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前路,不由轻叹一声。
诸葛均却没有将她的话放在心上,只是忽然伸手指向不远处,道:“二哥在那边!”
周皎果然看到诸葛亮在远处的茅屋边站着,正与人说话,夕阳的余晖照在他身上,像是画中的人物。
“均儿,我带你跑一段如何?抓紧马鞍!”
诸葛均慌乱抓住马鞍,周皎已经夹紧马腹,飞速地奔向那个人。
两人一路奔着到了茅屋边上,周皎这才勒住缰绳,利落地翻身下马,将手忙脚乱的诸葛均抱了下来。
诸葛亮看着诸葛均道样子,打趣道:“之前不是还吵着要你嫂嫂带你骑马吗?真让你骑,你反而怕了?”
诸葛均不满地说道:“我才不是怕呢!这是因为我是第一次骑马,以后肯定就不怕了……”
周皎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道:“这位就是我请来替我们照顾田地的张伯。”
周皎向他见礼,他慌忙道:“夫人客气!”
周皎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道:“这田地张伯照顾的很不错,这次特意来是有事相求。”
张伯惶恐道:“夫人客气了,有事吩咐就是。”
“我在府上种了一些菜,还未发芽,我想等着它们大一些了,留一块耕地,将它们种进地中,好生照料。”
“夫人只要将这些菜送过来,我必定会将它们照料好,夫人放心。”
张伯笑眯眯地说道。
周皎抿唇一笑,道:“有劳张伯了。”
“不敢当,不敢当,我们一家老小从江夏那边逃回来,要是没有先生收留我们,早该流落街头了,与家乡那些被水贼杀死与饿死的人,我们现在能有一块地种,已经是幸事了……”
诸葛均在旁边听完,不由有些惊讶,他未曾想到周皎所说的都是真的。
周皎看向诸葛亮,见他沉默不语,随后道:“张伯放心,我们请您来帮我们照顾田地,自然会保证您一家老小的温饱,只要您能帮我们照顾好田地就好。”
“这是我应当的啊……”
周皎和诸葛亮又与张伯聊了几句,之前赶鹅的人已经将周皎要的东西拿了过来,周皎笑眯眯地收下,又将钱给了对方,这才让人把东西放到马车上。
诸葛均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嫂嫂,你这是在准备什么啊?”
周皎故意装作神秘的样子,对诸葛均小声道:“不告诉你。”
※※※※※※※※※※※※※※※※※※※※
入V第二更嘻嘻嘻,感谢大家的支持呀(??ω`?)
第三更下评论会有红包哟~爱你们么么扎!
第54章 琼花玉树竟拂开
入夜,诸葛亮洗漱之后,看着周皎坐在那里画着什么,笑道:“你今日神神秘秘的做什么?均儿和我抱怨了好几句,说是你故意逗他。”
周皎眨眨眼,道:“我可没有,只是说了要保密罢了。”
诸葛亮有些好笑,坐在她面前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性格,若是不和他说明白,他不然要追着你问的。”
周皎认真地想了想,道:“那我和你说吧。”
诸葛亮有些讶异,却还是道:“说吧。”
周皎将那张纸立了起来,道:“我要做一把扇子。”
“扇子?”
周皎笑嘻嘻地说道:“对啊。”
“你若是想要,家中也能做好几把团扇。”
周皎笑眯眯地说道:“不是给我自己,是送给别人。”
“嗯?”
“再过几日你就知道了。”
周皎将那张纸一合,道:“不说这些了,早些休息,明日还要继续练习射箭呢。”
诸葛亮:“……”
再过几日便是诸葛亮的生日,她自然也要准备一份生辰礼物给他。
诸葛亮父母已经过时,如今娶妻,自然也该取个表字,好巧不巧,取得正是周皎写出的“孔明”二字。
周皎见诸葛亮那副颇有些惊讶的表情,忍不住有些好笑,好在这回她憋的住,并没有当众笑出声,不然端玉又该吓晕了。
诸葛亮自然是看见了她洋洋得意的表情,只是碍于诸葛玄、诸葛瑾与诸葛均在,不好直接戳穿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等到礼成,两人一同回了院子,诸葛亮才问道:“莫非是阿皎与大哥说过了?”
“才没有呢。”
诸葛亮狐疑地看着她,显然是不大相信。
“你那是什么表情啊!”周皎不满地瞪着他,随后又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道:“因为我聪明呀,所以早就猜到了,是不是很准啊。”
诸葛亮看她这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道:“好,阿皎说是什么便是什么吧。”
周皎哼了一声,转过身走到衣箱边,从里面掏出一把羽扇,上面洁白的羽毛整齐地排成扇面,正是周皎之前从赶鹅人那里要来的鹅毛。
周皎转了转手中的羽扇,道:“怎么样?好看吗?”说罢,她还拿着舞了舞,转了一圈,用羽扇遮住脸,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眸子瞧着他。
诸葛亮心中一动,莞尔道:“好看。”
“还算识货。”
周皎走到他面前,将扇子递出去,道:“送你了,诸葛先生。”
诸葛亮有些惊讶,道:“送给我?”
“对啊。”
周皎用扇子遮住他的唇,道:“这样——这样更像你,别人也猜不透你在想什么,叫——高深莫测。”
诸葛亮被她的话逗笑,随后道:“怎么突然想着送我这个?”
“今日是你的生辰啊,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是不是?”周皎想了想,补充道:“古人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诸葛亮接着她的话开口道:“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周皎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她用羽扇挡住脸,小声道:“虽然这个也算不上什么值钱的好东西,但是,用这个可以让别人看不清你在想什么,热的时候还能扇风呢。”
诸葛亮笑道:“好,那我便收下了,多谢阿皎赠我这把羽扇了。”
说罢,他伸出手,取下放在周皎手中的羽扇。
周皎微微一愣,这才明白他是在行之前还未完成的却扇礼,不由有些羞怯,她转过身清了清嗓子,道:“过几日还要回去探望小姨,你也早些准备一下。”
她张了张嘴,小声嘟囔着那个名字:“孔明——”
诸葛亮眉眼弯弯,道:“好。”
“见过小姨。”
“亮见过夫人。”
“好孩子,起来吧。”
周皎忍住心里那点不情愿,再三警告自己一定要忍耐,这才重新站了起来。
新婚后回门也是婚后礼仪之一,是以周皎不想来也没办法,毕竟她在外还是蔡夫人的外甥女。
蔡夫人精神倒是一如往昔,但是却多了一丝疲惫之色,看起来似乎没有休息好,周皎想了想,真能让这个女人揪心的,恐怕也只有她的儿子蔡显了。
蔡瑁和诸葛亮还在这里,周皎也不好直接问,只是先听三人闲聊,自己坐在一边安心展示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
不一会儿,蔡夫人主动开口道:“德珪,我与矫矫去后面说几句体己话,你与二郎好好谈谈吧。”
蔡瑁摆摆手不说话,显然是同意了。
周皎跟着蔡夫人去了后厅,等到两人坐下后,她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小姨怎么了?是表兄出事了?”
蔡夫人看着她,忽然冷笑一声,问道:“你出嫁之后第一日去做什么了?”
周皎微微一愣,道:“去见一个朋友。”
“你在荆州有朋友?”蔡夫人只是紧紧地盯着她。
周皎也一动不动地盯着她,道:“小姨监视我?”
“那又如何?”
周皎垂下眼睑,随后道:“我只是想去打听一下江夏的情况,表兄走之前我曾听他说起过,江夏水贼彪悍,我怕他出事……我去找的那个人恰好是甘宁甘将军的朋友,因此才能打听到江夏那边的情况,可是到底不如小姨这边知道的多。”
蔡夫人紧紧地盯着她,似乎是想在她脸上找到一丝慌乱的情绪,但却始终一无所获,最终她呼出一口气,道:“你记得自己是什么人就好。”
周皎佯装无辜,问道:“矫矫一直记得。
只是想向小姨询问表兄他们的情况。”
蔡夫人此时似乎才放下戒备,道:“江夏情况确实不妙,水贼与水患为祸百姓,黄祖顾头不顾尾,早就是焦头烂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