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与官斗,他们斗不过啊。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更不要说天子脚下的内廷府、造作局了。
卢承毅看着他父亲,思量一番才开口,“爹,我倒觉得此事可行。”
“大哥,你觉得可以吗?”卢白旋心里也纠结,听着大哥这样说忽然就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若是别人自然不能全信,但是傅大姑娘不一样,这几年来两家合作十分顺利,而且咱们家真是受了不少恩惠,别的不说,就说从云州来的舶来货,咱们家就拿到了比别人多的份额,就这一部分每年能多赚多少钱?”
卢承毅觉得这事儿可为,看着父亲笑着说道:“儿子觉得能让大姑娘这么慎重与咱们商议合作的事情,这一定是一件大事,大姑娘或许心有顾忌不能多说,但是儿子觉得这一定是好事。只要想想一旦在上京建立起这么大的一座工坊,产出来的东西一旦售卖出去,那得是多大的收益。”
卢老爷子对傅元令还是了解的,就道:“这孩子很厚道,不会做出不顾信义的事情。既然不能说的太多,必然有她的苦衷,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定下来。怎么合作,到时候听大姑娘的就是,父亲老了,以后这家还要看你的。”
卢承毅的弟弟是要在潞阳府守老家的,两兄弟互相扶持,互为臂膀,所以上京的生意的确是以后看卢承毅的。
卢白旋惊愕不已,没想到父兄对瑾王妃这么信任,她的嘴巴张了张,一时间竟不知道说什么好。
蓝氏看着小姑子,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就看了丈夫一眼。
有些话丈夫这个做哥哥的,倒是比自己这个嫂子更有分量。
卢承毅看着妹妹,慎重的说道:“白旋,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你回到易家以后,就把王妃的话原样说给他们听,至于他们做什么决定你不要多嘴。说句实话,做生意有风险,你现在多说的话,万一生意有个好歹,到时候就会成为你的罪证。而且,易家不是你们夫妻当家,非长子长媳不能承继家业,多说多错,尽心就好。”
卢老爷子闻言很满意长子的态度,看着女儿就道:“听你哥的,易家老头不是傻子,到时候问你咱们家干不干,你就实话实说,至于易家做什么决定你不要插手。”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端茶递水的瑾王
卢白旋知道父兄为她好,就点点头,“我知道了,那我就先回去。”
“去吧。”卢老爷子点头。
蓝氏站起身拉着卢白旋,“小姑且等等,既然来了家里,总不好空手回去,我这里有你哥年前带回来的土仪,你正好带回去给亲家尝尝。”
卢白旋就笑着应了,知道嫂子这是为她做脸。
卢白旋大包小包的回了婆家,这边卢家商议工坊的事情,毕竟卢家在这一块只是略有伸手,如果真的要合作,总不能还是这样小打小闹。
傅元令这边倒是不怎么着急,毕竟这样的大事儿,怎么也得让人商量几天,只是没想到卢家第二天就回信了,倒是易家那边迟了两天。
两家带来的都是好消息。
傅元令看着两家既然同意了,就约了两家的当家人见面商议细则。
易家来得是易家大少爷易宜同,卢家来的卢承毅。
肖九岐特意抽出时间在家陪着傅元令,让人把大花厅收拾出来待客。
两人都是第一次来大名鼎鼎的瑾王府,等进来看到瑾王也在的时候,就觉得有点腿软。
傅元令把戚若重也叫来了,有戚若重在,很多详细的事情更好分说。
卢承毅跟傅元令见面极少,多是妻子跟王妃来往,此时见到王妃本想叙旧,但是一看到瑾王他就闭嘴了。
易宜同更是头一次见瑾王夫妻,拘谨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毕竟瑾王的威名太甚,说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傅元令看着二人笑着说道:“今日有劳你们跑这一趟。”
两人忙道不敢,规规矩矩的坐着,在瑾王的审视下跟个木头人似的。
傅元令侧头看了肖九岐一眼。
肖九岐抿抿唇,起身到了床边的软榻上坐了。
瑾王离开,俩人才轻松几分,连呼吸都觉得畅快多了。
说起生意上的事情,到了熟悉的领域,气氛就慢慢地融洽起来。
“此次合作,若是你们都有诚意加入,我们是照着入股的多少定份额的,具体的让戚管事与你们说说。”傅元令有孕在身,也实在是没以前那样的精力一项一项细细分说。
其实这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傅家要有掌控权,所以肯定出大头占据话语权,但是这口肉傅家顶多吃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要其他的商户分。
这种时候就是谁出的银子多,在这笔生意里分量就重。
傅元令仔细算过了,全部置办起来,至少要三四百万两银子,傅家出两百万定人心,剩下的看易家跟卢家出多少,如果他们两家出的银子补不上这个缺口,她就再去找别的商户入伙。
至于乔家,傅元令不打算在织工坊这边让他入伙,毕竟后头还有更大的产业,届时再说。
戚若重做这种事情熟练得很,仔仔细细的跟他们讲一遍具体事宜,听到有一半的收入要分给朝廷,易宜同的面上就有点很惊讶的神色,不由得看了王妃一眼。
傅元令没有说话,有些事情不能说的太透。
纵然她是想大乾的钱袋子鼓起来,但是同样的像他们这样的大商户,一旦生意做得太大,就容易被朝廷忌惮,很有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不少见,看着分一半给朝廷很吃亏,但是挂上官家的名号,同样的他们就会受到官家的庇护。
接受庇护,也会接受督察,如此也能避免商户心怀鬼胎。
长远来看,互相牵制,利大于弊。
易宜同看着瑾王妃神色如常,并未表现出对此事过多的热衷,并不在乎他们参不参与,好像是因为亲戚的情分先通知一声的模样,心里觉得父亲猜测可能有点不对。
尤其是二弟妹回去后也没强行劝说,现在看着易宜同反而觉得这生意靠谱,这么一想着,原本打算只拿出五十万银子,琢磨着又加了三十万,总共出八十万。
卢承毅看着易家出了八十万两,心里也盘算着照着方才戚大管事的话,这生意要四百万两,这笔钱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傅家自己就出一半,现在易家拿出八十万,还有一百二十万的缺口。
他们家准备的是一百万的银子,心里一横,这几年没少受傅家照顾,现在傅家牵头要做这样的大买卖,不管怎么样他们得支持,于是就咬牙又添上二十万,总共出一百二十万。
一百二十万动不了卢家的根基,但是基本上手中的活钱全都拿出来了,这也是极大的魄力了。
傅元令惊了一跳,看了卢承毅一眼,她原以为易家出大头,现在倒是颠倒过来了。
事情订的很快,签了文书契约。
易宜同就问,“不知道什么时候工坊会开始动工?”
至少得先把工坊建起来,不然工坊都没有,其他的都是笑谈。
傅元令此时才开口笑道:“不急,不过前期事情我们要准备起来。傅家会调配一批工匠出来,我希望易家跟卢家也能同样调配一批出来,我们分开来,好比说傅家出缫丝厂的工匠,易家就出丝织工匠,卢家就出绣工坊的工匠,等官方文书下来,我们就能立刻动工。在这之前,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不然漏了消息出去,到时候这生意怕是要付诸东流。”
易宜同跟卢承毅没有异议,大事不成,自然不能宣扬。
而且易家跟傅家一样,有自己完整的生产链,易宜同跟傅元令说起这些事情来自然是甚为投契,卢承毅家里的工坊虽然不全乎,但是也是一问三不知,多少有涉猎。
中间傅元令小睡休息了会儿,戚若重接替她的位置继续跟二人商议,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把大体的方向定下来,其余的细节就要靠戚若重带着管事们跟两家人继续商谈。
肖九岐看着傅元令这么辛苦,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给她递个茶送个点心,觉得自己挺废物的。
隔行如隔山,是吧,肖九岐这么安慰自己。
殊不知,就他这端茶递水的行为,都把易宜同跟卢承毅吓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