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同人)凤舞九重天[综武侠]+番外(50)

作者:莫子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撒泼呀!

你要说我这一国之母连怜惜个功臣孤女都不行,都做得不对,有本事你来母仪天下啊!

这中宫让给你住呀!

皇后论起演技,是没有红鞋子中那些影后厉害。

却也是个装得了贵妇、扮得了泼妇的呀!

为了个不争气的张延寿就很拼了!

如今为了个比亲弟弟还亲的宫九,里头又还涉及到皇后日后的儿女能不能千秋万代一统江山的大事,皇后早做足了心理建设,务必一鸣惊人。

结果好容易铺垫完了,还不等她把高潮唱起来,就有了一出插曲。

你道是什么插曲?

却原来,这只剩下孤女的,并不只有全家都为国捐躯的勋贵而已。

就是书香清贵之家,虽说也讲究个红袖添香的乐趣,正经书香清贵人家却大多讲究个三十无子方才纳妾,更有那等无儿无女也宁可过激都不纳妾的规矩人家。

虽说再规矩也不能保证男人都没外心,但要么叫红颜一辈子只做个无子的外室,要么干脆一年换上一任通房……

总之,因着家规教养,这些人家的男人不拘成不成器,到底女主人还能图个家里清净。

就是如此这般,也就少不了只有女儿、没得男丁,还又不乐意过继、或者着实无处过继的人家。

被提出来做了插曲的,就是那么一户女儿倒有三个,偏偏一个男丁也无;五服之内也有近亲,偏偏一个好孩子都过继不来的人家。

那家姓石。

什么石?

就是当日坑货皇帝被迫北狩了去的时候,最先提出拥立新帝的那位石太师的后人。

P.S.石太师参照于谦故事,下面是一千多字的正文,注意查看哟~

P.P.S.恭贺新禧!希望新的一年仍能与亲亲们同行。

石太师其实也是个忠臣,不曾战死沙场,却绝对不比战死沙场的那些少半分忠烈。

只不过他忠诚的并不是具体某位皇帝,甚至不单单只是坐上了皇位的那个人,

而是这王朝,是这百姓,

是那文人的气节,

是那颗宁可自己遗臭万年、祸及子孙,也断不肯给北地贼子丝毫祸害中原机会的心!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忠臣,在坑货皇帝复辟之后,以莫须有之罪惨死狱中,子孙为侥幸未死,却也都被撸了官位、夺了功名,并勒令直系七代不得出仕为官。

不得出仕为官。

足足七代。

那是活生生要把一个书香人家熬成底层平民的节奏哪!

石太师当年死时,已经有三子七孙,不说个个都有他那般才华,最差的却也有举人功名。

然而无望的日子着实太难熬。

如今一个个都熬没了,三房人家,只剩下两个女孩儿。

女孩儿嫁出去都是不妨事,如今有敢借着皇后的戏台子唱插曲的,自然也少不了愿意娶她家女孩儿的。

可要是女孩儿都娶走,石太师那边五服亲戚,连个愿意过继的好孩子也没有,到底是绝了香火。

也着实太凄凉了些。

这位乍着胆子插曲的命妇严徐氏,乃是个堪堪够入席这场大戏的一位四品命妇,和石家原没什么亲戚。

甚至于她本人,都和石家没什么恩情故旧的。

但严徐氏没有,她婆母严苏氏有呀!

她婆母严苏氏当年青年守寡,一双儿女都还年幼,娘家那边又因故无法依靠,夫家族人竟琢磨着要将她随意发嫁、而后好随意拿捏一对孩童顺带霸占家产的主意。

她婆母哪里肯嫁人?

这贞节牌坊无所谓,可要真入了族人的意改嫁了,回头不说一双儿女保不住家业,只怕连命都要没了!

没奈何,只好逃吧。

偏偏带着一双儿女逃又逃不快,给族人追上了,差点儿被污蔑给早在丈夫未死之时就与人通奸、如今正是要带着一对和奸夫生的儿女去投奔奸夫的罪名,直接母子仨都给浸了猪笼……

亏得遇上石太师外放了提学官,太师夫人又最是个怜贫惜弱的,帮着伸冤不说,恐他们继续和族人一里居住再遭祸害,还和严苏氏签了活契,请她在灶上做活。

其实太师夫妇都是江南人,哪里吃得惯严苏氏家乡口味?

不过是找个由头,叫他们母子有个容身之处罢了。

后来石太师又往别处赴任,也妥善安置了严苏氏几个,连小儿启蒙的书塾都安排妥当了……

严苏氏母子三人记了石家一辈子的好,只是石太师出事那会子,苏念恩,也就是严苏氏的儿子,如今插曲命妇严徐氏的丈夫,连个童生多还不是的小少年,能做得了什么呢?

也就是后来中举之后游学江南,好容易才寻访到石公后人。

说起来,还又受了一回恩。

那时候石公的幼子还在,虽不肯将满腹经纶传授给苏念恩,却把家中藏书都随手扔到苏念恩必经之地。

也才有了后来的青年探花严才子,如今才四十来岁的四品命妇、右佥都御史夫人严徐氏。

又借着皇后的戏台子,唱起了祈求叫石家女孩独立女户的插曲。

还十分大胆的,觑着皇后面色尚好,竟钻起当年圣旨空子:

“当年只说七代之内,不许石公三子七孙并其所出男丁后人出仕……”

把个正和宫九在偏殿对坐着喝茶磕瓜子的向晓久都给听乐了:

“我还道这里的女人羸弱,原来猛女真不少,只不过平日藏得好!”

第四十九章

宫九对于这一折插曲毫不意外。

毕竟是他亲自挑中的石太师,

又从那许多受过石太师恩惠的人家挑出了严家来,

前几天才刚特意安排了人, 故意挑着严苏氏不时不节地又偷偷跑家里小佛堂祭祀石公、又是拉着儿媳连番感叹、只恨家里没有个适龄男丁,能把石公家女孩儿娶回来的。

虽说严徐氏已经帮着给石公家那俩女孩看好了人家, 不说大富大贵, 都是本人有才学、家风也干净, 难得至少父祖三代都还仰望石公为人、想来再不至于为难了石家女孩的人家。

严苏氏原本还觉中意, 偏偏前两日感叹起来的时候,虽还是口口声声多亏了儿媳辛苦忙活, 却也还要感叹几句:

“可惜了, 再好的人家也不可能叫孙子随了他外祖父姓氏。

若是咱们自家能有合适的男丁, 便是为了孩子前程, 几代之内不敢明面儿上改姓,

可只管留下祖训, 叫他们耐心过个百来年的,自有一番道理。

总不至于如今这般, 石公和夫人都是那样好人,偏要断了香火……”

“唉!小佛堂那里的,哪里比得上名正言顺的血缘后人祭祀亲香啊!”

严徐氏的徐, 乃是前前任内阁首辅的那个徐。

与严家的婚事,原是她父亲外任时候, 正巧点了严念恩的院案首, 一时爱才心起, 才给她定下的。

不想婚事定下才半年, 徐氏的父亲就突发疾病没了。

又不等严念恩上京赶考,徐氏那个内阁首辅的祖父,就因恶了先帝,

堂堂首辅,连个寻常告老还乡时候君臣之间惯例的三辞三让都上演,

先帝干脆利落地批了告老折子不说,正经致仕该有的待遇一样没有。

徐首辅,不,徐前首辅倒还稳得住,一路低调回乡,在家乡也是好吃好喝享受生活,比先帝还要多活上好几年。

但不管徐前首辅如何好心态,徐家在外人看着到底是有些落败了。

不至于像石公那么惨,子弟仍可出仕,门生也没被直接罢官,可即便都是县令,有些县令还不如其他地方的县丞甚至教喻,有些地方的县令却是给个知府都不舍得换的。

徐氏又还只是个庶出,

原先父亲在世时就不受重视,

否则堂堂首辅孙女,何必定给一个秀才?

父亲没了之后,嫡母倒也没有特意为难她,只是隔了肚皮的终归是隔了肚皮。

徐氏不免忐忑。

万幸严家子中举之后依然信守前诺,严苏氏亲自跨了几百里地来徐家行了小定礼不说,

就是小定礼才堪堪走完,一直康健的徐老太爷忽然就无疾而终了,严苏氏也没嫌弃兆头不好,反而人前人后称赞徐氏家风模样。

后来嫁入严家,要说婆母一开始就将她当自家女儿看那是太夸张了,到底也是隔着肚皮的,

可严苏氏虽说自己吃过婆母的苦头,却也见过原石太师夫人对待儿媳的和气,因此打一开始对这媳妇就很不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