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从错木达父亲当了太师开始,瓦剌便又开始不安分起来,整合兵马,那些散漫的部落打的打拉拢的拉拢,竟然将王庭给压得死死的,自己一人独大,就开始侵犯起大周来。
要说起这个,国公前些年还在蓟州拼杀过。
这么多年来都拿那些瓦剌人没什么办法,打也打不死,如今浙江福建那边又屡屡被倭寇和海盗给侵入,倭患严重,朝廷也只好加派兵马,连陈老将军这样久不上阵的都给派了出去。
还以为有一场硬仗要打,现在却说抓住了错木达!
世子夫人手里的针线一下子不做了,针尖不小心扎进肉里都没知觉,反而还怔怔的问:“当真?”
世子夫人立即便看向了女儿发怔。
徐游也忍不住动容。
如果真是这样,那卫敏斋跟楚庭川,这两个人可真是要风光无限了。
她莫名想起朱元来。
这两个人不管怎么样,对朱元都是极有心的。
而这两个人偏偏还都是一时俊杰。
可他们怎么就能看得上朱元这种出身低贱的人?
她心里堵了一口气,原先听说婚事不成的那点茫然和可惜全都不见了,换做了无穷无尽的不甘。
她自问处处都比别人强,可是到如今,那些不如她的人呢却一个个都走到了她的前头。
不说别人,连钱嵘那个蠢货都能在她跟前扬眉吐气了。
她说不出话来。
世子夫人正要问仔细一点,就听见说是二少爷那边出了事。
她最近被闹得实在是有些疲倦了,听见二儿子那边又有事,下意识竟然先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过了片刻才问:“又怎么了?”
徐妈妈亲自进来回她的话,支支吾吾的说徐二少爷不见了。
不见了?
世子夫人怔住,不可置信的问:“什么叫做不见了?”
人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摇摇欲坠险些要站不稳。
一家的人都惊动了,连正跟老太太回话的徐兆海也得了消息跑出来,急匆匆的审问了跟着徐二少爷的那些随从下人,问他们到底怎么回事。
那些下人们自己也吓得半死,痘痘所说的说今天天气好,二少爷说要出去走走,便要小司们伺候着出了门,去了宝鼎楼吃茶,又支使随从们去买书画点心。
等到他们东西买齐全了回去,却没再见到二少爷,他们等了会儿才慌起来,四处找过了都没见到影子,才回来禀报了。
徐兆海觉得头皮有些痛,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自来就是个端方的性子,这回被贺二算计的事,他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什么错事也没做,是贺二非得以死相逼,还给他点了迷香,掐准了时机回了府,让贺坤撞了个正着。
家里也知道徐二委屈。
更知道这件事是由徐游带出来的。
可是一来是圣上已经下旨赐婚,金口玉言没的更改,二来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为了这事儿真的就把徐游也逼死。
就只能委屈儿子了。
谁知道他听说家里不仅要如约给她娶贺二,还要先抬进两个妾来,竟跑了。
这跑又能跑到哪儿去?
徐兆海顿时满脑门子官司,急的嘴巴上都起了一圈燎泡。
世子夫人就更不必说,更是哭的眼睛都快瞎了。
儿子自来是个省心的,又没出过远门,现在跑了,他什么都没有,又能跑到哪里去‘?
别真的出了城去了哪儿,碰上了匪盗,那可真是……
徐家乱成了一团。
而徐家乱糟糟的同时,也不影响卫敏斋的飞黄腾达。
因为在抓捕错木达一事上的突出,嘉平帝龙心大悦,亲口升了他的官儿,让他当了锦衣卫的镇府。
镇府啊,他这么大的年纪的时候,锦衣卫另一位镇府还在经历上熬着呢,一时之间卫家的门槛险些都要被媒人给踏破了。
卫家风光无限。
要是放在往常,这些热闹也跟徐家挨不上什么关系,可是到现在,卫家越是好,卫敏斋越是显贵,徐家的人心里越是难受。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说到底还是卫敏斋跟朱元来。
徐游搅碎了好几条帕子,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衣服悬在身上空空荡荡的,等到宫里传出来正式的旨意,册封五皇子为信王的时候,她苍白着脸,坐在英国公夫人身边,终于脸色灰败到了极点。
英国公夫人自己也心绪不宁。
哪怕这次徐兆海也在擒拿错木达一事上出力,一同受了封赏,她这心里也仍旧是不安的。
第561章 依靠
圣人一共就这么几个儿子,最受宠爱的四皇子死了,倒是把原本不显眼的五皇子彻底给凸显了出来。
年纪和养在卫皇后跟前就已经是极大的优势了,现在又是诸位兄弟里头第一个封王的,这其中意味着什么,简直不必再去细想。
徐游闭着眼睛,觉得心脏跳得飞快。
而此时此刻的卫皇后也兴奋的不知如何是好,对着太后抿着唇喜气洋洋:“媳妇儿想着,既要开府了,身边也总得有个知道冷热的人……”
卫皇后自来知道自己能教养楚庭川是占了个大便宜的,这个孩子自小就有主意,懂事得令人心疼。
可没料到回报竟然来的这样的快。
如今楚庭川已经封王,而其他皇子当中就算是最大的六皇子,也比他小了足足三岁多,这么一来,其实已经被他甩的远远地了。
太后却咳嗽了一声,微微眯了眼睛看她一眼:“不必了。”
卫皇后的话头一下子被截住了,一时有些无措,不明白为什么太后会反对,她说的明明就是正事啊。
算起来,楚庭川也已经十六了,册立正妃是很寻常的事。
尤其是现在他又已经封了王。
卫皇后是属意自家的女孩子的-----说到底她姓卫,总得替自家人想想,还有,若是结了亲事,那就是亲上加亲了。
太后摇了摇头,见她一门心思的张罗这个,便皱眉道:“这事儿你也想插手?皇帝那边让你去办了?”
卫皇后一时怔住。
从静安公主出事开始,她跟嘉平帝之间的关系就缓和了下来,以至于她一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太后的意思。
等到过了一刻,她才明白太后在说什么-----嘉平帝如此信任卫敏斋,给了他无限荣宠,卫家要是还想再给楚庭川塞一个王妃的话,那卫家成了什么了?
太后知道她是听明白了,便干脆将话挑明:“庭川自己争气,那是他的本事,他既是个不用人操心的性子,那是最好,他有自己的打算,你便安安稳稳的,便是最好了。”
否则多做什么都是添乱。
正说着,嘉平帝就带着楚庭川过来,互相行了礼之后,嘉平帝坐在太后边上,跟太后说起来:“这些天也着实辛苦了,让他过来给您磕个头,也没白费了您一番教养。”
太后仔细看了楚庭川一眼,她是真心喜欢这个孩子,皇帝幼年就登基,从早到晚都有学不完的功课,数不完的课业,她作为太后,又得垂帘听政顾着前朝,还得担惊受怕的怕儿子的几个叔叔抓住什么把柄闹起来,对着儿子就没有放松过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样,彼此不像是母子,反倒是更像师傅和学生。
到后来,后悔也晚了。
皇帝心中恐怕徐东英也比她这个母亲来的更亲近些。
可是楚庭川不同,恭妃是她宫里出去的,是她提携起来的,也是她坚持,楚庭川才有了身份。
这个孩子自小天然就对她带着一股尊敬和亲昵。
而最难得的是,他是嘉平帝这些孩子里头最有样子的,因为不是一味娇宠,受了些磋磨,反而成长得更加的好。
他甚至会比现在的嘉平帝还要合格。
嘉平帝实在是太任性了。
可这种任性是环境使然,当初那样高压的环境下,对于一个六七岁孩子的成长来说,原本就是极不正常的。
太后收回这些思绪,笑了一声,很自然的道:“那也是因为皇帝你生的好,底子好了,修剪修剪枝叶,便冒出了头。”
嘉平帝难得脸上带了些温煦的笑意:“皇后也费心了。”
在先帝手里束手无策的瓦剌,现在竟然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一个堂堂太师就这么折在了京城,嘉平帝真是想想就忍不住要大笑三声。
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多少人看不上他,觉得他不过是个黄口小儿,这皇帝到时候还是得换人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