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简直目瞪口呆。
他们兄弟几个都早知道自家亲爹只要下定决心,就必定能做成一番大事,却着实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么一种姿势。
阿父直接提溜了他出来不说,还和阿爹一起跑到江都去提溜出来一只杨阿摩。
阿摩这小名仿佛寻常,但只要想想这个小名外头罩着个什么样的大名,李元吉就真心崩溃。
然而对于双九来说,仿佛杨阿摩就真的只是杨阿摩。
一切不杨阿摩的言辞,不过分的都被他们清风过耳了,过分的?
李元吉看看马背上那个不能动又不能说,只剩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阿摩,给鱼剖鳞的动作越发利索了。
说来也是无奈得很,
李元吉门阀大家出身,
虽说也算得上自幼从军的摔摔打打,却因着长兄过度看顾,
也不过是舞得大刀骑得马,个人武力值还算尚可,却不过先锋猛将之流,
战阵攻伐上都稀疏得很,庖厨之事更是着实一窍不通。
不得已自己烤块肉,都只能吃半焦黑半夹生的那种。
如今和着双九才出来多久?
别说只是给一条鱼剖鳞剪腮去内脏,他无骨小雀儿都能完完整整炸出一大盘子。
其实并不相信这些琐事真会是什么突破的诀窍,可谁叫形势不由人呢?
李元吉不听话过一回,结果那一回就是如今杨阿摩的下场。
看起来仿佛只是不能动又不能说、却好歹还有一双眼睛滴溜溜转的造型?
不过就是给马背咯着胃的不自在?
这么想的人可就太天真了!
李元吉曾经也天真地以为他爹依然是那个在某些方面比亲娘心慈手软的爹。
作死过一回,享受过确实能看、能听,却六感敏锐无比的滋味,
在马背上怎么颠簸都没怂过的李元吉,第一次发现自己居然晕马。
晕马儿奔跑起伏的频率,
晕马儿身上淡淡的味道……
曾经柔软舒适的里衣稍微摩擦过肌肤是折磨,
风吹过山巅的声音是折磨,
带来的原本他绝对觉察不出来的血腥味到还是折磨……
甚至连清晨正好的阳光,连微微婆娑的树影,都是折磨!
耳朵没法捂,鼻子还是没法捂。
身上不论是痛是痒还是又痛又痒都没办法挠上哪怕那么一把。
就连眼睛,有时候晕得宁可闭上眼睛缓一缓,都闭不上!
甚至就连五谷轮回的需求都特别清晰,膀胱与肠子里搅动的都是酷刑。
偏偏你愿意破罐子破摔、干脆失禁算了都不可能。
唯一能勉强控制的只有呼吸。
那滋味……
李元吉因自幼遭遇、及后修炼武功心法的缘故,性子之中很有些桀骜狂躁。
有时候连在最敬重的长兄面前都是熬不住的,常常不过是李建成怜惜他熬的辛苦,故意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不想原本也一样因为旧事有些怜惜他、更因自身常年在外无暇教养又添几分纵容的李渊,
一旦不愿意纵容了能变得这么虎。
那哪是对亲儿子的法子?
李元吉这个已传出些许猜鸷凶狂之名的,对仇敌都未必能这么狠呢!
偏偏宫九还说什么来着?
“你不是没这个狠心,你是没那个脑子。狠不了那么恰到好处罢了!”
然后就赶着还没缓过劲的李元吉去搭帐篷、去砍柴打猎、去处理食物了!
虽说向晓久这个新父亲特别温和,看他实在撑不住还给搭上两把手,李元吉却从此怕了他爹。
什么猜鸷?
什么凶狂?
什么幼年阴影?
什么功法后遗症?
统统见鬼去吧,李元吉乖得简直像只小狗崽子。
风餐露宿,忙忙碌碌,忙完双九睡下、有时候还直接用气势把他压开继而酱酱酿酿,李元吉都老老实实的。
再累,再心烦气躁,也乖乖干着必须干的活,默着必须默的经。
是的,除了被压迫劳力,脑力也饱受摧残。
明明李家好几代的佛教徒,他亲爹却忽然脑抽要他默什么道家经典。
道德经、黄庭经……
倒都是道家常见典籍,并没有什么特别生僻的经文,就是版本稍微有点儿不太大路货,
李元吉偶尔有那么几句广为流传到他都记得的,几乎都有所改动,
譬如非要把时人普遍认可的“道可道非常道”换做“道可道非恒道”之类的,
叫人一不小心就默错。
而一个字错了,就要通篇重默!
李元吉一开始烦得要死,然而一想到那一回“体验”,却又还是乖了。
双九自顾自酱酱酿酿、无暇理会他的时候,都不敢有丝毫偷懒。
怂得一笔。
比起李建成的一次识趣,第一个喊阿父的李元吉才是真优势十足啊!
虽然每一个便宜儿女都有被双九另眼相待的理由,这个大唐的李世民吃亏就吃亏在太年轻稚嫩,而双九又都将唐太宗看得比较高,反而衬得他有所不如,李秀宁这个将军公主又暂时还没有焕发风采(大唐双龙传原著对这位公主的风采也着实描述得不如正史)。
李建成和李元吉主要是正史上比较不堪,反而稍有长处就觉不错了( ` )
更何况大唐双龙传之中明确提到李渊之妻最偏爱李世民,莫莫理所当然认为他和他亲近的李秀宁不太可能那么快反应过来对“裴寂”表示亲近,反而是参考了李元霸部分人设的李元吉,作为亲妈都要弄死他的家伙,能迅速接受新父亲……
这一点其实更能讨好双九,只不过这傻子讨好完之后还唧唧歪歪的,暂时拉低印象分罢了。
第六十四章
李元吉不过一回就老老实实的“体验”, 杨阿摩却已经招来第十七回 了。
杨阿摩毕竟不愧是能干掉嫡长兄, 臣妾天下的人物。
这些年再怎么招天下臣民怨愤,以致乱兵四起, 杨阿摩总还是杨阿摩。
干过世家、首倡科举;
开凿运河、沟通南北;
张掖大宴、万国盛会……
要论好大喜功, 隋炀帝未必能比得过汉武帝,
这两位在很多方面其实就是王八看绿豆的差距。
可惜隋炀帝就是太心急了点。
不只科举、运河、开疆辟土方面格外心急,
非要将五十年的事在五年之中赶着干完,
这货连投胎也着实太急了。
但凡隋炀帝能晚生哪怕五十年, 叫隋朝能如汉朝一般,多个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顺便养一养民心归属……
隋炀未必不如汉武。
可惜啊!
可惜这位又心急, 又在心急吃不到热豆腐的时候,偏还使了昏招。
没想着坐镇长安力挽狂澜, 反而带着北地士兵再度南下江都。
他自己倒是心很大地把才十岁左右的皇孙留镇京师了, 然天下战乱四起,要是士兵都能如他这般心大, 何来四面楚歌典故?
心太急,颓势危机反对差,连设身处地换位思考都不懂。
给后世黑成又一代昏君典范,倒也不算十分冤枉。
——恰与李元吉一般不冤。
“那小子, 白长了那么一双眼睛,心忒瞎!”
对于李元吉,宫九如此评价。
向晓久也是点头:
“确实瞎。”
两个兄长里头偏偏挑中了李建成,
还能说是一个头胎个头大遭了亲妈不喜、和一个胎位不正难产而生遭了亲妈厌恨的俩倒霉蛋之间的“惺惺相惜”;
明明和两位兄长一母同胞, 和兄长们在一起的时间比父母都长一些, 性子彼此门儿清,下了狠心要弄死李世民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干脆利落抢先出手,非要和李建成这个下不了狠心的商量,更连不密失身的道理都不懂……
这些都可以不太计较。
毕竟世上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叫你明明恨之欲死也难免进退失措。
单只是玄武门事,双九也不至于给李元吉扣个“小瞎子”的帽子。
奈何还有个杨阿摩。
李元吉那小子,一看就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爱怜悯人的。
偏偏这两日对杨阿摩越发多了几分善意。
虽说这份善意并非源于怜悯。
更多的还是眼睁睁看他将那“体验”招惹来一回又一回之后的钦佩。
但难得的善意偏偏错付就不对,源于钦佩就更是错上加错、瞎中更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