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之后就找邮局寄回去了。
办好了事儿,苏青玉就去找元归汇合。
想不到买什么礼物上门合适,干脆又拎了一只烤鸭。
她自己也确实想吃了。
只是没想到元家这会儿人挺多,进进出出的一堆人。
苏青玉还挺尴尬,没想到遇着这么多人。
不过元归知道她来了之后,立马就从书房出来了,领着她去了书房。
其他人立马好奇的看了看,只是不敢过去,然后赶紧去和老爷子说这事儿。
老爷子不高兴道,“你们管那么多干什么,搅黄了事,以后别来看我!”
元归的远房堂叔道,“这门户之间……”
元老爷子严肃道,“你堂侄子确实配不上人家,就那个思想境界差了不知道多少呢。人家还不一定能看上他。”
所谓单恋,就说的他孙子了。当时知道这事儿,他还挺幸灾乐祸。总算有个人能把这个臭小子给制住了。
老爷子都发话了,没人敢说什么。
元老爷子顿时对自己这些亲戚们有些看不上,觉得他们果然目光短浅。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什么门户。这年轻人各方面条件优秀,还有能力,思想正确。假以时日,没准元华都要靠她呢。
还门户,他那孙子除了有钱,有矿,什么都没有!入党都没入成功!
书房里,元归热情的招待苏青玉。
苏青玉道,“我没想到你们家这么多人都在。”
“不是我家人,是来看老爷子的。是他的堂侄子侄孙。”元归解释道。他怕那群人给苏青玉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了。
苏青玉心道这不都一样吗?倒是也没再多说。
元归正在书房里收拾东西,一堆办公用品都在打包。小章带这个助理在帮忙。
苏青玉端着热茶喝着,见他们这么大的阵仗,问道,“你们这带多少东西啊。”
“有备无患,”元归不动声色道。
苏青玉笑道,“看来你这是要在湖云做大生意啊。”
“如果考察好了,确实有这个打算。那边的交通很不错,这是一个优势。”
苏青玉倒是有些期待。
虽然如果在省城投资,和她不搭噶,但是没准能跟着喝点汤。
小章他们收拾东西,苏青玉就把烤鸭拿出来了。
元归挑眉,然后让厂房去热一下,自己温了酒,两人舒舒服服的吃喝了一顿。
苏青玉满足的叹气,“好久没吃这味道了。”
“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元归闻言笑道。
苏青玉一想,这带过去了,只怕要变味了,笑着摇头。
“也没到那份上,这点克制力还是有的。”
“有需要,为什么要克制?”元归不解。
苏青玉道,“当付出大于价值的时候,就要克制了。”她从小就知道,别人给她什么,她就拿什么,但是不能要。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强求。
元归闻言沉默,心里突然有些心疼她。
这是一个一点都不知道任性的女人。
不知道她以前到底是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才会让她保持这样的克制力。
火车票买的是晚上,等到湖云正好是早上。
这会儿虽然没春运,不过在首都出差的人也挺多,年尾都回家了。这会儿火车人也比平时多。
元归这次带了几个助理过去,所以都买一起了。
只是这些人上了车之后,就出去餐车玩去了。留下苏青玉和元归边下棋,边聊天。
苏青玉问道,“你这次待多久啊。”
元归道,“就几天,会赶回来过年。”
苏青玉羡慕,“一家人团聚啊。我得等明年了。”她打定主意,明年必须回去过年。等明年花岗公社的经济也算稳定了,可以回去了。
元归笑道,“年年就那样,也没什么羡慕的。”
苏青玉心道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那么多没法回去一家团圆的人呢。比如她,两年没回家了。
元归道,“说起过年,今年我也让厂里给那些工人放了年假,其他福利待遇,也增加了。”
今年南方给他赚了很多钱。
苏青玉点点头。
元归又放了个重弹,“我们元华今年准备在那边再多买地皮,给工人盖福利房。只要在元华工作满三年,可以分房住。工作满二十年,房子就归他们的了。”
苏青玉一愣,“真归他们的了?”
元归点头。“这些工人陪着元华在华国立足,我总不能让他们老无所依。都很不容易。”拿地成本和建筑成本不高。
苏青玉不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就算知道也会觉得佩服。
因为为了赚钱的企业家,不会想到这么多。
她试探的问道,“你就没想过,未来深市的房价会飞涨吗?按这个经济发展模式,很可能啊。”
元华摊手,“无所谓,钱而已,我不在乎。重要的是人。”
苏青玉竖起大拇指,“好老板啊。”
一路上两人从南方经济说到中部经济,从城市经济谈到农村经济。从农民致富,谈到工人升职。聊的畅快淋漓。
苏青玉都觉得这车上的时间不知不觉的过过来了,等到了湖云省城火车站还没反应过来。感觉就是一晃眼的事儿。这可比自己一个人坐车要好多了。
下了火车,苏青玉就要坐车去云城了。
元归提出送他,元华在省城有分公司,正好去云城考察运输公司。
苏青玉没同意,觉得都到家门口了,自己回去就行了。
“你看你什么时候回首都,我到时候过来请你吃顿饭。”
元归笑着道,“就这几天吧,还要赶着回去呢。”
苏青玉道,“是要早点回去,要不然这边的雪也大了,就不好办了。”
元归了然的点头。
目送苏青玉坐上云城县的车子,元归叹了口气,心里嘀咕着,也不知道气象台看的天气预报准不准,今年这雪够不够大。
大雪堵路走不了,他也没办法回去了。
第295章
苏青玉倒是没想到元归的小心思,主要是压根儿没往那方面想。
只打算等元归要走的时候,来湖云省城请他吃顿饭,至于其他时间,她就没准备打扰元归谈大生意了。
就算是朋友,大家也互相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太热情了反而不合适。
比如她,忙的时候,就没时间招呼朋友。
于是一路上,她安安心心的,并且因为已经毕业,而感到自己如今身上的责任又增加了。
不能再以自己实习为理由说事儿了,她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一名人民干部,是花岗公社的父母官。让这花岗公社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她的责任。
回到公社,干部们都和她道喜。
苏青玉笑道,“都一样,我自己都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了。不过以后咱也要再加把劲儿了。”
还加把劲儿?
公社干部们表示有些听不懂苏青玉这意思,现在这样还不算努力?还能怎么努力?
苏青玉倒是不知道他们的想法,要不然她得说一句,这算哪到哪儿啊?
人民群众这致富路还没走上去,还没获得成功。就算走上了致富路,公社就不发展了?
人民致富是人民,公社发展是第二步,到时候修路的修路,搞建设的搞建设。这都是要做的。
苏青玉准备用三年时间,让花岗公社彻底大变样。
当然,这都是来年的事儿了,计划还得慢慢做,眼下得把这个冬天给过了。
苏青玉就给和公社干部们开会,安排年底工作问题。
今年是攻坚的一年,年假这种事儿,大家就别想了。
“也不是不给你们放假,只是今年确实艰难。全公社都搞建设,大养殖场,私人鱼池,咱都要去关心。可不能让农民同志第一年投资就出问题了,这样不利于咱们致富工作的继续开展。”
就苏青玉这么一说,干部们都没心思休息了。
只觉得今年和往年确实不一样啊。
要是往年的时候,这会让大家忙完年底工作之后,都要开始懒散起来了。
结果现在竟然还是最忙的时候。
果然跟着什么样的领导,过什么样的日子。
不过何穷他们这些干部却没不高兴,反而觉得还挺兴奋的,特别有干劲儿。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这工作做好了,未来花岗公社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大家都乐意做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