试得中的喜讯,虽排了八十名,只在中等的位置,家里人仍旧很高兴。
都是考中,排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在家里人眼里没什么区别,不都是考中吗?
村里人又上时迁家里恭喜了一波。
因时迁不在家,所以,大家全都一致吹他家里人。
比方像是时父、时母教子有方啊,锦欢宜家宜室、旺夫旺家啊,还有小阿九的小福星名头也更响亮了。
村人之后,亲戚又挨个的来祝贺,时迁家里头热闹的像过年。
隔壁两家见爹娘那边门槛都快叫人踏破了,听着那炫耀热闹吹捧巴结,心一阵阵地抽痛,后悔啊!
不过不急,更后悔的还在后头呢。
没两日,时迁前头写的那封信也到了,一家人也知道了他考试的具体情况,以及他后头大概什么时候殿试,什么时候出成绩。
殿试是四月二十一,家里头收到信时候都已经四月二十八了,显然京里殿试的成绩已经出了。
不过,永乡县距离京城路远,想传过来只怕还要些时日,一家人便眼巴巴地等着。
终于到了五月中,县太爷使人来时迁家里报喜,说时迁殿试发挥出色,如今已然是二甲头名的进士老爷。
哎呦!
时母这个激动的呦,也不抠门了,给报信的人一人发了一个小银角。
如今时迁家里是一有个风吹草动,马上整个村里的人都能知晓那种。
得知时迁中进士了,二甲不二甲的他们不懂这些,但是时父照着报喜的人说,在京城里赶考的所有考生中排第四,这就很好懂了。
第四啊,这可是在全国学子考试中排第四啊!
乖乖!时迁咋这么会考呢?
这老时家的时迁可是真的不一样了哦!
***
魏三和米氏当天晚上就来了时间一趟,两人到的时候,魏家的人还没散呢,大大小小围了有二十多口。
都叫时父给讲讲时迁考试的事情。
“进士他爹,你给咱讲讲进士老爷读书时候有什么特别的跟人不一样的地方不?”
“对,跟咱好好说说,我回头咬牙攒点钱也送我家那两小子读书去,看看哪个跟进士老爷像,我老汉也培养他个几年。”
……
时父捧着个大茶缸子,蹲在院子里,黝红的脸上满是笑意。
这可是他活这么些年最凤光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