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女配开挂了+番外(155)

常青轻声叹气。

皇城司门脸不大,建筑也不宏伟,甚至显得有些朴素。

出出入入办差的军卒,小吏很是不少,时常抱着厚厚的文件来回穿梭。

一小吏早早在门前候着,一见他们就忙引着几个人直入查事司。

查事司位置在皇城司驻地东南角,以一片竹林同外面各个司衙隔离。

进了竹林,左右各有一排竹屋,正前则是一个吊脚楼模样的竹楼。

楼外的架子上还有些匠人在赶工,叮叮当当的不知修什么东西。

杨玉英等人一走过来,不少官吏就忍不住围观,虽未指指点点,显然对他们这一身打扮颇有些陌生和好奇。

小吏笑道:“咱皇城司本是有隐珠,玄武,烈火,天眼四个司,今年陛下和诸位掌事老爷们忽然又给加了一个养灵司,又称查事,招收的还是最近风头大盛的人物,大家难免好奇。”

赵彦:“……养灵!”

当真是一目了然的很。

曾副掌事不多时便亲自出来,重新问了一遍姓名,眼见这些新人皆年少,个个英姿挺拔,不禁笑道。

“太宗始建皇城司,至今四百七十年。正是有你们这些少年英豪舍生忘死,才有我皇城司的长盛不衰。希望你们将来即便不曾留下,也多少能学到些东西。”

勉励了几句,就着刚才领人的小吏,带他们参观驻地。

跟着小吏一路走,听他说起那里是档案馆,哪里是藏书楼,哪里是校场。

“颂德堂临水,就是那一排青石小屋,诸位这一年要先在颂德堂听讲。但凡要进皇城司内衙的,皆要在颂德堂求学,考核合格方可。”

赵彦等人一路走下来,面面相觑。

半晌,常青才道:“真是出人意料啊!”

皇城司那是何等地处?

三年前,平郡王的小儿子在京郊无故虐杀一老农,皇城司一使臣办差经过,正好撞见,使臣便历数他数个罪状,当场将其击杀。

平郡王大怒,怒闯皇城司,火烧敬先堂,掌事邹宴亲自出手断其双手双足,剃其头发,强令他身背重枷跪在敬先堂前足足跪了三日。

那平郡王可是太后亲子。

皇帝让人传口谕,令其放了平郡王,结果传口谕的内侍在皇城司外转了三天,愣是没找到入口。

邹宴就一边在敬先堂的断壁残垣里办公,一边慢悠悠念皇城司的诸般规矩,诉说敬先堂内供奉的英魂事迹,其间不许其睡,不许其喝水,不许其吃饭,如是三日,把平郡王说到痛哭流涕,连杀子之仇都顾不上,只求速死。

最后平郡王到是托了太后的福,回到家小半月才死,且陛下还责令平郡王世子赔偿被杀老农的家眷重金。

这样的事发生的不多,可每一桩都让人震惊。

皇城司的大名,越是权贵子弟越是知晓。

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个地方就是龙潭虎穴,就是阎王殿,那是凡夫俗子连看也不敢的。

赵彦也没少听诸多传闻,自小就觉得此地神秘,结果一进来,除了驻地离皇宫近一些,还没有他们家的园子壮观。

一路上看见好几回皇城司的使臣,两条长凳摆在一处就躺下睡觉。

“真是没想到!”

常青也说不上是失望,反正思绪翻腾,略有些不是味儿。

好在无论是赵彦这等贵胄,还是方硕这般平民,能在书院里脱颖而出,绝对都是心志坚定的人物。

既入皇城司,肯定不会因这驻地是奢华还是简陋就冒然评价。

所有人都安安分分地坐下来上课。

颂德堂里上课的人不多,除了他们八个,还有三四十人,年纪在十七八到三十五六不等,衣着打扮与杨玉英等人不同,更素淡些,身上配饰很少。

其中一人到戴了张白犀牛角做的面具,只能看到很漂亮的嘴唇,皮肤白皙,看不清楚五官。

杨玉英一眼看到面具男的手,就知道这是个暗器高手。

想来在颂德堂接受教导的人,并不都是初入皇城司的菜鸟。

他们进颂德堂时,最前面桌案前就坐着讲师,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子,长相普通,面孔严肃,见人都到齐,便道:“敝姓蒋,叫蒋谈棋,你们可以随意称呼,叫我蒋姐也成,直接叫名字也无妨,我并不是你们的先生,只是按照惯例,给你们讲一下你们可能不大清楚的东西。”

“我知道,外面对皇城司有各种传言,你们大概也都听过。什么皇城司有生杀予夺之权,在外可自行调动军队,官府见令符必须听从调遣等等。”

“没错,都是真的,但我有一点要说明,你们可不要只看到皇城司使臣们威风八面的地方,就一门心思想钻进来,不要以为皇城司的人去往地方上,手里拿着尚方宝剑就能为所欲为,一旦你们做错了事,我保证你们会比普通官员更惨千百倍。”

连一向稳重的赵彦都被吓了一跳。

这女子就坐在椅子上,一手托着下巴,平铺直叙地把皇城司数十条大戒,大戒下又数百条小戒一一讲述清楚。

她吐字虽极清楚,但语速特别快。

众人灌了一脑袋诸如——‘不慕富贵,不以权谋私。’,‘慎用重器’,‘不泄露秘密’等等。

杨玉英听得脑袋发胀,转头就见方硕刷刷刷地记笔记,手速飞快,全神贯注倾听,有十二万分的认真。

这堂课结束,赵彦等人对皇城司的期待就从百分之九十九,变成了百分之五十。

剩下的这百分之五十也摇摇欲坠。

第一堂课讲完了规矩,接下来的课程到同他们在书院时差不太多。

鸿鹄班的先生,本就是皇城司的人。

第201章 旧日

一连数日。

杨玉英、赵彦等人一直独自上他们的课。

大家都有一点微妙的感觉,似乎自己说是进入皇城司,却并非皇城司的人,同其他使臣有种天然的距离。

一行人除了上课,再没旁人搭理。

“说咱们如今属养灵司(查事司),可养灵司是做什么的?也没个章程,也没人告诉咱们工作内容。”

常青叹气,“怎么有种咱们辛辛苦苦参加大比,争了那么长时间,在人家眼里就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

杨玉英到觉得还好。

在哪里学习不是学习?

不做副本的日子,清闲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日,阴沉沉忽然下起雨,皇城司一小吏冒着雨给杨玉英送来一封帖子。

杨玉英接过来一看,眨了眨眼:“唔,竟是这个时候了。”

此时已是初夏时节,荣国公府的三夫人,姚欢姚夫人要做寿。

荣国府那边就给她下了帖子,很官方的语气,杨玉英合上帖子,思绪却不由自主地有些混乱。

回到京城,她也想起很多旧事,对第一周目时那种茫然无措的日子的记忆也越发清晰。

不免更觉得今时今日坐在皇城司内衙的颂德堂内,想读书便读书,想修行便修行,这感觉简直再好不过。

所以常青有点坐不住,她能坐得住。

在皇城司里没人理会又算什么为难?

想当年她在京城的日子,那才是每走一步都踏在刀尖上,连疼都疼不过来。

荣国公府

姚欢不大喜欢过寿,可是在高门侯府里做媳妇,上头老太君给你脸面,你就得高高兴兴地接下来,不光接下来,还得接得好,接得让她老人家顺心。

于是,姚欢就只能高高兴兴,听着下人们的恭维话,把自己扮得像个寿星,穿红挂绿喜庆得紧,下帖子请京城各家的夫人小姐们糊弄应酬一场。

可不就是糊弄事?

她过个生日,不能穿自己喜欢的素雅衣裳,得穿的符合身份。

不能吃她喜欢吃的那些食物,因为太简单不合荣国公府这烈火烹油的气势。

就连客人,她也不能按自己的喜好去邀请,因为不能失礼。

“真是讨厌。”

姚欢叹了口气,虽说无奈,却还是笑了笑,“也罢了。”

人生总不能事事完美,做人也不可能样样都占全,她要富贵荣华,要当个特别省心快活的贵妇人,就只好接受这些身份带来的小麻烦。

“夫人,快开席了,石榴姐在外头候着。”

姚欢应了声站起身,前呼后拥地朝着庆云堂而去,进门就看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膝前坐着各房的几个小姐,还有几个小男孩儿,笑得尖牙不见眼。

弄雪天子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