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晗见无法再问出什么,这才转头看向一旁的妙恩,“静文师太一向膳食都是由你负责的?”见其点头应下,方又继续询问道,“那一日静文师太可食用了什么平日里未曾用过的吃食?”
妙恩道:“师父平时对吃食要求不多,除了一日三餐的斋饭外,傍晚的时候会用一杯清茶,此外就没了。”顿了顿,她又道,“不过那日傍晚师父却让我送了两杯清茶过去,说是近来心神不宁,须多些清茶静心凝神。”
“两杯清茶?”柳晗侧首看了看手边桌案上摆着的一壶清茶,凝眉道,“为何是两杯而不是一壶?”
妙恩不妨这一问,愣在当场,过了一会儿也只是摇摇头罢了。
柳晗的视线在四人身上逡巡一回,心下明白,若妙能所言为真,那么曹正宽的确就是用刀刺了静文师太的人。可是毒呢?
“灯前对坐如梦杳,茶香回甘细品嚼。细品嚼、茶也冽冽,相对坐、梦也迢迢。”
禅房外忽而传来一阵咿咿呀呀的声音,禅房内众声皆寂,先是静意师太回过了神,立时就要打发人出去:“又是那陈家的小姐,妙清你出去看看,好生将人送回去。”
那妙清应了声,转身就要出去,可还没等她迈开步,便被柳晗喊住。
柳晗理了理衣袖,看向静意师太,“今日该问的本官已然问完,偏巧此行也是要探望那陈姑娘一二,便由本官送她回静心苑罢了。”
对此,静意师太并未有异议。
等目送柳晗主仆二人的身影出了禅房,慢慢地远了,看不清了,静意师太才看向妙恩几人,“今日大人问话一事,莫对旁人提及,以免徒生惶恐。”
因着静文师太遇害,倚云庵已被不少人视为沾了血光的不祥之地,庵内众尼亦是惶惶不安,故此静意师太一吩咐,四人少不得紧紧闭上嘴巴。
不再议论静文师太之死,这是庵内现在明令禁止的。
出了禅房,由绿芜推着朝方才戏声传来的方向行去,越行得近了,那唱词越听得清晰,反反复复,一段词儿,唱的是:
“灯前月下细观瞧,流年岁华、也印在他眉梢。
他也是、人已老,人已老、十年了。岁华悠悠人已老,依旧是、那潇潇洒洒、透著些儿不耐烦的、曹大爷。惫赖滑头又波俏,七分不羁三分刁。
十年了、闪躲避藏难知晓,真情细剖在今宵。真情告、人已老,人已老、花已凋。红颜已老花已凋,悲也无泪、喜也带嘲。
灯前对坐如梦杳,茶香回甘细品嚼。细品嚼、茶也冽冽,相对坐、梦也迢迢。”
绿芜道:“这段唱词好耳熟,仿佛在哪里听过似的。”
柳晗看向那躲在矮木丛中的黄衣女子,认出那就是数月前被陈家人送到倚云庵的陈雁儿。
数月过去,陈雁儿的疯症似乎半点儿也没好,依旧是神态痴痴,忽而笑两声,忽而呜呜咽咽,可神态几变,小嘴里的唱词却半点儿没断。柳晗之前就知道陈雁儿为着廖春生学了不少戏词,可自从廖春生死后,她一病成痴,被送至倚云庵后,嘴里反反复复吟唱的都是廖春生生前的最后一折戏。
“这是《金锁记》。”
《金锁记》中,曹七巧与姜季泽重逢时的一段唱词。
绿芜也想起当初在林州戏园子里看过的折子戏,“可是那不是姜家三少么,怎么陈姑娘唱的是曹大爷呀?”
第44章 归去来兮(4) “陈姑娘似乎是有些不……
绿芜的话让柳晗整个人一激灵。
她再朝陈雁儿看过去时, 一下子与其视线相撞,电光火石之间,疯疯癫癫的陈雁儿似乎目光清明。然而, 等柳晗稳住心神再看过去时,又好像方才那一瞬间的对视都只是她的错觉。
那陈雁儿依旧是一副痴态, 看见她们靠近, 忽然两眼瞪大, 面上露出惊惧之色,连连往后退, 却不妨身后是整片的矮木丛,脚下一个羁绊, 整个人便朝后摔进了树丛里。
柳晗一惊, 连忙让绿芜上前查看。可是,陈雁儿仿佛十分害怕和人接触, 不停地挥动双手, 不让绿芜靠近半分。继而,趁着绿芜没有防备, 突然起身,连滚带爬的朝静心苑的方向跑去。
绿芜愣愣的看着那跑远的身影, 半晌, 忍不住咕哝道:“怎么感觉陈姑娘比以前还要疯傻了?”
明明数月之前, 这姑娘虽疯癫了些,但不会如此排斥人。
柳晗没有听清绿芜的低语,可心头却有着一样的疑问。
陈雁儿的身影渐渐远去, 很快就消失在小径的尽头。
柳晗盯着空荡荡的小径,陷入了沉思,过了好半晌才堪堪回过神来。她微微侧过身子, 对身后的绿芜道:“你跟过去看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柳晗总觉得方才陈雁儿的眼睛里似乎蕴藏着什么不一样的东西,似纠结又似痛苦。
绿芜应了声,提着步子快速地跟了过去。柳晗自己拨动代步椅,慢慢地挪到那被陈雁儿弄得一团糟的矮木丛前,忽而,视线被苍翠绿意中的一抹雪白吸引。
柳晗小心翼翼地环顾了一眼四周,确认无人走动后,才探身将那只雪白的绢帕拾起。
其实,说雪白是不准确的。
洁白的绢帕一角绣着零星几朵黄澄澄的小花,小花边上题了两句短诗,诗曰:“夜半寒风紧,荒影入陋室。残烛随风灭,寥寥满堂寂。”诗与帕上绣花格格不入,柳晗的眉头慢慢拧起。
陈雁儿住的静心苑,位于倚云庵最最偏僻的一个角落。柳晗一路行来,越走道路越僻静,经过一段颠簸的碎石小径才算看到静心苑。
绿芜这会儿正待在院门外,朝里面张望。听见身后的动静,她一回头看见自家主子,立刻折回来,扶住柳晗的代步椅,道:“陈姑娘似乎是有些不大对劲的。”
她一直远远地跟在陈雁儿的身后,起初她的确疯疯癫癫地跑着,可是跑着跑着,她不仅慢慢地停下步子,还一副谨慎的模样东张西望,仿佛一只受惊的兔儿般,对四周充满了警惕之心。
听完绿芜的话,柳晗更是直觉的认为陈雁儿身上藏有秘密。
让绿芜上前叩门叫声,待听到院内屋中传来一阵瓷器摔落破碎的声音后,柳晗当即命绿芜推自己往院中去。
推门进屋,入目便是一地狼藉,可柳晗也注意到,端端正正坐在桌案边的陈雁儿双目清明,面上早不见了先时的痴态。
心里的猜测被证实,柳晗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意外,她的视线扫过地上的茶盏残片落在陈雁儿波澜不惊的小脸上,开口道:“陈姑娘你这是已经大好了?”
陈雁儿看了一眼大开的门扉,柳晗身后的绿芜立即会意,转身走出去,将门紧紧闭上,自己则站在门口望风。
见屋内只剩下自己和柳晗以后,陈雁儿连忙站起身,碎步往前几步,当场就跪伏在柳晗的面前:“大人,民女求您一定要还静文师太一个公道啊。”
柳晗静静地看着她,“所以你当真已经好了?”
陈雁儿连连点头,“回大人的话,是的。”
廖春生死后,她一度想追随而去,实际上也真的这么做了,可是偏生捡回了一条命。自杀只有第一次可以无所顾忌,第二遭就再也无法对自己下手,所以她才会崩溃,一边觉得对不住深情而逝的廖春生,一边又暗自庆幸,整日疯疯癫癫的去逃避面对这一切。
而之所以彻底清醒过来,是因为静文师太的一番点拨。
“逝者长已矣,生者更应多保重。因为你是肩负着两个人的人生。”
陈雁儿也因此想起,当初荔园最后一折戏,当她与廖春生按照事先的约定拿起毒酒时,不仅是她临时心生退意,廖春生也似有意似无意的挡住了她的动作。
清醒过来的她一直在苟且偷生,最初支撑她活下去的是有朝一日将廖春生的骨灰送回故里,可是如今让她装疯卖傻度日的则是为了枉死的静文师太。
“你说要本官还静文师太一个公道,你又知道些什么?”从陈雁儿故意以曲暗示,又遗落素帕将她引过来,柳晗便知关于静文师太的死或许还藏着什么秘密。“你且起身回话。”
陈雁儿低低的应了声,慢慢地站起来,顾不得理一理衣裙,便迎着柳晗审视的目光开口说道:“静文师太时被人毒杀的。”
那夜,她辗转反侧,夜不成寐,于是就起身去寻静文师太,想要听经静心。可是才行至静文师太的禅院附近,就瞧见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她察觉不对,连忙放轻脚步,悄悄地躲到一棵粗壮的古松后面。紧跟着,她看到那个鬼祟的身影摸进了静文师太的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