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门贵嫁(150)

当然最有利的竞争者当然是盛贵妃的外甥女,京城明珠朱曦。

不过现在不是了。

卫皇后垂下眼睑遮住眼里的那一抹嘲笑。

也不知道这位京城明珠甘不甘心被人遮住光彩,也不知道盛贵妃到时候心里会如何想-----明面上可都得叫外甥女儿呢。

太后静默了一瞬,看了卫皇后一眼。

她当然知道卫皇后此举背后的深意,她也乐意抬举朱元打压朱曦,帮助卫皇后打压盛贵妃。

可是这不代表她想把朱元推进火坑里去。

长乐脾气不好,跟朱曦感情又极好,如果贸然更改伴读人选,送朱元去她身边,只怕她公主脾气发起来,不知道要怎么折腾人。

“罢了。”太后示意朱元过自己身边来,执起她的手拍了拍:“这丫头初来乍到,当伴读只怕跟不上长乐的学业,到时候反倒不美,哀家倒是觉得安乐不错。”

安乐公主乃是德妃所出,倒是个温和的性子。

卫皇后怔了怔,知道太后的意思,没有再跟她争执。

太后便笑着问朱元:“你愿不愿意时常进宫来,陪哀家做个伴儿?”

朱元后退一步端端正正跪在了太后跟前。

这位朱姑娘倒是个会打蛇随棍上的,苏嬷嬷心里有了数,知道这怕是个人精,不着痕迹的打量了她一眼,猜她还会提什么要求。

不过这是人家娘亲之前结下来的善缘,她这个女儿当然可以享福,这也没什么好拈酸的。

太后笑容满面。

卫皇后面带讥讽。

朱元端端正正的朝着太后磕了头,抬起头平视前方,坦荡的望着太后的眼睛摇头:“太后娘娘,臣女不求荣华富贵,只想要求太后娘娘还我母亲一个公道。”

满殿寂静。

卫皇后皱起眉头-----付氏要公道?什么公道?

死了妻子再娶,虽然没有到一年没守妻孝,可是天底下这么做的男人多了去了,男权当道,谁还会真的为了这事儿去难为自己?

还是要告朱正松不慈?

毕竟是扔在老家许多年,听小五的意思,好似在老家过的还很艰难。

可是就算是这样,也有些没有分寸-----跟太后告有什么用?

谁不知道太后管皇帝太严,以至于母子之间早有嫌隙?太后根本管不了外朝的事儿,更别提朱正松是正经的朝廷官员。

她要是插手了,皇帝会怎么想?

何况这天下以子告父,那是大不敬,没有好下场的,文官们的唾沫都能淹死你。

小丫头到底是太年轻了。

太后默了默,看向朱元问她:“你说给你母亲讨个公道?”

见朱元点头,太后又问她:“什么公道?”

小姑娘的脊背挺的笔直,好像是一竿翠竹,眼睛里也透着坚毅,太后眯了眯眼睛,淡淡的说:“你要知道,今儿这话传出去,咱们大周是以孝治天下,但凡是你有半点错漏,你的一生便毁了。”

苏嬷嬷震惊的抬了抬下巴,看着朱元有些回不过神来。

这姑娘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

“我母亲死于非命,被人谋害,死不瞑目……”朱元两只手撑在地上,重重又给太后磕了个头,眼泪终于从眼眶中掉下来:“请太后替我母亲伸冤!”

死于非命、被人谋害……好重的字眼,卫皇后正色起来,坐直了身子收起了看好戏的姿态,望着朱元一时没有出声。

太后也收起笑脸,盯着朱元看了一会儿,才问她:“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又知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朱家跟盛家联姻。

现在朱元的继母还是盛贵妃的亲妹妹。

满朝上下,朱元如果要去求其他人来管这件事,大约也的确不会有这么不长眼的人替她伸张正义。

除非是直接去找皇帝。

可是皇帝会听吗?

他不会。

所以朱元才找到了这里。

太后眼里有了波澜-----端意温柔谨慎,谦和慈悲,怎么能生的出这样机关算尽的女儿?

“怎么回事?”太后最终单手敲了敲黄梨木桌子,叫朱元说下去:“说来哀家听听。”

苏嬷嬷诧异看了太后一眼。

太后真的打算管吗?

的确,这件事若是太后不管的话,朝中再没有人任何能管这件事的人了,朱姑娘找人倒是找的极为精准。

朱元跪在地上,重新将脊背挺直,一字一顿没有迟疑:“朱正松在我母亲临盆之际,利用收买了的我母亲的贴身丫头,在我母亲生产之后动了手脚,给我母亲喂了活血化瘀的红花,我母亲才死了。”

殿中再次寂静。

听起来真是叫人难以相信,这世上真有如此凉薄的男人吗?妻子在替他挣命生孩子,他在背后收买妻子得力的下人谋害妻子,转瞬就把孩子给了别的女人养,想想就叫人脊背发凉。

第209章 天子

“这都是你一面之词。”卫皇后率先出声,若有所思看了她一眼:“凡事都讲究证据,你父亲还是朝廷命官,哪怕尊贵如太后,也不能凭借你三言两语就贸然帮你。”

这是大实话。

后宫不能插手前朝的事,这本来就已经是大周朝约定俗成的规矩。

太后如果要帮朱元,那就得征询皇帝的意见。

而在这之前,当然得要有足够的证据,否则贸然开口,最后又没有这回事,那可事关盛贵妃的妹夫妹妹。

太后嗯了一声。

苏嬷嬷在心里摇了摇头,付氏的死她也有点印象,时间都过去八九年了吧?这么长的时间了,还能有什么证据留下来?

朱元凭借着一张嘴,怎能够叫人信服?

卫皇后也叹了口气有些怜悯的看着朱元:“你若是聪明的,这些话就当从来没说过,太后娘娘喜欢你,看在你娘亲的面上,以后你成了安乐公主的伴读,你的日子自然会好过,也会有一个好前程。”

朱元却摇头,直直的目视前方不卑不亢的说:“我有证据。”

有证据?

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能弄到什么证据?

朱正松若是真的要杀妻,定然该把所有的痕迹都抹平了,那时候朱元才五岁,她能知道什么能记得什么?

时隔这么多年过去,能找到的证据只怕也已经不算证据了。

太后按下心里汹涌澎湃的心绪,脸上神情淡淡:“你有什么证据?”

“害我母亲的那个丫头叫秋娘,现在在我的手里。”朱元面不改色,神态冷静得简直有些过分:“她是伺候我母亲的旧人,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盛家的别庄里,前些天才被我找到。她已经招认了,手里还有我父亲收买并且杀害稳婆的证据。”

……卫皇后神情莫测看着面前跪得笔直的姑娘,心里说不清此刻是什么想法-----竟然是真的有备而来,一个十三岁的姑娘,做得到这个地步……

真是天赋异禀啊。

太后哦了一声,看着朱元的眼神深邃:“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还有。”朱元抬起眼睛看着太后:“如今号称朱家大少爷、盛氏嫡子的朱景先,他是我母亲的孩子,是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因为我已经发觉当年的隐秘,朱正松想要利用他的性命来要挟我,不许我进宫替您治病,为的就是怕我会跟您告密,让您替我主持公道!”

……卫皇后再次震惊,眯着眼睛看着面前的朱元惊疑不定。

朱元是在说书吗?

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荒唐的事?

不是说付氏当初是一尸两命吗?原来还是生下了儿子?

朱正松也是,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话,他到底是什么心态,为什么会把这个孩子归于盛氏的名下?

这件事应当没有什么错了,朱元不是因为朱正松的冷待才攀诬他,逻辑这么缜密,涉及的人这么多,当年的细节都能说的清楚,这件事应当十有八九是真的。

那么也就是说,朱正松为了娶盛家的女儿,杀了自己的妻子。

这可真是……

“你什么时候知道的这些事?”太后沉沉看了她一眼:“现在那些人都在哪里?”

朱元没有躲避,看着太后忽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哽咽:“年前的时候,听见老家的三婶跟京城派去的人说话的时候听出了些端倪……后来我三婶也亲口承认过,他们扶灵回老家下葬,只有我母亲的尸体,并没有我弟弟的……”

太后看着她,半响才说:“起来罢。”又回头指着苏嬷嬷:“你去,问问圣上如今在何处,就说哀家有事要同他商量。”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