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说,他也是个血气方刚的男人,她真就一点不担心!
林悠不知道韩霁在想什么,她继续回自己房间整理东西,没多会儿,听见外面小雅的声音:
“娘子,宓家娘子和棠哥儿来了。”
林悠赶忙迎出去,果真是月氏抱着孩子来找她。
“你们可算来了。这一天天的,我都掐着日子,还寻思你们是不是走错了路。怎么走了这么些天啊?”
月氏将孩子放到地上,让小雅带着他玩儿,林悠便与她坐在两棵枣树中间的秋千上说话,算算时间,两人也有三个多月没见了。
林悠和月氏说了他们一路的遭遇,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还有半路接生的……听得月氏又是惊诧又是羡慕,心里满是遗憾,没能跟林悠他们这样痛痛快快的走一路。
说完了路上的经历,林悠问起月氏和宓敬的情况,月氏说:
“我们来到汴京,都被这里的繁华看花了眼,磕磕绊绊的找到学政,想看看有没有空余的租房,谁知学政告诉我们,要租房的学子已经排到了明年九月里,哪里还有我们租的份。”
“好在韩相公给了我们地址,免了我们夫妻带个孩子流落街头。”
“真不知要怎么谢你们夫妻,若非有你们相助,我和相公现在还不知过的什么日子呢。”
林悠搂了搂月氏的肩:
“都是朋友,别说这样的话。”
月氏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我们搬过来之后,发现一件事情很奇怪,就是我们总觉得外面有人在窥探我们似的。每回出门都觉得有人盯着,韩相公这宅子以前是不是有过什么事啊?”
林悠听后,稍微想想心里就有数了。
会盯着韩霁宅子的,除了卫国公府的人,不做他人想。看来不用几日,他们这宅子外头也会多不少双眼睛盯着了。
只是这些,林悠现在不方便跟月氏提起,别说她了,至今为止,韩霁都没跟林悠主动提过自己的身份,他不提林悠也不问,反正她认的是韩霁这个人,随便他是什么身份,林悠都不在乎。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回来啦~~~~
第57章
韩霁中举夺魁的消息早就传回京中, 因为这件事国公夫人赵氏还跟韩凤平大吵了一架。
不仅仅因为韩霁一鸣惊人的中了举,赵氏气的是韩凤平的态度。
自从上回韩凤平知道韩霁在安阳县读书并考中秀才之后,赵氏安插在安阳县的眼线就莫名其妙的断了。
也不是那种彻底的断, 而是所有传回来的消息都像是蒙了一层纱, 无非就是:郎君仍是那般。
这样的消息让赵氏对安阳县那边卸下了防备, 以至于韩霁中举夺魁的消息传回京里她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
而能够在背后做动作瞒过她的人, 赵氏一猜就猜到了韩凤平身上,除了他没别人。
韩凤平暗中派人干扰了赵氏在安阳县的眼线,让他们瞒报或者不报韩霁的近况, 是她掉以轻心。
就连之前她明明已经收买下来的管家添寿也变了,虽说添寿现在仍在替她办事,可总没有从前那么尽心, 这背后肯定又是韩凤平的手笔。
为了这些, 赵氏才跟韩凤平大吵特吵了一架,她把自己气个半死,关在房里整天没吃东西。
韩凤平在外面花天酒地了三四天, 回来跟没事儿人一样, 依旧甜言蜜语的对赵氏,她说什么韩凤平就是什么, 只要别提到动他的宝贝儿子韩霁, 韩凤平可以说是千依百顺。
赵氏纵然心中不满,可她想对付继子的事情无论如何也搬不上台面说, 更没法让别人来给她主持公道。
可韩霁中举夺魁之事,让赵氏如鲠在喉。
她跟韩凤平也成亲两年多了,两人同房次数绝不算少,可两人无论怎么努力,她的肚子就是没有任何动静。
眼看着韩凤平原配的儿子越来越出息, 连解元都考中了,她的孩子还没影儿,每每想到这里,赵氏就十分焦躁。
九月的时候,她听人来报说韩霁名下的一处小院有人入住,她以为韩霁回来了,当即就派人去盯着。
谁知道入住的并不是韩霁,只是他的朋友,赵氏派了不少人去寻韩霁的下落,可他回京的路线走得毫无章法,今天在这里,明天又脱离官道去了那里,她的人疲于奔命,最终也没找到韩霁在路上的确切位置。
如今好了,可算是回来了!
赵氏手里的剪子咔嚓一声,花盆中开得正艳的花就被剪断了,旁边伺候的丫鬟不敢说话,只低着头,怕发出任何动静惹国公夫人不高兴。
韩凤平回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赵氏这副黑脸。
他抬手让丫鬟们都出去,丫鬟们求之不得,躬身退出,顺便给国公和夫人把房门关上。
赵氏冷着脸白了韩凤平一眼,奚落道:
“哟,什么风把国公爷给刮回来了?是瓦子里的温柔乡突然漏风了?还是青楼楚馆里的佳人们今儿没空啊?”
韩凤平也不生气,从怀里掏出一只精巧的檀木匣子,当着赵氏的面将匣子打开,里面是一根镶嵌着硕大东珠的金簪子。
这颗东珠委实太大,饶是见惯了好东西的赵氏都不免晃了神。
“上回你不是念叨着说容妃头上簪了支东珠簪子好看吗?她那东珠,有咱这么大?”
赵氏香唇一勾,故作高贵:
“多久的事了,我哪还记得?”
韩凤平笑着将簪子取出,递到赵氏面前,说道:
“夫人仔细瞧瞧,掂量掂量。我敢拿我的命根子保证,除了圣人娘娘礼冠上的那颗,放眼整个汴京城,再没有比我给你找的这颗更大的东珠了!”
赵氏被韩凤平说动,脸色没那么阴沉了,表面上却仍做出骄矜自傲的模样,韩凤平观察人细致入微,哪会看不懂赵氏的表情。
拿着簪子站起身,欲帮赵氏簪到发髻上,赵氏矫矫情情的推拒半天,最终还是让韩凤平得手,簪子终于簪到她的发鬓之上,沉甸甸的感觉让赵氏浮躁的心平静了不少。
“嗯,好看!”韩凤平说着,将赵氏拉到梳妆台前,按着她的肩膀在镜子前坐下:
“夫人瞧瞧,这镜中美人是谁啊?”
赵氏没忍住抿唇一笑,便算是正式结束了第无数次冷战。
她对着镜子欣赏了好一会儿,将簪子拔下来簪上去,心里早就有了答案,韩凤平没骗她,这东珠确实比容妃头上的更大更圆润,这要是戴出去,定然会收获不少京中贵妇们的艳羡目光。
赵氏对镜自赏的时候,韩凤平就靠在她的梳妆台旁看她,韩凤平容貌生得好,一双桃花眼中仿佛带着钩子,只有他不想钩的,任何他想钩的人都抵挡不住他眼中的魅力。
就容貌这一点上,韩凤平所有的儿子里,也就韩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过韩霁到底还年轻,没有学到他爹这股子风流劲儿,差点火候。
“喜欢吗?”韩凤平问赵氏。
赵氏轻哼一声:“无事献殷勤,你这是有事求我吧?”
韩凤平挑眉一笑:
“一半一半吧。主要是想让你高兴。”
“切。”赵氏得了重礼,心情好了些,便不与他较真了,说道:
“说说看啊。”
“说什么?”韩凤平装得像真的一般:“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你不出面我也能做,这不是想着方儿送你点喜欢的东西吗?”
赵氏觉得自己早晚死在韩凤平这张嘴上,伸手掐了掐他,说:
“到底说不说,不说我可真就不办了。”
韩凤平将她拉入怀里,一番温存后,才把今日目的说出:
“太子不是刚被官家召了回来,平王那边便想探探官家的口风,到底召太子回来干什么,平王知道你素来与容妃交好,便托我找你问问。”
赵氏是官家的堂妹,当年她父亲跟着官家回京清君侧,算是帮官家登位的功臣,所以赵氏在宫里一直住到出嫁,想进宫还是很方便的。
太子前年被贬到江南,这毫无征兆又给官家召了回来,多方势力都在揣摩圣意,也有不少人问到赵氏面前,不过赵氏不怎么管这些事,被问也只说自己不知道。
平王到底还是找对了人,找韩凤平确实比直接找赵氏要好,至少韩凤平开了口,她这个做妻子的,总不好驳他的面子吧。
“让我入宫打探也不是不可以。”赵氏忽然拿乔,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