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番外(303)

作者:意元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扮成狱卒混了进去,李初这一次只带了一个卫因,其余人留在客栈之中,不能让盯着他们的人发现他们都不在吧。

吐蕃内狱中并无多少人,钱能通神,打着去看看大唐文成公主成为阶下囚是何模样的旗号。低下卑贱的人,最是希望不过能看到那高高在上的人跌入泥泞的狼狈。

共性如此,便也顺理成章的促成了此事。

买通了人,李初三人进入内狱,刘仁轨的人是位四十来岁的人,入了吐蕃多年,看起来和吐蕃人一模一样。

“文成公主。”一行人进到最里边,很快寻到一直闻名已久的文成公主,一身素衣亦不掩周身的气度,雍容华贵。

下狱之后文成公主怕是并非第一次碰到想来看热闹,看到她狼狈的人,听到吐蕃话仅是看他们一眼,又低下了头只管在地上写着什么。

李初走过去,看到地上一笔一笔的写着,满地的都是唐字,李初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姑母。”

一声汉话唤的姑母,惊得文成公主一下子抬起头,李初将玉佩递了过去,文成公主立刻上前接过,这是一块刻着牡丹花的玉饰,做工精细,而且玉泽通透,白玉无瑕的玉面上,不时有一道红光闪过。

“你是?”看到了这块玉,文成公主连忙将腰间一块同样玉色的玉,拿出来一比,唯一不同的是,她那玉上刻的却是桂花。

惊奇无比,这样的玉只有大唐才有,她竟然在吐蕃看到了。

“我是安定,李初。”李初低声的用汉语说话。文成公主自然知道安定公主是谁,上回,吐蕃的使节从长安而归,说起他们的诸多计划都叫李初给搅乱了。

安定公主这四个字,如今在吐蕃来说,算是一个令吐蕃十分不喜的人。

“估摸我们的时间不多,请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我,还有你在吐蕃多年,有没有可信的人?你的三个孩子,他们会不会帮你?”文成公主再是激动想和李初叙旧,李初也得把握时间。

她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好对症下药,如果文成公主的手里有可信的人,那就更妥当了。

“太子非我毒杀。不过是他们为了挑起两国战事,扣我的罪名。此事的主谋是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没想到我们夫妻多年,临了他既然为了大举兴兵大唐,如此待我。所谓和亲不过是我强盟弱可信罢了,吐蕃自英国公去后,蠢蠢欲动,去岁和大唐一战大获全胜,更令他们明了大唐的主帅即亡再无可对付吐蕃的能力。”文成公主显然对吐蕃的朝局一清二楚,就连松赞干布打的什么主意她也明白。

“至于我的三个孩子,长子有意成为吐蕃的新任赞普,也正是因为如此,松赞干布才能将我毒杀太子的罪名扣在我的头上,言及我一切都是为了儿子,为了不将他们卷入其中。”大致的情况文成公主同李初全都道来。

李初沉吟半响地问道:“那么姑母是希望我助他一臂之力吗?”

此问得文成公主许久没有作声,“若是当真做到,便是将流言蜚语变成了事实。”

“姑母当年远嫁是为了什么?”李初提问起文成公主当日的想法,她是为什么愿意远嫁吐蕃的?这么多年都在吐蕃。

文成公主想都不想地答道:“为了两国的太平,为了两国可以永为兄弟,不起战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那是她当年的初衷,她怎么会忘了。

“姑母的初衷不变?”李初并不是怀疑,仅是为了让文成公主想起来自己想做的事,她是否和当年一样,存着让两国可以太平和乐的心,为此可以将自己的不舍,悲痛全都抛之脑后,就好像当年她远嫁吐蕃时的心意。

“自然不变。能以我一人之躯为两国带来和平,这是我的幸事,求之不得的幸事。”文成公主按住胸前,目光迫切,激动地想证明自己的那一颗心从来没有变过,以前没有变过,现在更是不会改变的。

李初道:“那么就让你的儿子成为吐蕃的太子,唯一的太子吧,吐蕃起了贪欲,是他忘记了曾经的想同大唐交好的心,是他们背弃了和大唐永结为兄弟,也会永远善待你的心,他们已经忘记一切,你再顾忌吐蕃诸多,他们不会领你的情。两国的战事即将再起,战事一起,天下多少的百姓将流离失所,多少将士流血边关,孰轻,孰重?”

一个洞察吐蕃政事的和亲公主,万不可能没有一点自保的本事。文成公主思量着,她在衡量,有许多的事就得要衡量,衡量了才能做下决定。

“你想让吐蕃起内乱?”文成公主不傻,从李初的话里已经明了李初的打算,让她的儿子成为唯一的太子,那就是要将眼下吐蕃赞普的所有儿子都解决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她的儿子会成为赞普唯一的儿子,继承吐蕃的赞普之位。

李初道:“总得让他们自食恶果,为了出兵的理由,竟然扣你一顶杀害吐蕃太子的罪名,吐蕃的赞普如此狠辣,怎么能不让他自食其果。”

“这个时候和我有联系的人都被盯起来,想动手不容易。”文成公主的心动了,顺着李初的话在想此事的可行性,是啊,她都被关进内狱来,这些天收到多少人的侮辱,她的孩子们一定也叫人盯着,不能轻举妄动。

“用阴谋自然要避人,若是用阳谋呢?”李初心里有主意,一番话问出来,文成公主惊奇地看向李初。

“我需要姑母手中可用之人的配合,包括你的孩子,只有他们配合,才能让两国的战事停下,姑母也可以平平安安的从这里出去。这就是我不远万里前来吐蕃的原因。”李初一直都在赶路,快马加鞭,一刻都不敢久留,就怕有所耽误了。

文成公主依然的迟疑着,她在考虑此事的可行与否。

“你的所有计划是什么?”文成公主终是问出最挂心的一件事,李初的计划,李初究竟想怎么样做到?

“我得见见你的孩子之后才能确定所有的计划。”她是幕后筹划的人,并不是出面跑在前头的人,所以如果要将所有的计划定下来,就得让她先见见人,如同她一来到吐蕃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见文成公主,只有见到人,才有可能了解诸事可行与否。

文成公主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计划,计划总是在因人因时而变的。

“你们好了没有?”一阵吐蕃话喊起来,从外面传来的,显然是在催促李初他们赶紧的,利落的离开。

那中年男子用吐蕃话回应,“好了好了,马上就好了。”

“公主,我们的时间不多,下一次未必能进来。”中年男子催促着,两位公主啊,你们可得利落些,要是再犹豫不决,下回就是想进来都不容易。

李初望着文成公主,现在的决定权在文成公主的手里,如果文成公主依然存善不想让吐蕃起内乱,有些事就难办了。

“好。这块玉佩你拿去,看到这块玉佩,我的孩子会明白你是我信任的人。”文成公主将手中的两块玉佩都给了李初,提醒李初可以拿着玉佩去做到她想做到的事。

李初握着玉佩在手,“你放心,最多十天,我一定救你出去。”

时间不多的人,兵贵神速,尤其的不能拖。

“不着急,凡事稳为上,我可以等。”文成公主很是担心李初会心急,为此坏了一些事,因此赶紧的劝下,想让李初不要太心急。

李初道:“有些事不能拖,若是拖久了,麻烦就大了。”

拖得越久变故越多,这个道理都清楚,文成公主道:“万事小心。”

眼前的李初比她还勇敢,能够深入敌军到吐蕃来,更欲令吐蕃内乱争斗不休,以令两国的战事得平。

此举对吐蕃来说是致命的伤害,但是一切的祸端都是吐蕃自己挑起来的,怪不得谁。

“快走快走,有贵客要来了。”这个时候狱卒急急地冲了进来,连忙拉着他们几个都站到一边去,没有一会儿,一行衣着华丽的人行来,李初他们全都低下头,同时行了吐蕃的大礼。

“赞普。”文成公主面对突然而来的变故惊得不轻,李初目光一敛,抬起头看向为首的男人,眼下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年纪并不轻了,近六十了吧,走到牢前,站在文成公主的面前。

“大唐究竟是在意你还是不在意呢?竟然派一个女郎前来解决你的事。”松赞干布此话落下,文成公主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控制住眼神不看向李初,镇定地问道:“赞普之意我不明白。”

上一篇:清穿成康熙表妹下一篇:永明女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