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冷河洲》作者:一树梨影
文案:
曾经她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三十岁依然单身。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她与他的生命就像两条永不交的平行线,即使见了面也只会是最礼貌的寒暄的那种。除了她曾经喜欢他,而他永不会知道。
上天给了重来一次的机会,回到80年代的小村,一切从头开始。可是,5岁那也太小了吧。面对的还是家徒四壁,那就开始学着赚钱,扭转曾经的印象,以全新的样子一步步去去遇见他。
这一次,她小心翼翼地试探靠近,慢慢编织温柔的陷阱,让他一步步走进她的生命里。
而他,从不曾偏离自己设定的人生轨道,是学校里大家爱慕的对象,未来是优秀的特种兵。只是,不知何时,她成了他心目中的白月光,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最终让她走进他的生命里。
爱情从懵懂的学生时代开始生根发芽。
这是一个一边赚钱一边等爱的小白兔吸引大灰狼,反被大灰狼撩拨的故事。
——细水长流,节奏比较慢,可能需要耐心。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前世今生 种田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霏霏 ┃ 配角:冷河洲 ┃ 其它:校园,另类青梅竹马
一句话简介:重生的追爱之路
立意:重生种田文,细水长流的纯爱故事
第1章
又一次从梦里醒来,我还是不敢相信自己重新回到了小时候,捏了捏自己细细的胳膊,摸了摸光滑的额角,还不到5岁。摸着硬硬的木质床沿,柔软粗糙的蚊帐,蚊帐侧方正对头顶的位置还打着补丁。补丁的布料是用别的布代替的,有着不同的触感,所以这几天每次醒来第一时间会去摸它,确认自己现在在哪里。
农村的白天黑夜似乎一直很分明。白天是闪耀而光明的,夜里就是绝对的黑暗,没有路灯,除了月光没有任何一丝光亮。很安静,除了邻居张大爷的咳嗽声和村头偶尔的狗叫声。1991年,老旧的缺了一角的四合院,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整个村都只有两台,时常停电,需要常备着煤油灯。又是一个停电的夜晚,晚饭后不到8点就早早睡下了,然而对于前世经常熬夜习惯晚睡的人来说,夜太长了。手里磨搓着蚊帐的补丁,探出头去,月光从瓦缝里漏进来,柴楼的影子若隐若现,内心有点复杂。
我本是一个33岁的普通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市里打拼,从事着文案策划方面的工作,也兜兜转转跑了好几个城市。普通的相貌,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人生,没有结婚,没有恋爱,一直单身。每一个单身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也许没有遇到合适的,也许是不愿将就,也许觉得一个人更好。但我却是因为心里一直藏着一个影子,每一次都会适时跳出来,会让我不自觉去比较,然后便难以心动。
冷河洲,那个曾经我一直喜欢的人,几年前已经结了婚,生了两个小孩,家庭幸福。可能真如张爱玲说的那样,没得到的便成了心里的白月光胸口的朱砂痣。这些年,我尽可能避免听到关于他的任何消息,似乎这样他在我心中便永远是最美好的少年模样。
不知为何从上个月开始,总会莫名的梦到他,虽然醒来已经忘了情节,但本来已经被掩藏的记忆又被勾起,突如其来有了几分失落。
未得到和已失去,到底哪一种最难受?
这样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月,突然一天醒来,我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普遍皆穷物质匮乏的年代,和大伯一家挤在几间破旧的土墙瓦房里。那些小说里描绘的重生主角一般不都是带着深仇大恨如山恩情吗,或是要肩负起建功立业国家兴亡家族兴衰的责任,难道是忘了给我布置任务?难道仅仅是因为错过了十几年的暗恋对象?带着迷茫和忐忑过了几天,确定不是做梦,也没有任何要回去的征兆,便安心地呆了下来。这几天也没有人发现我的异样,大人们忙着地里的农活,没有人去关注一个小孩子的神情有什么不对。
站在旧式的衣柜穿衣镜前面,打量着镜中的自己,因为瘦弱眼睛比以前看起来还大,眉尾修长,鼻梁很高,小脸尖下巴,额头的位置还没有疤。又矮又瘦,皮肤也黄黄的,穿着土里土气的花衣服。前世的我个子不高,但手指纤长,我一度认为是跟小时候营养不良有关。前世!看来我现在已经很习惯用前世这个词语了。
毕竟是曾经熟悉的地方,没几天就适应了,喜欢的人还没有出现,但我觉得总会找到来这里的使命,比如说现在。凌晨,鸡才刚第一次打鸣,又听见妈妈压抑的哭声了,这已经是我回来后知道的第3次了。
80年代深圳作为首个经济特区,正是大力建设发展的好时机。于是,爸爸背着一个塞了两件衣服的帆布袋,揣着家里煮好的鸡蛋,跟着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去了南方。那时候穷,地少人多粮食仅够自己吃,外出打工似乎是唯一的出路。爸爸一走,便留下了妈妈,我和年仅两岁的弟弟。现在正值春耕,妈妈总是焦虑不安,担心山上的农活,家里的我们。前世就是因为妈妈性格比较软弱,爸爸没过两年就回了家,而跟着爸爸一起出去的人都赚了钱,没几年家里个个都建了房,除了我们家。在家,爸爸种地供我和弟弟读书,粮食卖不了几个钱,于是经常会拖欠半学期的学费。那时候,老师会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没缴清学费的同学名字,每次都很难堪。所以,后来在他的印象中,我就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次既然重来,肯定不能重蹈覆辙。我爬到妈妈的床头,三月的天还有些寒,我钻进她的怀里抱着她,总会有办法的。
第二天,我跟妈妈说,“你带我上山吧,爷爷奶奶带弟弟就好了,我可以帮忙的。”毕竟在农村干了十几年农活,除了个子小一点,没有什么是不会的。在我的央求下,我们一起去了地里,现在正是种花生的时候。
翻过山头,来到林家村,这时节地里到处都是人。
“钱叔叔,张阿姨!”正在地里边干活边聊天的两个人。
“霏霏,去地里帮你妈干活啊?”张阿姨面带微笑,随口问道。
“是啊!”我走在前面一摇一晃。
“真乖!都会帮忙了。你们去哪一块地啊?”
我伸手一指,“那块。”
“挺大的呢,你爸爸不在家,你要加油帮你妈妈哟!”
“好,叔叔阿姨,那我们走了。”
他们继续边干活边聊天。我们才刚走远,女人便对老公说,“你说,李树强去打工,她一个人能撑起来吗?”
“怎么不能,那么多人去打工,别人家不也是一样吗?”
“可是我听她们村的人说,刘雯丽这个人性子太弱,做起事来磨蹭半天,听说还因为做不完躲起来哭呢?”
“哎,我说你这个女人,怎么那么多话,还不赶紧干活!”男人皱着眉小声地吼她。
“我这不是干着的嘛……”女人嘴里嘟嘟囔囔,手上也加快了速度。
“霏霏,你就在这路边玩,妈妈弄完这一块地就带你回去啊!”她放下背篓,指了指旁边的小土埂。
早知道会是这样的情况,没有哪个父母相信4岁的孩子会认真干活,不捣乱就谢天谢地了。环顾这一块地,缓坡向上,呈长方形。以前我去城里念大学之前年年来这里,可以说家里的每块地我都很熟悉。这一块地在邻村,离家有点远,面积挺大,别人也许一下午能干完,但是妈妈的速度……
其实,妈妈并不是别人眼里的磨蹭,只是她做任何事都别别人做得精细,无论做什么都要弄得妥妥帖帖,连杂草都要拔得干干净净,所以速度就慢了很多。农忙的时候活一多就着急,越着急越做不好,她又不好意思张口叫别人帮忙,只能自己躲起来哭。二十二三岁的年纪,虽然已为母亲,总带着一些小女人的软弱。
地是整理过的,先施薄薄的一层肥,然后再平整挖坑。
“妈妈,你来挖坑,我来丢花生吧!”我趴在背篓里用盆装了半盆花生米。
“你啊~好,你这样每个小坑里放2-3颗就可以了!”她抓了几颗花生米在手上示范给我看。
她看了我一会儿,似乎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自顾自忙去了。她挖一行我丢完一行,还在路边找了根小木棍,丢完之后顺便把小坑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