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15)

他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明明他是哥哥,却没弟弟勇敢,挺让人汗颜的。

林满堂倒是能理解他。没怎么跟陌生人打过交道,再加上那些士兵气势逼人,也难怪他会害怕。

“没事,一回生,二回熟嘛。”林满堂起身收拾碗筷,林福全忙接过来,“我来!我来!二弟,你歇着。”

林满堂也就随他去了。

林福全有些遗憾,“瞧瞧一次就十一个,咱要是多做些就好了。”

林满堂撑着下巴,“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吗?”

林福全摇头,“不知道。咱贫民百姓也不敢问呀。回头别惹出祸事来。”

林满堂怔了下,却也能理解。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军方向来都是最严密的。

没过多久,又一伙士兵过来。

林满堂还是按照之前的说辞卖给他们。

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他们有十五个人,但他们却只有十三份凉粉。有几人便商量着合吃一碗。

林满堂向他们打听,“明儿你们还有人休沐吗?我今天第一天在这儿摆吃食,要是明儿还有人,我还来。”

有个士兵点头,“有啊。现在天热,每天都有人休沐,轮着来。咱们半个月休沐一次。”

林满堂笑了,“那好!我明儿还来。你们要是吃的好,可别忘了跟其他士兵说说,让他们路过的时候,也过来瞅一眼。我明儿多带些过来卖。”

那士兵很爽快答应了,“行啊。”

这伙人吃完,林满堂和林福全就打道回府了。

回去的路上,林福全纳闷了,“明儿不是要赶集吗?咱还怎么摆摊?”

林满堂推着板车,“我明儿带着秀琴赶集,大哥,你和大嫂来吧。”

林福全惊讶回头,也不推车了,“我?”

他吓得一个劲儿摆手,头摇成波浪鼓,“不行,我可不行。我不敢招呼。”

林满堂笑了,“这有什么不敢的。就像今天一样卖呗。你要是觉得自己嘴笨,可以少卖点。就弄四板吧。”

林福全有些犹豫,林满堂却不给他拒绝的机会,“大哥,咱得趁大家发现这东西怎么做之前,多挣些钱。要不然等他们发现,咱们可就卖不上价了。”

就是这句话让林福全不再反对。这么挣钱的买卖,时间这么短,他还是试试吧。也许他真能成呢。

就在林满堂和林福全卖凉粉时,李秀琴和刘翠花睡了三个时辰就醒了。

两人从别家借了板车到刘家村将磨好的豌豆拖回来,经过一晚的发酵,不需要再沉淀,直接架柴熬制。

另一边,林满堂和林福全终于在酉时(下午五点)到了小庄村口,不少村民们围了上来,有好几个正是今早卖凉粉的人,因为他们去的地方比较近,所以卖得很快。

“满堂啊?你这不行啊,你叫你媳妇多做些。我拿的一板刚到周家村,还没怎么吆喝呢就全卖完了。原本我还想早点回来,再弄一板去卖。可你媳妇说已经没有了。”

另几个也跟着附和,“是啊。做得也太少了。让你媳妇多做些。我明儿要两板。”

林满堂摇了摇头,“明儿不行。明儿赶集,村里恐怕不好卖。后天吧。后天我多做些。”

众人一听有些遗憾,可也知道这话在理。

林满堂又问,“豌豆买到了吗?”

“买到了。”有人抢先答道,“就在我家呢。我现在就去家里拖。你且等着。”

“对,我也弄到两石。都是好豌豆。晒得干干的。”

林满堂笑了,“行。我在家等着你们。”

林满堂到家,林晚正在院门口的树下乘凉,看到他回来,眼睛一亮,迎了上来,“爹?你可算回来了。”

林满堂摸摸她脑袋,“吃饭了吗?”

“吃了。”

“你娘呢?”

林晓笑道,“娘在家忙着呢。”

她脸上虽笑着,心里却很难受。为了挣钱,爹娘从昨天开始就颠倒作息,并且在秋收之前,他们都得保持这种状态。

她想帮帮他们,可她娘不让她插手,说她身子骨太弱,干太多活将来会长不高。

她得琢磨该怎么帮他们而自己却不用出大力的法子。

第14章

林满堂进了院子就看到他媳妇和大嫂正在灶房熬凉粉,他让两人先停下手头的活计,过不了多久就有村民们拉着豌豆过来了。

要是有心推开灶房,这方子就要露馅了。

李秀琴听到这话,立刻摘了罩衣,推着大嫂出了灶房。

刘翠花不放心,把大门的将军锁拿过来将灶房门锁起来。

伴随着啪嗒一声响,村民们陆陆续续涌入院中。

林满堂到了关屠夫家借了称。

四个人一块合作。

林福全负责检查豌豆,他做事非常细心,直接让人家将豌豆倒在大木筒里。然后翻来复去扒拉豌豆。

如果里面有石子,土坷垃,他都要让人家捡干净才肯收,村民们也没什么怨言,乖乖照做。

检查干净后,重新装进麻袋。

一麻袋豌豆起码有两百多斤,林满堂让刘翠花和李秀琴用扁担一人担着一头,他负责看称算账。

算完后,当场给大家结算。

林满堂趁机向他们打听,这豌豆多少钱收的。

他问的这个是实诚人,心里藏不住事儿,喜滋滋道,“一石豌豆八十五文。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粮贩子也在收豌豆。每石只给八十三文,我多精啊,我当即就给那家加了两文。”

林满堂笑着称赞对方几句。

那人喜得不行。他早上要了一板凉粉,挣了六文钱,买豌豆又挣了十五文,加起来就是二十一文。比他给地主打短工都强,而且还不怎么累。

林满堂收粮食的时候,不少村民围了过来,听到这话,暗自算了笔账,也觉得这生意可图。

那动了心思的人便问林满堂,他们能不能也加入卖凉粉的队伍。

林满堂倒是没有拒绝,“我这边各个村子都已经分配好了。同一个村子只能有一人卖。只要你去的村子是别人没去过的,我就可以批给你们。”

原先那几个批发凉粉的人听到林满堂这规矩,不自觉松了一口气。

这条好啊,这意味着他们不用担心有人使坏了。

有些人还真琢磨开了。他们去不了近的地方,他们还不能去远点的地儿吗?

比如有些婆娘的娘家,舅家,离得远的,路也熟,他们便报了地址。

林满堂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实没人去过,也就同意了。

林晓在后头瞅见这一幕,这才十一个村子,她爹还能靠脑子记,这以后越来越多,他还能记住吗?

看来她得督促她爹早点“识字”了。

送走村民们,林满堂已是累得精疲力尽。

我的天,来回走了四十里路,又站在门口磨了两个时辰的嘴皮子,他现在只觉得自己又累又渴。

林晓乖觉,回灶房给她爹端来凉白开,又将她娘晌午做的饭菜热一遍,端到堂屋。

林满堂吃得津津有味。

林福全瞅见,一脸幽怨,他可是生了两儿两女,竟没一个比得上小侄女机灵。

大丫瞅见,也有样学样回灶房端茶倒水,外加热菜热饭。

两人吃完饭,四个大人围过来一块数钱。

今天一共做出三百多斤凉粉。除了他们去官道上卖的两板,其他都是按照两文五的价格批发给村民的,总收入是七百八十六文。

因为又收了六百斤豌豆,所以他们现在还处于亏本状态。

不过林满堂还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大哥大嫂四十文工钱。

“明天你们自己运到官道上卖,也按照批发价吧。就不按照工钱了,那样你们能赚得更多。”

刘翠花犯了难,“可我不会调酱汁啊?”

林满堂笑了,“那也没事。让我媳妇给你们调好。”

林福全忙道,“调料的钱,我们出。”

林满堂也没拒绝。合伙做生意,最好不要占小便宜。一文钱都得算清,要不然关系会磨没的。

李秀琴突然想起来,“明儿咱们去赶集,你准备拿什么东西包给人家?”

这古代可没有塑料袋,盛东西的牛皮纸袋价格昂贵,他们可用不起。

林满堂看向林福全,对方拍着大腿叫道,“哎哟,竟是忘了这事,咱们赶紧去摘荷叶。”

他这刚说完,刘翠花也拍着脑门,“哎呀,赶紧去摘。这荷叶可是要晒干的。刚摘下来的荷叶太脆,包不了几个。”

易楠苏伊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