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是什么?那可是勉强可以和正式夫人一较高下的身份。
平常人家,门当户对,也不敢如此折辱人。
郑家做出这种事来,不正是应了那句话,出身轻鄙,烂泥扶不上墙。
“郑大人,恭喜我已经送到了,就不留了,夫人还吩咐了小的,要去城南点心铺子带一笼大小姐最爱的桃花酥回去,耽误不起时间。”
说吧,金家下人高傲地瞥了郑大人一眼,转身离开。
郑大人愣在原地,眼里闪过错愕,嘴巴动了动,迟迟说不出话。
桃花酥价格昂贵,每
一盒只有四块,却要价二十两银子。
当年他用了一个月时间,抄书赚钱,只为给郑夫人买一笼她最爱的桃花酥,最终凭借这份桃花酥,顺利抱得美人归。
可是细细想来,仿佛自从她嫁入郑家,就再也没有买过一次桃花酥。
她经常说,一份桃花酥那么贵,吃过就没了,倒不如将银钱留下来,采买一两个下人,给夫君添一身衣衫,给婆婆买些补身的药材,也好让他轻松点。
他时常在心里感叹,有贤妻如此,夫复何求?
可是现在,她离开了郑家,却又过上了她当年做大小姐时,桃花酥吃到腻的日子。
原来他自以为兢兢业业,带给她的诰命头衔,已经足够还她的恩情,却都是他多想了吗。
他们一家,一直都是她的拖累……
郑大人眼眶发红,砸了桌上的摆饰,撕碎了和离书,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将自己关在屋里不肯出去。
郑老太太听到消息,拄着拐杖赶来,在门外大骂一通,责怪金家来人不知道礼数。
等从下人口中,得知金家下人是来送和离书的,老太太也愣住了。
这几年,郑家能过得这么富足悠闲,在家有下人,外出有马车,还不是因为有一个会下金蛋的儿媳妇。
要是离了她……这,这怎么是好?
……
郑家的情况并不是独例,不少人家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可是女子一旦固执狠心起来,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劝好的,她们有家人支持,有经济实力,实在无需勉强自己留在泥潭里。
季修的话本,借了这股东风,在悄无声息间开始流传于权贵官员后院,销量猛地上涨。
因为季修的读者群,是京城里的女性文化阶层,这些人很难看见一本如此合心意的话本,一旦看见,就会欣喜地互相推荐赠阅。
一开始印制的一千本,眨眼间卖完,完全不够用。
朱家书坊紧急赶印了五千本出来,又倾销一空。
最后断断续续印了大约有两万册,才勉强够用,连一些文人墨客,都因为这股风潮,入了季修的坑。
文人之中,有不努力却想着天上掉馅饼的懒货,也有勤恳学习心思单纯的一根筋书生。
后者很大一部分,看似木讷冷静
,可心里也在向往这个时代十分稀少的美满爱情。
于是有人对清波散人大肆抨击,也有人作诗题词地赞扬清波散人笔下作品。
两拨读者唇枪舌战,各有不一意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喜爱他的人更多,等到事件平息,清波散人这个名号,在话本界,也算是一炮打响了。
有热情的读者灵机一动,根据清波散人这个别号,找到了清波巷去,想要找出清波散人的真面目,当面表示爱意。
季修得到消息,先一步带着家人离开了清波巷,搬去了新宅子。
这是季家倾全部家财买下的二进宅子,更靠近皇宫,清幽美丽。
好在季修的的第二篇话本也出版了,后续又有银两送来,家里才不缺花销。
第二篇话本,季修不作多想,更加直接,将自身的故事搬上了话本。
农家子上京赶考,得公主看中,赐为驸马……
多么常见的话本故事?
很多喜欢意淫的书生,最爱的就是这类故事。
要是胆大一点的,还敢写家里早有娇妻,公主不嫌弃,愿意二女侍一夫,做状元郎的娥皇女英。
一开始,大家看见清波散人有新话本上市,满怀期待地买回家看,看见名字就叫《状元和驸马》,还以为这又是一片落了俗套的话本故事。
可是季修笔下的故事,却超出了大众的预期。
他写出来的话本,比起自身,更接近与前世的故事,或者说,更接近于陈世美的故事。
公主在话本里,不再是善解人意、大方贤惠的权利代名词,而是成了催命的存在。
她享有世上最尊贵的权利,要什么有什么,想要哪个平民百姓死,那个人就肯定活不过第二天。
当然,话本里的状元郎,也不是好东西。
他抛妻弃子,贬妻为妾,还放任公主追杀糟糠之妻,实在没有一点男人的样子。
最后,状元郎死了,公主青灯古佛,就成了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同时,这本话本的世上,还引发起了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虽然没有那么明显,写得是前朝公主,但是京城就那么大,权贵官员彼此都认识,谁还不知道谁啊。
话本一上市,就让人联想起了那位对状元郎执着不悔的东珠公主。
东珠公主,自然也联想到了。
第141章
京城刮起的话本热, 作为贵女中身份最高的东珠公主,自然也是看到过的。
老实说,就算是以东珠公主身份之尊贵,在看到第一篇话本时, 也曾为里面的情节动容。
若是状元郎愿意做她的书生……
她想, 她是愿意放弃效仿姑母惠阳长公主, 空置三千儿郎, 只要他一人的。
东珠公主难得的少女情动, 每日抱着话本,幻想下嫁状元郎之后,两人琴瑟和鸣、恩爱无比的夫妻生活。
可惜,皇位之争随着时间越来越火热化。
她因为早已暗中投靠了二皇子, 要帮二皇子争权,没空去见状元郎……
听说清波散人的第二本话本要上市了, 东珠公主早几天收到消息, 特意派人早早守在朱家书坊, 买回来解闷,一收到话本, 便满意地看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 东珠公主脸色铁青,“砰”一声将话本甩出去, 将博古架上的瓷器也砸下去,碎了一地。。
“公主?”几个宫女匆匆忙忙跑进来,神情惊慌,“怎么了?”
东珠公主眼神冷冷地盯着地上的话本,没有搭话。
宫女对视一眼,预感不妙, 也不敢再发出声音,噤若寒蝉,小心翼翼蹲下身,伸出手,试探地去捡起话本,收拾瓷器碎片。
“公主。”其中一名宫女大着胆子,翻了话本两页,将话本送回东珠公主面前的桌前。
东珠公主脸色可怕,眼神阴冷,瞪着话本,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对下人发脾气。
她咬牙切齿,声线暴怒:“立刻!派人!将写话本的清波散人杀了!立刻!”
宫女一惊,连忙领命,去外面传唤侍卫,传递公主的命令。
一刻钟后,宫门处,有人神色肃杀,手持公主令牌要出宫。
守门将领看了来人一眼,若无其事地放了人出去。等对方走远,眼神一变,紧急派人去东宫通知。
又半刻钟,一辆东宫马车从宫门出宫。
对于东珠公主和季修的纠葛,太子最了解不过,当时季修投靠于他,就是为了找到人脉保护妻儿,躲避东珠公主的人追杀。
太子有一段时间甚至十分感激东珠公主,因为是她的所作所为,才将季修这样可靠的幕僚送到他面前
。
别看他现在势力大了,手下多出许多能人贤臣,可是在他心里,最看重最信任的臣子,还是在他当年势弱时就前来投靠,为他出谋划策的季修。
两人比起君臣,更像平辈论交的好友。
他也知道季修这段时间自号清波散人,写了几篇话本的事。
不过他政务繁忙,没时间看话本,不知道里面讲述了什么故事,所以也就不知道东珠公主派人出宫是为了什么事。
只是,就算不知道,也不妨碍太子提起精神戒备。
东珠公主和二皇子交好,以前不知道陷害过他多少次,就算没有季修一事,他也不会放过东珠公主。
能够破坏东珠公主的好事,他求之不得。
太子亲自出宫,查探公主所的人出门干什么。
很快,他新收的手下就查出消息,公主所的人要为难清波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