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接近吉时了,秦大将军夫人许氏,二房太太李氏一同过来了,跟在她们身后前来祝寿的还有大公子秦晟和二公子秦昱。
大公子和二公子献上寿礼说了一串吉祥话哄得老太太十分的开心。
秦伊伊也适时的将抄写的佛经献上,低眉顺眼的道:“孙女听闻祖母近来睡眠不佳,沐浴斋戒了四十九日,抄写了佛经为祖母祈愿。愿祖母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秦老太太点了点头,夸了一句,便让身边的丫鬟把那佛经收下了。
一些夫人窃窃私语,“这就是那位嫡出的三姑娘吗?看着怎么跟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啊。”
“这不是三姑娘,好像是三房的四姑娘。”
“咦,那三姑娘呢?怎么没来贺寿?”
“是啊,按理说三姑娘早应该来了。”
许氏听了那些议论,脸上一直青一阵白。她心中十分后悔,她就不该答应诗诗让她出去的。
都到这个时候还不回来,也不知道这些夫人们回去后会怎么看待她。
许氏见到秦老夫人朝她看过,她正羞愧的想请罪,编个诗诗生病的理由先糊弄过去。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祖母,孙女来迟,还请祖母恕罪。”
众人都往那边看过去,只见一位容貌姣好的姑娘手里抱着一盆花草走了进来,“祖母,孙女为您寻来的寿礼,不知合不合您心意。”
秦老太太直勾勾的看着秦诗诗手里那盆兰草,她扶着丫鬟的手站了起来,朝秦诗诗走了过去,将那盆兰草抱到了自己手上,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不敢相信的道:“这,这竟是素冠荷鼎!”
秦诗诗笑着说:“祖母,正是素冠荷鼎。”
周围的人听到是素冠荷鼎,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瞧瞧。
听说前段日子老安国公夫人得一盆素冠荷鼎宝贝的跟什么似的,怎么今儿秦老夫人也得了一盆?敢情这素冠荷鼎不像传言中的那么千金难求?
可怎么她们去派人去寻,都说找不到这种稀罕物。
秦老夫人这回笑的眼睛都眯成了缝,要不是还有这满堂的宾客等着她,她都想抱着这盆素冠荷鼎回屋了。
秦老夫人依依不舍的把素冠荷鼎交给她的大丫鬟灵雁,“仔细些,放我屋里去。”
灵雁如捧着金子一般小心,“老太太放心。”
秦老夫人这才领着众女眷去听戏,听一会戏后就可以入席了。
有些年轻的姑娘们跟在长辈的身边偷偷地瞄着大公子和二公子。
这秦大将军府不仅圣眷正隆,前途无限。两位公子也是相貌堂堂英武不凡,更吸引她们的是,这秦大将军府上的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定。
这个规定是秦老太太立下的。
所以大将军夫人许氏,和二太太李氏都是让人羡慕的对象。
许多人说这也行是这秦老将军纳了妾伤了秦老夫人的心,才让秦老夫人对自己的儿子立下这个规矩。
若是能在摄政王选妃之前和秦大将军府上定下亲事,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只是那两位公子送了秦老太太过来听戏后,便离开去了男宾那边。
一些闺秀们都暗自惋惜,不过她们更变着花样的捧着秦老太太哄着她开心。
落在后头的秦伊伊看着祖母亲亲热热把秦诗诗叫到身边坐下,绞着手中的帕子,不过就是一盆草而已,有那么稀罕吗,不就是祖母故意给秦诗诗做脸么!
这时她见到秦诗诗大丫鬟玉芳端着一碟点心经过她身边,她把玉芳叫住了,指着那碟点心道:“放这吧。我正饿了。”
玉芳并未照办,而是为难的说:“四姑娘,这是我家姑娘吩咐过给……”
秦伊伊打断道:“我知道这是三姐姐的。三姐姐什么时候这么小气了,我想吃快点心都不让了。”
玉芳依然没有放下。
而秦伊伊却以为连个丫鬟都不敬她,她吃块点心都不让。
两人争执时,让秦诗诗瞧见了,秦诗诗一动,秦老夫人自然也看了过去。
“发生何事了?”秦老夫人问道。
秦伊伊正委屈着,立即哭诉,“祖母,我不过是想吃块点心,三姐姐的丫鬟都拦着不让。”
秦老夫人朝玉芳手上看过去,她皱了皱眉,问道:“这可是栗子糕?”
秦诗诗回道:“是的,祖母。四妹妹误会了,不是我不让玉芳给她吃。而是这点心是沈姑娘送给祖母尝一尝的。”秦诗诗想到沈姑娘那么有心,那她的心意就让祖母也一块享用。
秦老夫人眉眼舒展开来,“原来是那个小姑娘啊。你这回给我找来的素冠荷鼎是她帮的忙吗?”
秦诗诗笑着点头,“看来瞒不过祖母了。”
秦老夫人道:“拿过来,我来尝尝。”
玉芳赶紧将那碟点心呈上。
秦老夫人看着样式普通点心,伸手拿了一个。
她已经许久没有吃过栗子糕了,还真的有点怀念了。
秦老夫人尝了一口,忽然楞住了。
她将手里的那块点心吃完,又拿了一块放入口中。
很快秦诗诗发现祖母脸上的喜色也没了,脸色也越来越苍白,甚至眼中有了泪花。
秦诗诗心中一沉,难道是这栗子糕有什么问题吗?
她不会是闯祸了吧?
将军夫人许氏也察觉到了不对,她冲着秦诗诗呵斥道:“诗诗你怎么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敢拿给你祖母尝。”
秦诗诗慌的正要请罪,却见秦老夫人抓住她的手,“这栗子糕究竟是何人做的?”
第四十一章 ……
秦诗诗第一次见到祖母用这么严厉的口吻问她话。
她自是不敢隐瞒, “祖母,是沈姑娘亲自拿给我的,说是她和她家人所做的。祖母,是这糕点有什么问题吗?”
秦诗诗心中很忐忑, 这盘点心是她自作主张送过来的, 本想在祖母面前为沈姑娘卖个好, 可现在似乎惹的祖母不高兴了。
秦诗诗看着母亲投过来的责备眼神, 愧疚的低下头。
秦老太太看着盘栗子糕,长叹一声,“这点心没问题,很好吃。”此时秦老太太克制着自己要冷静下来,找了那么多年, 希望一次次的落空, 这或许只是巧合。
其他人不知道发生了何事,都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虽然秦老太太是这么说,可有眼睛的人都知道秦老太太因为这碟点心的缘故看起来情绪不佳。
大将军夫人许氏赶紧让台子上的旦角开唱,不让这场子冷下来。
秦老太太看着台上的戏, 耳朵里却一句都听不进去。
她又拿一块栗子糕慢慢地吃起来。
“阿姐,你做的栗子糕最是好吃了。怎么吃都不腻。快教教我怎么做吧。”
“阿姐怎么我做出来的跟你做的还是不一样?”
“阿姐,要是我一直学不会,那你以后都要做给我吃。”
“阿姐,你真的不和我一块离开吗?”
“阿姐……你到底在哪里啊!”
三十多年了, 她快三十多年没有吃过这种栗子糕了。
这位味道竟然跟阿姐做出来的一模一样。
之后的宴席上, 宾客们见秦老太太似乎一直心不在焉,精神不济,散席后都没有继续打扰秦老太太,纷纷提前告辞了。
秦老太太回到屋里后, 一直无法平静下来,她看着那盆素冠荷鼎也没有初时的喜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到底还在期盼着什么。
秦老夫人让人把秦诗诗叫到跟前,她道:“既然沈姑娘给我送了这么一份大礼。我总要回个谢礼给她,你陪我去一趟沈家。”
秦诗诗虽然不知道为何祖母要亲自去,可也只能乖乖地点了点头。
……
沈如晚正绣着香囊,沈彦扬在炭盆里煨了红薯,闻到了甜丝丝的香味。
她绣几针便问道:“二哥,熟了没?”
沈彦扬用树枝戳了戳那几个红薯,道:“快了快了,晚晚别急。”
一旁的沈老太太道:“晚丫头要是饿了,先吃几块点心垫一垫。不过也别吃太多了,你阿娘在厨房里炖着鸡汤,等晚饭的时候留着肚子多喝点。”
沈如晚笑着说:“阿嬷,我不饿,就是闻着红薯的香味有点馋。”
沈老太太听着这句话有着一瞬间的恍惚,似乎在很多年前,也有人说着:“阿姐,我不饿,就是有点馋。”
沈老太太看向沈如晚的眼神更怜爱了,“那阿嬷再给你去做个炸红薯丸,让你一次吃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