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有些神往,然后又摇摇头:“也不知道父亲会不会让我出去,再说每年年节的时候,父亲母亲也要迎来送往,还要去其他上官家拜会,也没有时间带我去看花灯。”
“这有什么难的,有我父亲在啊。他是你哥哥,带着妹妹去看花灯有何不可,回头我就跟他说,出门的时候把你也带上。”林祯拍着胸脯跟黛玉保证,到时候看花灯的时候一定不把她拉下。
黛玉听了微微一笑,眼中也带了几分向往。她虽然现在就有那种出尘仙子的气质,可是还只是一个不到七岁的小女孩,也有想玩的天性的。
两个女孩凑在一起说说笑笑起来,谈论着她们两个谁也没有去看过的花灯。
“我前些日子过生日的时候,我父亲许诺到时候要送我一盏最漂亮的花灯。”林祯说。
林祯的生日在腊月,这也是她来到林海家中的第一个生日。
同时因为贾敏把她视作黛玉的福星,对她格外的好,所以她过了一个有生以来最隆重的生日,光是礼物就收了不少。
这些礼物当中既有林海送的上等文房四宝,也有贾敏送的从嫁妆里翻出的陪嫁珍品等等。
不过林祯最喜欢的还是黛玉所送的礼物,那是黛玉亲手所绘的她的一副小像。
林祯记得红楼梦小说中只提到黛玉在诗词上的天赋,偶尔提到她的针线还可以,只不过因为身体原因不怎么动针线,没想到她还能画的一手好画。
看着黛玉亲手所画的栩栩如生的自己,当时林祯喜的差点把整张脸都贴到画上去。
“我也是刚刚开始学画,等回头我练好了画技再给你画。”因为她那溢于言表的喜爱,黛玉有些不好意思道。
林祯灵机一动就提议让黛玉好好学,回头画一张画把全家都画进去。
她不清楚他们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会不会发生变化,也不确定林海和贾敏夫妻两个会不会如同原著那样病亡,只能让黛玉珍惜现在的时光。然后为了以防万一,让她多留下一些东西,以备将来思念亲人的时候好有个念想。
听了林祯的提议,黛玉有些心动,这些日子没去上学,她就拿出不少时间来钻研画技。
现在姑侄两个说了一番笑话,黛玉就给林祯看了她最近学画的成果。
“我的技艺还是不行,还需要多练练。”黛玉颇为不满的说。
林祯看着黛玉所画,再听她所说,眼泪差点没流出来。这就是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吗,让她来画可是绝对画不出黛玉这种水平的。
两个女孩说说笑笑,又一起吃了午饭,时间就来到了晚上。
已经有贾敏那里派来的婆子来请她们两个过去:“太太说祭祖的时辰差不多了。”
两个女孩当即起身,身边她们各自的丫鬟立刻上前把两件披风给她们披上。
“走吧。”黛玉说。
因为林海是游宦在外,回不了老家,他也就在府中准备了一间小祠堂。
往年只有他和贾敏加上黛玉三人祭祖,虽然也是按照祭祖的程序做的,可是因为人少显得没有什么意思。
今年多了林松一家四口,林海就有了兴致,早就让贾敏多多置办了香烛好让祖宗看看他家的锦绣儿郎。
现在林海和贾敏等到其他人都到齐了,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小祠堂。
林祯和林祎并排走在最后,她打量着这间小祠堂,跟苏州老家的祖祠一比真是是小巫了。
不过进到祠堂里,看到那些祖宗牌位,林祯必须承认不论祠堂大小,这里的那种庄严肃穆气氛都是一样的。
因为祠堂确实有些小,林海这里的祠堂只摆了他这一支的祖宗牌位,不过由于是主支,牌位的数量并没有比祖祠少太多。
林海负责主祭,林松献酒,林祎负责捧香。
贾敏这边,肖氏捧菜与她,她在亲手把菜品供奉在祖宗牌位前。
一边摆放祭品,贾敏还在心中感叹,到底是家里有了人。以往这过年的时候只有她和林海两个人祭祀祖宗,心里都觉得愧对了祖宗。
等到祭品都摆好了,林海带着一家人跪下敬拜祖先。
林海一边叩头,一边在心中对祖宗祷祝着。
他还提到了林松一家,对祖先说起虽然林松是过继来的,可是这几个月他冷眼旁观,心中甚是满意。他们父子颇为有缘,也请祖先保佑林松一家,让他能够享受几年天伦之乐。
等到祭拜过了祖先,林海才带着家人离开了祠堂,回到正院。
正院这里早就准备好了一桌丰富的年夜饭,林海看了眼饭桌对贾敏点点头甚为满意。
“来都坐下吧。”
林海一家美美的吃了一桌团圆饭,期间林祎他们几个孩子也插科打诨逗得大人哈哈大笑,气氛十分好。
林海偶尔和贾敏对视,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开心,林海还看到了贾敏眼中的泪花。
他们两个今天特别感慨,今年过年要比往年还要有年味,气氛还要好。
在林家一派欢欣过年的时候,皇宫内院中可有人并不开心了。
第23章 帝王心术
除夕夜里,坤德宫门口守门的小太监正在双手合十哈气取暖。
他时不时的侧耳倾听,却只偶尔听到远远的传来的宫外百姓过年放爆竹的声音。
他哀怨的看了眼宫门内,他刚才手气背抽了在外面值守的签,只能在宫门口苦哈哈的挨着冻,看着其他人在里面喝酒吃肉。
小太监吸了下鼻子,仿佛可以闻到里面的肉香。
不过这个时候他听到远处仿佛传来了拍掌的声音,他连忙又听了听,然后确定果然是拍掌声。
“行了别吃了,回来了回来了。”他冲里面喊了两嗓子,随即几个太监打扮的人匆忙跑了出来,在门口垂手侍立。
过了一会,不远处先跑来两个太监,他们站定响亮的拍了声巴掌。
看到他们,门口的这几个太监更加站的一动不动仿佛是木人泥雕一般。
在那两个太监不远处缓缓来了一只队伍,守门的这几个太监看到这支队伍马上跪在地上。
这列队伍直接进了坤德宫,然后一前一后从两乘御攆上下来了本朝最尊贵的一对夫妻,也就是弘兴帝司徒信和他的皇后。
弘兴帝下了御攆先等到皇后走近,然后携手进了坤德宫正殿。
“皇上先喝些热茶暖暖胃吧,刚才在太上皇那里就喝了一杯茶水。我们去太上皇那里之前,我就让他们准备了一些汤食,皇上一会垫垫肚子再去跟宫里诸姐妹和皇子皇女们团年。”皇后笑着从自己的大宫女手上接过热茶亲手捧与弘兴帝。
弘兴帝有些意兴阑珊的接过茶,然后随手就放在桌上。
皇后看他这样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能够给当今的天子不痛快的只有太上皇了。
其实说弘兴帝夫妻是现在本朝最尊贵的一对夫妻也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太上皇还活着,皇上他妈太上皇后也活着呢。
太上皇的尊号是广德,年轻的时候也曾励精图治,开疆扩土,给本朝百姓带来很长一段安居乐业的生活。
广德帝不光是治理朝政是一把好手,后宫中也有着无数国色天香的美貌妃嫔。
这么多的女人,生的孩子也不少,尤其是男孩。
孩子多了就带来了麻烦,尤其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子们。
广德帝早早就立了仙逝的元后所生的嫡子做太子,他对太子也曾寄予厚望,希望儿子将来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成为合格的皇帝。
只不过这广德帝的身体太好,活到了六十岁也是精神矍铄,太子的年纪都一大把,孙子都要有了,也还是太子。
太子等不及了,而其他皇子陆续长成,野心也膨胀了。
于是太子就感受到前面老爹老而不死,后面兄弟奋起直追的危机感,再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就造反了。
只可惜,他刚造反就被广德帝给镇压了。
虽然太子是广德帝最心爱的儿子,可是皇位比儿子重要。
广德帝大哭一场之后毫不犹豫就废了太子,改封义忠亲王圈禁起来,没用几年这位义忠亲王就幽禁憋闷而死。
自义忠亲王之后,广德帝有感儿子们都有了野心,也不再立太子,只是冷眼旁观诸皇子为了那一把皇帝宝座争得你死我活。
因为广德帝看起来还能活好几年,几位皇子又一直等不到他再立太子,终于有人等不及了,再一次发动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