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道长嘴里提到的什么“袁伯”和他的侄儿,甚至还有个阿宁听了就不断点头夸她“做菜只比陈婉清差一点点”的“思思姐”,这几个人,长公主后来在去行宫的路上想了一路,却依旧毫无头绪,实在是,她的社交圈里虽然个个都是人上人,但却没有西南道的人,也没有姓袁的,更没有什么善做面食的“思思姐”。
看来父皇给阿宁留了不少啊,也难怪,长安一门心思要对付阿宁,连带康王府和护国公府,当然,对婉清那种不可告人的心思除外…
脑海里各种思绪的长公主,本来还对之后去行宫有些犹豫,毕竟身边还有皇帝派来的四个侍卫,但现在听了三公主和清虚道长的一番别样“契阔”,倒是觉得很有必要去趟行宫了,行宫里那位老贵太妃,当年可是对父皇有抚育之恩的,父皇后来也一直对她敬重有加。
贵太妃对阿宁也很是疼爱,为此还大方地给了她那枚皇祖父的玉扳指,所以你要说她对阿宁的事情一无所知?如今的长公主表示不相信。
正因为不相信,那就更要去一探究竟了。
离开乾元观之前,长公主便先交代皇帝派来的四个侍卫,说自己还要顺路去探望下附近行宫里的两位太妃和唯一的五妹妹,给她们带几个特意请求清虚道长准备的平安符,派了四人中的两人先行往行宫象征性地去投个帖子,反正皇帝的排场不用白不用嘛,这样回去后也便于交代。
之后便带着三公主和阿桃慢悠悠地上了马车。
为了方便自己清净想事情,长公主还特意安排三公主和阿桃一辆马车,省的这两家伙闹得太厉害,又派了自己的贴身大丫鬟过去一道,让她看着点儿那两人。
阿桃一听自然开心极了,在自家府里关了快半年,这会儿一出门,能跟三姨母一起玩不说,竟然还可以在行宫里住两天?简直是喜出望外,对长公主叮嘱她的类似不能太吵闹、不要当众喊破三姨母的要求可说是点头如捣蒜,就差赌咒发誓了。
“殿下,”跟长公主一辆马车的宁嬷嬷却对自家公主这番看似心血来潮的决定很是担心,这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三公主已经满血复活了么:“毕竟还有皇上的人在呢,而且行宫那边…五公主还小,凡事以后都得仰仗宫里,三公主这么贸然前往…可不好说啊!”
“嬷嬷不用担心,”长公主却越想越觉得今儿是个再不能错过的好时机:“正因为如此,皇上派来的侍卫不就刚好用上了么?太妃们,尤其是那位老贵太妃,那可是以前跟着皇祖父得人,该怎么做,想必心中自有计较,轮不到本宫置喙。”
宫里的侍卫,却用在了公主身上,尤其还是自己这位半年没出门的长公主身上,太妃们肯定会多想,但无论怎么想,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所以这次去行宫,本宫只是个因为乍然见了死而复生的妹妹、一时欢喜而匆忙答应了她的要求、不顾宫里侍卫在侧而冒险带她过来拜见的长姐,”长公主慢悠悠地说道:“如果太妃们生怕得罪皇上而选择了主动跟宫里禀明,那本宫到时也可以顺着说是被阿宁挟持,怕她伤到阿桃才被迫屈从,要不然本宫平日里跟太妃们也没什么交情,如何这刚一出来就想着要去探访她们了呢?”
“反正侍卫们可以作证嘛,本宫不是还让他们提前去行宫那边‘提醒’了么?”长公主胸有成竹。
第777章 行宫(中)
这话说得宁嬷嬷一愣,倒也是这么个理儿,虽然,想到另一辆马车里跟小县主玩得正欢的三公主,似乎,有点不太厚道,不过,三公主这番不告而来,对长公主和小县主来说,也不算厚道啊,那就扯平了!
“嬷嬷无需愧疚,”长公主舒舒服服地靠在大迎枕上,这些年的相处下来,长公主深知,这位宁嬷嬷才是这世上最疼自己的人,与慈宁宫里审时度势的皇祖母相比,从自己小时候就一直守在身边的宁嬷嬷才会凡事皆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选择,为此甚至可以不惜付出她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些话,也就只能跟眼前这位心腹嬷嬷照直说了:
“没办法,凡事只能先选择自保,阿宁是本宫的三皇妹,皇帝是本宫的三皇弟,手心手背,本宫也不能说多偏袒谁,但有一样,嬷嬷,咱们还得护着阿桃啊!”
谁愿意这么脚踏两只船啊,但没办法,虽然自己其实因为不齿长安的所作所为,情感上已经倒向了阿宁,但阿宁如今到底什么个情况,自己其实还不是很了解,那家伙又一可三不知地装傻,那只能先这么做些小动作了,说破天,不管是谁,对自己怎么样,只要对女儿的未来有好处,那自己就是赴汤蹈火也会坚持跟从。
长公主这掏心窝子的话说得宁嬷嬷眼睛一酸,赶紧拿出帕子擦拭,唉,都说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可眼前这位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姑娘,皇后嫡出的尊贵长公主啊,这些年哪一天过得舒坦了?
也只有自己这个老嬷嬷知道,堂堂长公主,之前在宫里时要靠自己想办法招驸马,不成想却看走了眼,堂堂太师之子,竟然那般扶不起,那个太师夫人又是个如此上不得台面的婆婆,结果之后成了亲还得靠自己养孩子不说,交好的姐妹们也都一一没了。
长公主之前的伤心,自己这老嬷嬷都看在眼里,唉,虽然知道镇国公主算是殉国,昭慧郡主则是病死,加上之前运气更背碰到个豺狼夫婿送了性命的二公主,早早夭亡的四公主,再算上和离了独自在养儿子的静娴郡主,你说,好歹都是天底下最金贵的姑娘们,怎么一个个的,都这么命运不济呢?
所以啊,长公主这番心思,再没有比宁嬷嬷更懂的人了,正因为自己运道不济,才一心想要护住犹如自幼失怙一般的小县主、指望她以后能一生顺遂啊!
擦干了眼泪的宁嬷嬷,便强忍着哽咽了句:“殿下的心思,嬷嬷懂,嬷嬷都懂!”
一时间,主仆相对无言,便任由车马粼粼,往那附近的行宫去。
路不远,也就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以至于到了行宫所在的山脚下,眼看车马都停住了,阿桃和三公主的话还没说完,长公主只得轻咳一声喊了下女儿:“阿桃,赶紧下来,等会儿要拜见两位太妃和你的五姨母,不可失了礼数。”
阿桃听见母亲喊,这才被迫停了跟三公主的说话,不情不愿地下了马车来,三姨母也太棒了,她怎么经历过那么多惊险刺激的事情呢?怎么都听不够呢,今晚上一定要跟三姨母睡!
本来还想拉着三姨母继续说的,不过算了,答应过娘亲的,这会儿还是要忍着点儿,不能在皇帝舅舅派来的侍卫跟前暴露了三姨母的身份。
阿桃便主动走到了等着她的长公主跟前,母女俩一起带着众人往山上走。
行宫在半山腰,台阶很宽敞,山其实也不高,也就走了一盏茶不到的功夫,便到了。
上了台阶最高处,眼前是一处平整的空地,极为开阔,不远处便是行宫建筑群,行宫门口,站着微笑着牵着五公主手前来迎接的周太妃。
周太妃看着气色很不错,冬日里外头披了件紫色的貂裘,衬得肤色白皙,手里牵着的五公主,则是一件大红色的棉袄裙,这会儿正好奇地踮着脚看着这边。
“快,阿桃,去给太妃和五姨母行礼请安!”长公主见状赶紧笑着推了把女儿,自己也笑着快步上前。
于是两边相互行了礼,之后两位母亲的话题便就自然而然地放到了眼前两个小姑娘的身上,阿桃十岁,五公主快七岁,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年纪,数月未见都要变一个样儿,有的是话题好聊,于是在长公主简单地介绍过了自己到乾元观烧香祈福做法事的情况并再次为自己这么突兀前来表示歉意后,两大两小四个人颇为寒暄了会儿,笑语声喧,非常的和谐。
说了会儿话,感觉到刚才因为走台阶而变暖的身子开始有点感受到凉意了,长公主便朝着周太妃一使眼色:“咱们进去拜见贵太妃吧!”
周太妃本来跟长公主不算熟悉,刚才倒是因为女儿们的话题而聊得挺热乎,现在被她这眼色一使不禁一愣神,不知这位突然前来的长公主是何意思。
不过既然人家要去见贵太妃,那就见吧,兴许,此次是宫里那边特意托了她前来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