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零年代捡到男朋友(76)

作者:海映星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村长眉毛拧的更紧,也顾不得回家,“走,我们去刘大夫那,看看中药还有没有。”

刘大夫听到敲门声先是激动,接下来就是失望,“才这么点。”

“没办法,现在各个村子都缺药。”

刘大夫也没说啥了,他也知道这时候药难得。

“先不说这个,你这的中药够不够,我想着见效是慢,但也能用,牛棚那边的人也不能不管。”

刘大夫摇头:“现在哪还管慢不慢,能用的我都用上了,也不多了。”

“那可咋整,有没有像姜汤那种,一煮一大锅的,匀出来两天的量,其余时候我让我家那口子拿点姜过去,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行,你等等,我给你抓一些,一天三顿煮,两天的量,其余你就给他们煮姜汤吧。”

村长紧锁的眉头并没有展开,仍是十分凝重。

这个时候是该晚饭的时候了,村长去了牛棚那边,发现他们都挤在厨房里取暖,也没点火,一点热气都没有。还能看见英奶奶整个人都在抖。

村长皱眉,“怎么没有点火。”

太冷,身上都没有力气,那人说话还带着鼻音:“柴火湿了一些,柴火不够了,剩下那点做饭都紧巴着。”

村长把药给他们,“你们吃完饭煮一锅,一起喝,一次放一包,先别省柴火了,回头我送些过来。”

把药放下,村长就匆匆忙忙回家了,到家了跺跺脚,坐到炕上才算是缓过来,一下午在外面跑他都要冻坏了,而且一直没吃东西,又冷又饿。

陆大娘从厨房端了捂在锅里的面条:“快吃,面已经坨了,你不早点回来。”

村长呵呵的笑:“没事,面坨了也好吃。”

“家里的柴还有没有多的?”

“有倒是有一些,不多了,上次给村里的一些老人送去了一部分。”这些柴是入冬前刻意存的,就是防着村里有些人家柴不够冻坏了。

村长点点头:“明天知行该回来了,让他送去牛棚那边吧,之后的再说,知行那应该也有多的。”

“行,明天我让他去,”陆大娘心情一下子又不好了:“也不知道甄宝怎么样了,天这么冷,有没有冻着。”

村长也担心,“应该没事,明天陆知行就把甄宝带回来了,也该放寒假了,你别担心。”

陆大娘点头:“我也知道,不过那孩子上周回来手都冻了,她们那洗衣服打热水又不方便,唉。”

村长也不说话了,他也担心家里两个孩子,陆知行那现在还往外跑,天寒地冻的,路上哪有那么舒服。

学校宿舍里确实很冷,只有一个火盆,床上还是冰凉的,甄宝往被子里缩了缩,想念自己暖呼呼的炕了。

现在宿舍里只剩三个人了,大冬天不盖两床被子就受不住,但是有的人家匀不出两床被子,所以早在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就被接回家了。

在屋里甄宝哈一口气都能看见薄薄的雾气。幸好第二天就要放假了,这也是甄宝心里的一点安慰了。

第二天早上,柳月和甄宝在门口蹦来蹦去,身子暖了,才一口气跑到饭堂。

“这天真是冷死了。”柳月一边搓手一边往手里哈气。

甄宝点头:“还有半天,就能回家了。”

柳月拉着甄宝打了热乎乎的汤走到饭堂的一侧吃饭,又恢复高兴兴兴的的状态:“喝了热汤真舒服,我中午就回去啦,不在这吃午饭了,你呢?”

“我也是,中午陆知行接我回去。”其实本来柳月的家人想早点接她回去,但是柳月看她也在就干脆多留了几天陪着她。

中午早早的陆知行就等在门口,甄宝收拾好东西和被子往外走,其他东西可以放在这,但是被子还是要拿回去晒一晒的。不过两床被子几乎把甄宝整个人都淹没了。

柳月也是同样的状态,她们两个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就怕摔倒。

虽然两个人累的气喘吁吁,时不时还要把被子靠在一起,借对方的力调整一下往下滑的被子,但是是有好处的。

甄宝觉得浑身都热起来了,一点也没感觉冷。

柳月还开玩笑:“早知道,我们应该每天都抱着被子出来跑一跑。”

到了门口两人就分别了,十分不舍,这一放假就要接近两个月不见了。

陆知行把被子重新整理了一下绑在车座子后面,等甄宝说完话,就发现自己的座位被被子和背包占了,只能坐到前面的横梁上。

坐的不是很舒服,太冰了,再加上前面风一吹,甄宝觉得自己都要被吹傻了,只好面朝陆知行,背对着风,一路上都在催促陆知行骑快点,虽然这样更冷,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回家就好了。

到家后,甄宝一下子扑进屋里的炕上,脱了外面的外套和裤子就往被窝里爬,太冷了。甄宝还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陆大娘端着一碗姜汤进来,忍不住数落:“你就不能身上再穿一件大外套抗风,万一再感冒怎么办。”

甄宝赶紧接过来喝姜汤,以免陆大娘一直数落,今天的姜汤格外的辛辣,颜色为深茶色,可想而知这姜汤有多浓。

好不容易喝完了一碗,甄宝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嘎吱,”门一下开了,又合上。

“快喝,再来一碗,喝完给你喝鸡蛋汤。”

看着陆大娘不容拒绝的神色,甄宝接过来,一口气喝完,又接着灌了半碗甜汤。

然后就饱了,额头上还冒出点汗珠,甄宝把被子往下拉一拉,感觉有些热。

陆大娘伸手拦,又把被子拉上去,直到下巴。

“盖好,吹了一路风,捂一捂汗比较好,而且村里这些天很多人感冒,你就呆在家里别出门了。”

甄宝点头,她可不想再感冒,格外听话的点着头。

外面陆知行正在和村长商量:“运输队明天要往南边去,到时候应该能换回来一些棉花,不过换不到特别好的。”

村长露出了这些天第一个笑脸,“一会儿你和我一起出去,我们去找村里格外需要的人家,说好了用粮食换,也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想到牛棚那些人,村长又说:“你看能不能找些人家不要的棉花当搭头,给牛棚那些老人送去点,好的棉花,他们即使能换也留不住,就买那些没人看上的,也能凑合用了。”

陆知行皱眉,“我尽量吧,有些难,现在即使很久,也没人把棉花换出来。”

这一次,陆知行出去的不久。

两天后陆知行就回来了,坐着牛车回来的,车上放了一车棉花,棉花有些发黄,不过也算很好了,村里人都围在牛车边上。

这直接导致了牛车走都走不动,赶车的大爷说了半天,口都干了也没人愿意回去。

“知行,你去找村长过来,我在这看着。”副队长也过来了,帮忙镇着场子,不让别人拿。

陆知行只好回去找村长,身上背了个大布包,村里人以为是他往自己家带的东西也没管,只盯着车子。

村长很快就过来了,拿着个大喇叭,一路走一路喊,让拿好粮食到村口换棉花。

村里原来不知道的人家也沸腾了,拿着东西风风火火的就到村口,能用粮食换而且还不用票,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很快村口就聚集了村里的大部分人。

村长站在牛车上:“知行弄来了些棉花,这些棉花优先给村里有老人的,没有被子盖的人家,有没有意见。”

有一部分人有意见,不过人少,村长也就不理,默认没意见,“两斤粮食换一斤棉花,不要票,我先说好这些棉花也不是顶好的棉花,但也不算坏,村里格外困难的人家先来。”说完就开始喊一开始说好换的人家。

这些人换好后,剩的也不多了,一些想要的人家赶紧上前,就怕慢一点就抢不上了。

最后还是有很多人没换到,失望的走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换棉花接近尾声,知青那边的人才慢吞吞的赶过来。

一看没了,知青中很多人的脸立即就拉下来了。

有个人带头上前:“村长可不能只偏着自己村里的人,我们很多人也冻的不行了,能不能匀给我们一些棉花,看车上没有了,就看向还没来得及带走棉花的人。”

那些被他看的人,赶紧拿着棉花走。

知青没拦,村长能弄来第一批肯定也能弄来第二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