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江山+番外(123)

作者:顾言丶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但宁衍什么也没说,既然宁怀瑾要看,那就求他个安心好了。

宁衍两手空空地过来,凭着面子成功在亲王帐子里蹭了半张床榻,守着个从伙房那边搬来的炭盆,正在喝一碗热汤。

他匆匆忙忙从南阳跑出来,奏折一封都没带,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居然只能干坐在一边,看宁怀瑾处理军务。

——真是风水轮流转,宁衍想。

片刻后,门口传来通传声,宁衍将扯了扯腿上盖着的薄毯,让人将谢珏请了进来。

谢珏那边是在军营带惯了的人,打理起自己来倒也利索,回来的时候身上又是泥又是草,湿哒哒的仿佛从河里爬出来的水鬼,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陛下怎么突然来了。”谢珏拉过一张略矮些的椅子,围着宁衍坐在他两步开外的地方,说道:“可是南阳那边出了什么事?”

“没有。”宁衍睁着眼睛说瞎话:“朕前夜惊梦,梦见东方红光万丈,觉得心下不安,叫来传信的令兵又迟迟不回,就想着过来瞧瞧。”

宁怀瑾:“……”

宁怀瑾不忍直视地重新捡起方才撂下的笔,权当没听见陛下胡说。

“这次因为臣与王爷同探桐柏县,营中并无主帅,所以回信完了。”谢珏虽然觉得这理由有点扯,但想着这毕竟事关宁怀瑾,宁衍一时情急也很正常,于是温声规劝道:“战场失联是常有的事,陛下以后切不可这样轻易就往险境来。战场凶险不说,若是陛下的行踪被敌方知晓,反而会大乱子。”

宁怀瑾没想到谢珏居然真被宁衍忽悠个正着,实在于心有愧,于是忙干咳了一声,接话道:“昭明说得对。”

宁衍:“……”

宁衍哭笑不得,没料到自己人临阵倒戈,于是只能点了点头,认输道:“好,朕知晓了。”

“但方才昭明说,回来的时候在淮水遇到了伏击?”宁衍话锋一转,问道:“按理说,奇袭之后回撤,城中的兵马怎么也不会比我方更快,怎么会在淮水设下伏击。”

“陛下有所不知。”谢珏说:“此次奇袭,倒并不是为了探桐柏县的虚实,所以只引发了骚乱后便撤退了。我们对桐柏县中的兵力了解不多,所以未敢立刻撤退,于是在周边的村落山中藏了许久,天色擦黑才返回动身。”

宁怀瑾适时接上话,将这次奇袭的目的和行动章程从头到尾地跟宁衍讲了一遍。宁衍听得很认真,时不时也会打断宁怀瑾,询问一些细节。

“怀瑾是说,你们这次不过是要送人进桐柏县,才搞出这么一场大动静?”宁衍说。

果然不是他的错觉,谢珏忽然一惊,心说这怎么几天不见,就从“皇叔”变“怀瑾”了。而且瞧着宁怀瑾的表情,除了下意识看了谢珏一眼之外,瞧着竟然一点都不抵触一样。

谢珏:“……”

谢将军心里仿佛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只是面前的俩人看着却一个塞一个的淡定。

——如果宁怀瑾的强自镇定也能算上“淡定”的话。

他看起来显然犹豫了一瞬——宁怀瑾在心底里衡量了一下现在这个场合到底应该算是“私下”还是算“明面上”,最后还是没把谢珏划在“外人”的范畴里,“忍气吞声”地应下了这声称呼,没有反驳。

“确实。”谢珏木然地说:“我们当时一共挑出了六个身量各异的男人,只可惜除了秦六之外,剩下的人都未曾混进去。”

“全都没有?”宁怀瑾一皱眉。

“对。”谢珏比划了一下,说:“之前商议好的是若不成,便就近归队。当时王爷撤得更早些,所以他们便寻到了我这边来。”

“当时从东城骚动开始,到我回撤的时间不短。”宁怀瑾说:“这么些功夫,就只混进去一个秦副指挥使?”

“据回来的兵士说,当时东城闹出动静之后,几乎两炷香的时间不到,城门就关闭了。”谢珏说:“——那姓冯的带兵有方,守城也是把好手,大概早就防着这一手了。”

这个结果就跟宁怀瑾预想得差太多了,他虽然先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没想过桐柏县的守卫真的森严到这个地步。

“而且听说,混进去的也不太好过。”谢珏忧心忡忡地说:“听附近的农户说,那姓冯的已经回过味儿来了,将今天早晨进城的所有人全都关在了城门附近的粥棚中,无论眼熟与否,谁都不能走。我回来的时候,附近已经有农家人哭着去求城里要人了。”

宁怀瑾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知道秦六的出身,也知道那些人常年跟在宁衍身边,总有些真本事。但战场不比其他,饶他再怎么武功高强,若在敌营里被人用人海战术一淹,也难以脱身。

宁衍瞥了一眼宁怀瑾的表情,大致猜到了他在想什么,他慢吞吞地喝完了最后一点热汤,放下碗,大咧咧地当着谢珏的面伸手过去,握了握宁怀瑾的手。

“没事。”宁衍说:“这么看来,朕来得正好。”

第109章 潜行

桐柏县,东城营地。

临时搭起的营帐看起来实在太过简陋,只用了几块油毡布搭在竹制的架子上,在冷风里摇摇欲坠,看起来随时有可能倒塌的模样。

营地里灯火通明,每隔五步远就放置了一个燃烧的火盆,将大半个营地映得亮如白昼。冯源的亲兵每三人一组,正将营地中的所有村民从各个犄角旮旯的避风处赶出来,指使着他们在营地前排成一排。

因为最近桐柏县封城的缘故,外头的农户日子不怎么好过,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要到城里采购,地里新鲜的瓜果蔬菜也要送到城里贩卖,所以大多数农户都是天不亮便守在城门口,只等着着一开城门就过卡。

所以虽然今天的城门只开了短短半个时辰不到,但进城的人多多少少也有个七八十个。

秦六早先已经换了一身粗布带补丁的农户衣衫,换了一张中年男人的脸,略微佝偻着身子,站在队伍靠后方的位置,看起来老实巴交的。

他身边站了对年轻的母女,女人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模样,裹着一身深蓝色的布衣,手里领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

小孩子似乎要比大人更敏锐些,仿佛是被这样不同寻常的场面吓着了,一边往外走一边呜呜直哭,总往母亲的怀里钻,想要回到刚才躲风的角落里去。

那女人手忙脚乱,一边想安抚孩子,一边又怕孩子的哭声引来官兵,手足无措地拽着她,一时间只会伸手去捂她的嘴。

秦六在旁边漠然地看了一会儿,眼见着那小姑娘已经连哭带闹地要在地上打起滚来,才往脸上挂上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走上前去拍了拍那女人的肩膀。

女人被他吓了一跳,下意识搂着孩子往旁边躲了躲。

“我没有旁的意思。”秦六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娃哭得厉害,你哄哄呢。”

秦六这张临时磨出来的脸看起来憨厚又老实,笑起来时还有些局促,眼神四处乱飘,就是不敢往女人身上落。

大约是他这幅模样实在太有欺骗性,女人松了口气,看起来没有方才那么警惕了。

“没办法呢,大哥。”女人小声说:“娃太小了,又害怕,闹着要回家。”

“这估计今天是回不去了。”秦六说:“看这个架势,不知道出什么事了呢。”

秦六说着将双手揣在袖筒里,探着脑袋往队列外头看了看。队列另一头已经被兵士排成了一列长队,二三十个佩刀的兵站在队列两侧,一个一个地将人拽进一个窄小的营帐里,不知道是要做什么。

秦六皱了皱眉,缩回队列里,榻下了肩膀。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秦六嘟囔了一句:“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呢。”

这句随口抱怨似乎也戳中了女人的心事,她拽紧手里的小姑娘,偷偷擦了下眼角。

“可不就是。”女人说:“……不瞒大哥说,家里孩子他爹还躺在床上,就等着进城买药,谁知道遇上这样的事。”

“哎——”秦六安慰道:“你看这不是查着呢么,说不定一会儿查完了,就放咱们出去了。”

“哪有那么容易。”女人满脸愁苦地摇了摇头:“村里人也有撞见过这事儿的,都说在这查完文牒就得关进大牢里,等着乡长和亲人拿着户籍文牒来接才能领人回去——孩儿他爹病着在床上起不来,也不知道我们孤儿寡母的,指望谁来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