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穿成黛玉她侄女+番外(58)

作者:沙十二少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来给王夫人禀报事情,一旁跟三春她们闲聊的林祯偶然听到她提到那刘姥姥如何如何的。

刘姥姥?

林祯一愣,原来已经到了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家的时候了,真是蛮遗憾的,她居然错过了跟刘姥姥的见面。

不过随后她也就豁达了,反正等到那大观园建成之后,刘姥姥还会来的,那次总能见到吧?

她想着自己的心事,也就没听到周瑞家的还跟王夫人禀报,说是甄家送来的几个箱子王熙凤已经收进库里了。

林祯没注意到这件事,可是有人却在盯着这件事。

在贾家侧门打开,几个箱子被抬进去之后,在荣宁街荣国府对面一个拐着筐子卖枣的人就一闪身离开了,随后半个时辰就有消息送进了宫中。

在宫中皇上日常起居的乾兴宫中,刚刚从大明宫那里向太上皇请安回来的弘兴帝正在来回踱步。

就像往常一样,他又在太上皇那里受了一肚子气。

在太上皇那里,他唯唯诺诺的,回到自己的乾兴宫中,他就只能靠踱步来发泄怒火。

不过可能这次气的大了,光是踱步已经无法消气,他回头就把龙案上的一摞折子拿起扔到地上。

夏秉忠窝在一边,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他正犹豫要不要过来把折子捡起来,就见弘兴帝又蹲下来,一本接一本的把折子整理好放到龙案上。

等到把奏折放回龙案上,弘兴帝的脾气也发泄的差不多了,他又坐到龙案后面继续批改奏折。

这时一个小太监服色的人进来凑到夏秉忠耳边嘀咕了几句,又递上了一个条子,夏秉忠点点头。

等那小太监下去,夏秉忠恭恭敬敬把条子递了上去:“天武卫那边传来了消息,甄家往贾家送了几个箱子,贾家已经收进了库房。”

弘兴帝批改奏折的笔一顿:“贾家?是贾珍还是贾赦?又或者是贾政?”

“是荣国公府贾家二房夫人做主收下的,他们家老太太知道这件事,然后具体办事的是长房的次子媳妇。”夏秉忠道。

“荣国公府?他们家是哪门子公府?难道他们家有跟韩家一样的功勋,可以世袭罔替不用降等袭爵?”弘兴帝冷冷的说。

弘兴帝心中冷哼,越发对贾家看不上了。

四王八公都不是世袭罔替的,现在也只有北静王还袭着王爵,其他都降等了。可是这贾家依然挂着国公府的牌子,以公爵之家自居,真是不知好歹。

他在做皇子的时候就不喜欢贾家,贾家前几代确实还不错,这一代被贾源贾代善他们亲自教导过的贾赦年轻的时候还勉强看得过去。

只不过他过去跟废太子走的太近,等到废太子被废,他也废了在贾家都被边缘化,还能混到连正房都住不上的地步。

“今晚翻贾嫔的牌子,让她伺候。”弘兴帝突然开口道。

“是。”夏秉忠低低应了一声就下去安排了。

“见过皇上。”等到弘兴帝驾临,元春带着身边人迎驾。

她是这两年才逐渐得到皇上宠爱的,短短两年的时间从昭仪晋升到了嫔位。

“爱妃免礼。”弘兴帝细细打量元春。

虽然他不喜贾家,可是必须承认元春是一个知情识趣的女人,如果她背后不是贾家的话,他也许还能真心宠爱她一些。

“朕有些日子没来了,爱妃最近如何打发时间?可想家里人了?”弘兴帝拉着元春问道。

元春一一应对,弘兴帝点点头,再次感慨这贾家的男人只怕都没有他们家的女人优秀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元春伺候着弘兴帝给他穿衣准备上朝。

弘兴帝张开双手看着元春围着自己忙前忙后,他身量比元春高的多,恰好能看到元春带着的那对鎏金掐丝灯笼耳坠微微的晃动。

等到元春给他收拾停当,弘兴帝摸摸她的脸:“爱妃伺候朕一向妥当,这位份也该动一动了。”

说着他带着夏秉忠等人扬长而去。

元春有些愣愣的,而她身边抱琴等人已经一脸欢喜的过来跟她道喜:“恭喜主子,皇上这意思是要升您位份了,想来您是要封妃了。”

元春回过神来,神情淡然。

反而她从贾家带来的抱琴还在高兴:“您现在是嫔位,再升至少就是妃位,贵妃也是有可能的。到了妃一级,就可以跟家里人多见面了。”

“抱琴!”元春喝止了抱琴不让她继续说下去。

“圣旨只要没下,一切都要如常。就是下了旨意,对宫中的其他娘娘,尤其是皇后娘娘还要一如既往的恭敬。”

抱琴不敢多言,只能称是。

元春只说自己想要静一静,挥退了伺候的人。

她歪在床边兀自出神,对于皇上要给她晋位,她并没有那么高兴。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并不想进宫,她只想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一样守着自己的夫君,而不是与许多的女人分享一个男人。

而且就是她得宠的这两年,她事实上也并没有觉得皇上有像对外那样宠爱她,他与自己之间似乎总隔着什么。

想到这元春轻叹了一声:“你们又何必送我到这不得见人的去处来呢?”

第47章 两场生辰

林祯和黛玉在贾家已经住了几个月,除了偶尔要应付来自宝玉的莫名关怀之外,她们的日子过的还算舒心。

每天她们都是跟三春和宝钗一起上周师傅的课,几个聪慧女子凑在一起学习切磋,这学习的效果自然不用说,就是林祯这个自觉是学渣的人也感到有不少进步。

周师傅更是有感于此,把自己一生所学都倾囊相授。

除了跟三春她们一起学习,黛玉和林祯平时也只是去贾母、邢王二夫人,或者薛姨妈、李纨王熙凤那里坐一坐。别的地方她们都不去,有人邀她们出去也都以要守孝为借口拒绝了。

到了九月的时候,恰逢宁府贾敬的寿辰,贾珍在家中设宴,贾母也带着荣府众人过去凑个热闹。

贾母也要黛玉跟林祯一块跟着去。

黛玉婉拒:“我们身上都带着孝,去了怕是不便。”

贾母却说:“是你敬舅舅的寿辰,他跟你母亲是一辈的,过去你母亲也颇喜欢他的才学,你这个做女儿的自当过去祝寿。再说了,你和你侄女两个自来了京中除了去庵堂上香就没去过别的地方,且随着我这个老婆子一起出松散松散。”

贾母都这样说了,黛玉也不好拒绝,她看了眼林祯就答应下来:“那我们就随着外祖母过去给敬舅舅磕头拜寿,只是我们毕竟在守孝到时候只在后面呆着,不去前面了。”

听她这么说,贾母笑着点头:“是这个理。”

彼时邢王二位夫人等人都在她面前尽孝,她笑着对她们说:“这两个孩子很孝顺,每天除了跟着师傅学习就是给敏儿抄经书,很少出院子的。我怕她们两个小孩子家呆的闷了,这次怎么也要拉她们一起去的。”

众人连忙捧场,有的称赞黛玉姑侄至孝,有的则说贾母一片慈心。

王熙凤笑着对黛玉姑侄说:“那府里别的不说,光是那个会芳园就够你们逛一会的。”

宝玉也开心的对黛玉说:“林妹妹那园子我熟悉,到时候我陪你逛。”

黛玉听他这么一说反而有些后悔答应贾母了。

林祯也颇有些郁闷,心里想着到了那天怎么能摆脱宝玉。

到了那日,宁府大摆宴席,贾珍命妻子尤氏亲自来荣府请贾母等长辈过府。

贾母上了年纪就喜欢热闹,当即就兴致勃勃的带着媳妇孙女等人去了宁府。

尤氏笑着说:“蓉儿一大早就奉了大爷的命去道观给太爷磕头去了,家里的宴席已经摆上了,各家王府公府的拜帖都送来了。大爷还请了现在京中最红的一班小戏,回头老太太您听听看看怎么样?”

“那好,我只管去听戏吃东西,吃完嘴一抹我就走人了。”贾母也很有兴致的说。

黛玉和林祯两个就以还在孝中不方便为由避在了后面,贾母只带着邢王二夫人还有三春等人去看戏。

宝玉想要跟难得能见到面的黛玉说一会话,只是前面贾珍找他去陪客,他只能恋恋不舍别了黛玉。

见他走了黛玉松了一口气,她看了眼同样神情的林祯,两个女孩会意一笑。

她们事先跟贾母说好了,到时候会提前回来。

黛玉喝了一杯茶吃了两块点心,看看时辰就打算回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