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车,只剩他们两个人,唐宁总算表露真我。
“Quanta那些事,下午在病房都已经跟我说过一次,”他告诉余白,“而且还不止刚才说的那一点。”
“你想说就说。”余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心想方才那番话,原来此人并非一点都没听进去。
不料唐宁却凑过来,故作神秘状:“是关于吴东元的,你真的不想知道?”
“想啊想啊,你快说。”余白便也佯作兴奋,一边看路开车,一边抽空瞥一眼他的反应。
这一眼恰好撞上唐宁的目光,两人相视,便笑出来。
细细想来,距离他们重逢的那场婚礼并没有过去多久,再提起吴东元这个名字,彼此竟已是这样的释然。
等笑完了,唐宁才告诉余白:“唐律师对我说,吴东元会是Quanta案团队中最年轻的一个。”
“唐律师为什么对你说这个?”余白自然知道唐嘉恒是激将的意思,却还是这样反问,心里不确定要不要告诉唐宁,不久之前,他父亲才刚对她说过,吴东元那样拿婚姻做筹码的最傻最傻。
“当然是为了告诉我,” ?唐宁自嘲一笑,学着父亲说话的语气,“你这是在浪费时间知不知道?等你自己察觉,再想要做什么,也已经来不及了。”
余白笑出来,看他一眼又问:“那现在呢,你怎么想?”
唐宁静了静,开口却是答非所问:“我爷爷说过一个故事给我听,他说一位前辈曾经告诉他,民国时律师打官司,多半不是玩笑,便是徒劳。爷爷问那为什么还要辩护?去做或者不去做又有什么区别?前辈回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赢一次,也不确定去不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只是相信总有那一天会有不同。”
余白静静听着,并不知道这位前辈是谁,却能猜到唐宁此刻在想什么。他或许想到万燕,想到蒋玉,以及这一次他自己的经历。而她,亦是颇多感触,面子上却还是装作不懂,笑着问他:“所以你到底怎么想?”
唐宁亦笑答:“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浪费的。”
“就你?”余白不屑,“还青春?”
唐宁挑眉,是不服的意思,只可惜志坚而身残,待车开到办公室楼下,还是得等着她从后备箱拿出轮椅来。
下了车上楼,却有惊喜,立木律师事务所的黄铜名牌已经被加在门口的指示牌里。
“来。”唐宁对余白拍拍大腿,抛一个媚眼过去。
“做什么?”余白不解。
“抱你过门槛啊。”他答。
“这算是什么规矩?”她冷笑。
“立木make partner的规矩,我定的。”他回答,十分正经。
“那陈锐跟邵杰也是这待遇?”她又问。
“仅限今晚,且体重不超过一百斤。”他一副错过不再有的架势。
她总算笑出来,环了他的脖子坐上去,贴着他问:“你确定这轮椅吃得住我们俩的分量?”
他却又做坏,佯装转不动轮子,艰难答道:“是我估计错误,对你太有信心。”
余白知道这是损她,干脆也吓他一跳,在他耳畔道:“你有没有想过,我可能有啦?”
果然,眼前这人脸色变了又变,最后正色看着她开口:“余白,这个我要批评你,我记得你跟我说过,结婚不能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你觉得怀孕能解决吗?”
明知是玩笑,余白仍觉齿冷,反问:“你觉得呢?”
唐宁作势想了想,而后认真点头回答:“我觉得可以。”
第一季完
第二季 实习律师余白
第38章 小蓝本
在小事务所做实习律师是悲催的,要是这个实习律师本身已经一把年纪,境况便显得更加悲催了一点,就比如此时的余白。
九月,立木律师事务所正式在碳平衡城办公。那时,唐宁那条断腿已经拆了外固定器,复健做了两个月,平常走路还需要拄单拐,但至少能穿上长裤,外出见人了。而余白也拿到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开始了她为期一年的实习期。
就是在同一天,立木新招的另外两个律师助理也拿到了小蓝本。跟余白的情况不同,那两个都是才刚毕业不久,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个男生,叫胡雨桐,另一个女生,叫王清歌。两人都挺兴奋,把资格证和实习证并排放在一起拍了照,立刻发了朋友圈。
王清歌的配文直接了当:持证上岗。
反倒是胡雨桐更细腻一点,是一句感叹:我心心念念的小蓝本啊。
余白一向没有发朋友圈的习惯,往前翻几年全都是转BK公众号的消息或者业内新闻链接,这一回当然更不会发了。大龄实习,除了自黑,似乎没有其他更合适的台词。但此时的她又不想自黑,她心里其实挺高兴的,还是当年好学生的习惯,就喜欢奖状证书之类,而且这一本其意义又更有些不同。
她正翻开本子欣赏,手机震动,是一条信息,来自唐宁:拿到证了?来,让为师看看。
余白抬头,便看见几步之外的玻璃隔间里,那家伙正越过笔记本电脑屏幕的上沿对她飞来一眼,挑眉带着些笑。
两人目光相交,又即刻散了去。余白看着实习证内页的蓝底证件照,这张照片她拍得挺满意,可美则美矣,一看就不像是个实习的,就连持证人的名字都跟雨桐、清歌隔着一个年代。她撇撇嘴,又合上了,只拍了个封皮发给唐宁。
那边回过来也是一张照片,是一顶嵌金花帽。
余白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是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里,唐僧送悟空的拜师礼。自从半个月前,她填好实习证申请表交到市司法局,此人就一直在试探她的底线。那张表上盖了立木的公章,签了她的名字,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她的指导律师,不是别人,就是唐宁。
而她索性把姿态放到最低,一以贯之,躺平任嘲。此时也是一样的态度,在网上搜了张至尊宝戴上金箍之后的佛系表情图回过去,按下发送键,便将手机远远搁到一旁,不再理会。
玻璃隔间里那位看见这个动作,总算识趣,没再来烦她。
曾经同门同辈,现在的师徒关系,也难怪他忍不住要来讨她便宜。但这设定是立木招聘实习律师的时候就说好了的,余白当时就想,不就一年么,有什么不能忍的?
那时,招聘的消息在一个法律应用平台上发出去,不限年龄,不限专业,只要求过了司考,有志往刑事辩护方向发展。
最后锁定了的两个候选人也的确就是这样的有志之士。
胡雨桐是A大计算机专业的,自学过了司考。像他这样的情况,如果去至呈BK那种大所,几乎没有被录取的可能,就算侥幸进去了也很难晋升,光是做受薪律师,收入大概还不如去当码农。
王清歌倒是A市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但专业不是法律,而是刑侦。
陈锐自己就是检察官出身,也是从政法毕业的,对母校的情况十分了解。刑侦专业的学生有不少从大一开始就在争取往法学专业转,转不了的就考研,当然也是法学专业的研,真正愿意去公安系统的少之又少。
王清歌没转专业,也没考研,毕业之后进了刑队,可遇上第一个案子就负了伤,病假大半年,倒是把司考过了。也是因为这次负伤的影响,家里人坚决不让她在警队继续干下去,她这才辞了职,打算改行做律师。
余白目睹了招聘的全部经过,倒是挺佩服几位合伙人的用人策略。像立木这样才开张的小事务所,如果锁定法律专业,几乎不太有可能招到好学校出来的法本法硕。像现在这样放弃科班出身的要求,反倒能吸引一些半路出家的好苗子。
但她到底还是想得简单了,后来听陈锐详解,才知道其中的考量还不止这一点。
三个合伙人中,就数陈锐最会算账,除去执业律师身份,还是注会非执业会员,以及注册金融分析师,决定实习律师的人选自然也有经济方面的考量。
早在招聘之初,陈锐就提议节约用人成本,办法自然就是事务所最惯常的无良手段——新人进来不给人家申请实习证,先做一段时间再说。这么一来实习期势必拉长,而在此期间,给个温饱,甚至还不到温饱水准的薪资就可以了。
此时的周晓萨已经过了实习期,是正式执业的授薪律师了。唐宁这里现成还有个余白,他当然不能拖着她的实习证不办,但这先例一开就有点摆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