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人看着傅元令笑了,“等再来就要改口了,伯母啊巴不得有你这样的女儿,你湘华妹妹知道这事儿,昨晚上兴奋了一晚没睡着,高兴的不得了。修文也很高兴,今日他本想也来的,被他父亲喝住了,”
傅元令只要想想那画面就忍不住的笑了,“我也很高兴,真心的。”
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是心怀算计,小鬼肚肠,更多的还是好人。
太夫人这边跟老太爷把事情说了说,老太爷眯着眼睛半响没说话。
俩人做了一辈子的夫妻,太夫人就知道老太爷不是十分中意,就问道:“这事儿不妥当?”
“也不是不妥当,只是刘家好好的也就罢了,万一刘松谨在任上出点事情……西关府那种位置可说不好,没有谁的屁股坐在上头十拿九稳的。”
太夫人闻言就皱起眉头,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没有只能沾光不吃亏的,既想要借刘家的势,也得承受刘家败落的结果。
太夫人正要说话,却又听老太爷说道:“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宪哥儿跟着九皇子在南疆,这一走就没了消息,将来回上京之后,前程如何还得运作一番。若是刘大人成了咱们府上的亲戚,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是这个道理,我也想着几个孩子的前程,再说我瞧着那刘夫人倒是个能说会道的,说话沉稳,行事不急不躁,想来那刘大人必然更胜一筹,应该差不了。”
老太爷想的远比太夫人多,但是还是那句话,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
第五百九十九章 :大摆筵席
刘松谨夫妻认傅元令为义女的消息在平宁伯府正式答应后,很快的就传遍了上京。
为什么呢?
因为刘家广发请帖,这动静大得不得了,当初刘松谨上任西关知府都没这么大的动静。
一时间上京城多是对此事议论纷纷,知情的人知道当初刘松谨调入上京跟傅元令有些关系,但是能在西关府的位置上坐得稳稳的,那就是刘松谨的本事。
本来认义女这种事情,只要以刘夫人的名义就好了,将来要是个什么也好撇清、
一般人家认干亲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刘家没有,而是以刘松谨夫妻共同的名义,这就耐人寻味多了。
如此可见,这件事情刘松谨不仅赞同,而且显然对这个义女很满意,很看重,不然怎么会弄这么大的动静?
平宁伯府也是惊呆了,没想到刘家搞这么大的场面。
傅元令也给一群小伙伴送了请帖,这样的喜事,她也想好友能为她见证。
等出了上元节,吃完元宵赏完花灯,过了龙抬头的节日,挑了个初六的好日子,刘府大宴宾客,正式认亲。
傅嘉琰这个亲爹脸上有点挂不住,但是架不住自己亲爹严令他必须到场,只能黑着脸到了。
见到刘松谨这鼎鼎大名的西关知府之后,对方见到他到时十分知礼,且态度和煦,令人如沐春风,短短功夫就让傅嘉琰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
女儿这个义父还不错嘛,以后当亲戚往来也挺好的。
傅嘉琰这样没在官场混过的纨绔子弟,哪里是刘松谨这样的老油条的对手。
哄着他先在认亲宴上给令姐儿做足了脸面,让众人看到傅嘉琰这个生父的态度,表明这件事情是他大力支持的。
至于继母的态度在亲爹的支持下就完全不重要了,万一石氏摆脸子,别人也只当她这个继母见不得继女好嘛。
刘修文帮着父亲在前头待客,后院傅元令今日算是盛装打扮,身上不见红色,却是用遍地织金湖蓝色的湖锦做成的衣裳,低调中透着大气,端庄中又透着几分少女的清幽。
李潇安她们全来了,正围着傅元令拷问。
傅元令跟大家解释几句,知道傅元令也才知道生母临终的托付,大家不由得唏嘘几分。
伯府虽然是勋贵,等到下一辈没有出色的子弟,爵位是必然要降等的。到了平宁伯已经是第三代,再往下降那就不是伯爵了。
而刘家不一样,刘松谨圣眷正隆,本人也是极有才干的,只要刘松谨不犯错,他的前程就会一路向前。
一个是逐渐没落的勋贵之家,一个是冉冉上升的新贵。
没人会说刘松谨攀附平宁伯府,别人反而会说平宁伯府运气真好,居然跟刘松谨做了亲戚。
刘家跟伯府都是请来的至交好友朝中大臣作见证,傅元令这边除了李潇安这一群小姐妹,还有安定候陈家的人也到了。
四皇子妃跟六皇子妃虽然没有到场,但是都送来了贺礼祝贺。
两家来的大张旗鼓,六皇子妃好说,跟傅元令是表姐妹,但是四皇子妃呢?
第六百章 :长者赐不敢辞
四皇子妃派人前来恭贺,这就不得不引起人多家猜测,不过更多的人是认为徐秀宁跟傅元令关系不错,所以才来恭贺。
如此一来,又会令人惊讶傅元令的本事,来上京才多久,跟四皇子妃都能有这样的交情?
好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家看傅元令的眼神不一样了。
之前傅元令救灾出钱也好,商会大力发展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大家总摆脱不了傅元令商户女的印象。
就算是她回了平宁伯府,大家提起她还是会加上一句,那个从商户家认回来的人。
李潇安听着一群夫人们聚在一起瞎胡聊,不由得翻个白眼,对着齐怀柔说道:“可真能胡扯。”
齐怀柔也挺反感的,“就是,咱们去那边找蓝少奶奶还有尔玉妹妹玩去,我瞧着付书慧她们都在水榭那边呢。”
“尔玉妹妹也来了?”李潇安眼睛一亮,“走走走。”
齐怀柔:……
行大礼认亲的仪式是在双方长辈的见证下进行,傅元令贵在蒲团上认真叩首跪拜,周围众人肃穆观看。
刘夫人眼睛都红了,忙弯腰把傅元令扶起来,“好孩子,义母今儿个真是太高兴了。”
说着刘夫人就拿出给傅元令的礼物,是一尊小玉佛,洁白剔透的羊脂白玉,已经包了一层浆,质地越发的温润柔和。
“这是当年我出嫁时我母亲给我的老物件,希望它能保佑你平安吉祥,一世安乐。”
傅元令双手接过来,郑重说道:“多谢义母。”
这礼物算不得十分贵重,但是却是刘夫人当年的陪嫁,而且是其母传给她。拿出这东西来,可见是真的把傅元令当一家人了。
刘松谨看着傅元令训诫道:“盼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以前做的就很好,要时刻谨记为君分忧,为民请利,不能忘本,傅家家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望在尔身上延续下去。”
众人:……
这不对吧?
为君分忧,为民请利,这是男人们该干的事情吗?
但是刘松谨讲的十分严肃,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众人面面相觑,却也一时间没有开口说什么。
总觉得怪怪的。
但是人家太正经,开口质疑,好像不正常的是自己一样。
“谨遵义父教诲,元令铭记于心。”傅元令郑重应道。
刘松谨是个好官,不敢说达济天下,但是比起朝中那些蛀虫,已经是一股清流了。
刘松谨点点头,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拿出一方小印来,伸手摩挲片刻,这才说道:“这方小印是我中进士那年自己亲手刻的,你义父两袖清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给你,这个给你拿去。”
傅元令盯着那一方小印,确实是很普通的田黄石雕刻出来的,但是就跟义母的玉佛一样,小印应该是经常被拿出来把玩,可见的确是心爱之物。
中进士是人生一个分水岭,这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没有给刘修文却给了自己,傅元令不太明白。
可是长者赐不敢辞,还是面带恭敬双手接过来,“多谢义父。”
第六百零一章 :心大才干缺德事儿
傅嘉琰看着这一幕,一时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看着刘松谨这么郑重对待这件事情,就想起当初把令姐儿认回来时,他这个做父亲的也没给她什么好东西,一时间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旁边的石氏不以为然的撇撇嘴,今日本不想来的,但是太夫人让她必须到场,她现在也不敢忤逆太夫人,只能捏着鼻子来了。
看着傅元令这么风光,心里的确是不舒服,但是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