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立时注意到了,把脑袋凑过来,“弄裙子上了,不行,去厕所冲冲。”
中途离席到洗手间,我关上门,在洗手台前,按压下洗手液,一点点涂抹到裙摆上残留的印记上,双手使劲揉搓反复清洗。
一会儿的功夫,回到座位,拿起高脚杯将剩余的可乐仰头一饮而尽,用纸巾蹭了下嘴。
席间谈话气氛融洽,散席后从饭店走出,围着交谈了一阵,不久间各自道别,尽数怏怏离去。
☆、爷孙恋,张姨,放学,梳头,垃圾箱
01
我妈正用手机浏览新闻,被一条讯息吸引住,像强迫症一样,逐字逐句轻声读出来,一声惊呼,“我的天呐!”
我歪在床上的被窝垛看书,汗颜地制止,“别一惊一乍的……”
母亲用惊呆的眼神,抬头望着我,“你知道台湾的爷孙恋吗?”
我不以为意,“知道啊。”
“你说好好一个年轻女孩,非跟个糟老头子在一块,长得还那么猥琐难看,图他什么呢?有钱?还是青春叛逆期,与父母对抗报复的心里?要是个年轻女孩容易被那种三四十岁的成熟男人吸引,可以理解,这种完全就是匪夷所思。”
“我其实挺理解那女孩的心理的……”
此话一出,她反应犹大,“这还能理解?!”
我疲累地解释,“你只看见媒体掐头去尾片面的报道和耸动标题了,没顾得上了解她自身家庭的原委始末和她说出的只言片语吧。只关注惊天动地的结果了,却从不去探究甚至反思为什么形成的。了解一个人的过去,才能理解一个人的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当你不理解她人婚姻的选择时,如果不是因为钱的话,那就去看看她早年的家庭成长经历,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了。但凡子女有出格的婚姻,或者说每段有违常人的感情背后,都有一个破碎的家庭。妈,你就看一个人早年的经历,你都能猜到她以后会找什么样的伴侣。”
“这女孩过去怎么了?”
“从她出生起,父母就分居了,唯一听见父母在电话中吵架的声音,是她十岁那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也早改嫁,又生了个孩子,与女孩的关系形同陌路,而有监护权的父亲生活中又拒绝沟通,十三岁就自杀未遂过。我觉得她心里创伤很大,很渴望能被人关怀,却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人,看她的只言片语中,她说从对方身上找到家的感觉。一般父母离异去世家庭的孩子心里都没有安全感,大多喜欢年龄大的。这样的女孩,在她最脆弱最需要关爱时,突然有个人出现在她面前,稍微对她好点,就死心塌地了。她自身的家庭一直没有得到过完整亲情的爱,心里上的缺失,会寄希望于感情上弥补,只要有人爱自己,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这个过程像是寻找救命稻草般的盲目。这样经历的人,会极度依赖一个人,心里创伤越是大,出轨率就越低,因为对方不能没有你。”
“我说呢。”母亲低头扫了几眼报道,又抬头看我,“我看这个女孩家里人,要跟她断绝关系。”
“她家长指责孩子的时候,应该先反思反思自己在孩子年幼时,做了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所有人都在质问你怎么这样,没人在乎你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造成的。恰恰是她自身的家庭破碎带给她的伤害,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内心的创伤和性格的缺陷是永远都弥补不了的,那是一辈子的伤疤……”
“我记得我们单位的一个比我大很多的女同事,和老公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吵架,后来和丈夫离异,她女儿那时候就说以后坚决不结婚,她女儿也没有食言,果然后来没有结婚,一直跟随母亲生活。若干年以后,开始照顾已小脑萎缩的母亲,为此不得不辞去工作,她母亲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总说女儿的不是,说女儿吃自己喝自己的,时间久了,女儿就在家里上吊自杀了。”
我无奈叹息,“唉,这父母当的,简直是无知……孩子对婚姻的态度,来自于父母对她的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父母关系不太好的家庭的孩子,对感情的态度会比较极端,要么对感情看待的特别重,要么对婚姻彻底绝望了死心了,根本不想结婚。本来家庭离异的孩子就内心敏感,她妈妈总用言语刺激更是……”
“嘶,我想起还有一个我们单位的,有个女同事的儿子找了个离异带孩子的女人,把他妈气的够呛。都说这儿子长得瘦瘦的,挺精神的一个小伙子又未婚,干嘛非要找个比他大很多,还离异带孩子的女人,单位里大伙都想不通。”母亲眉头紧蹙纳闷不解又惋惜。
“那他爸呢?是不是离异,他父亲常年在他身边吗,或是还健在吗?”
“早些年他妈说是找了个华侨,光顾着跟别人炫耀了,连单位门口修车的都知道,可这华侨也不回家,也没见过这人,后来儿子找了个离异带孩子的老婆,她气不顺,早早就走了。”
我听到这里,“他妈怕是小三外室吧,早些年给人家当小三二奶的都是这类人吧?在贫穷落后时,这类人内心自卑虚荣心极强,自视甚高,崇洋媚外又目光短浅,携外人在自己国人面前炫耀优越高人一等,狭洋自重,多不要脸这种人!光顾着在人前炫耀了,没想过儿子心理有什么缺失……父母离异或者早逝的,情感上有缺失的,如若自己不够强大,大多喜欢年龄大的。”
“恋母情结!”
我无奈哀叹,“不是恋母情结,是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而生活中看似最亲近的妈又是一个活在条条框框的人,跟自己不是一类人,甚至还有很多隔阂,也无法理解自己,更不要说如何心灵沟通。心里的缺失会在婚姻的选择上显现出来,所以找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他心里才有安全感。要是父母都在身边,家庭幸福,儿子会找离异带孩子的吗?他妈妈自己种下的因,还怪罪孩子给她结出这样的果来……我自己亲身经历过一遍,所以我太了解家庭对一个人内心的影响到底多大,但是很多做父母的,永远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理解孩子一生难以逃脱家庭潜移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同事也是,无知就别总发表意见,他们应该多看看心理学的书就明白为什么了。”
“婚姻的选择,不好说,有人是因为钱,有人是因为容貌在一起的。”
“那都是最肤浅的择偶标准,还有人是因为家庭经历才在一起的。”
“细说。”
“像爷孙恋和你们单位同事的儿子都是啊,就是人心里面缺什么,就去找什么。妈,你知道那些为情自杀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吗?”
母亲怔怔的瞅着我,顾不得思考便脱口而出,“什么样的人?”
“为情自杀的人,大多出自一个破碎的家庭,或是父母感情不好,自身历尽坎坷,把心里的缺失全然寄望执着于感情上,像是抱住唯一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当这根救命稻草要失去的时候,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失去就失无所失了,自身一无所有,才会不顾一切吧。”
母亲说话不过脑子,“对,这倒是。你缺少什么,就找互补的,这不都这样嘛。”
“我不是说性格,我是说心里的缺失。只有了解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经历决定性格。比如说,男人找年龄大或是脾气厉害的老婆,有很多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早逝。包括同性恋也是,好多同性恋,有的人是天生基因里带的,有的人是后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这种,主要是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大多是家庭破裂不和睦,父母吵架,自己心里有伤痛,作为男人又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自己承担不了责任,女孩还可以逃避,去依附另一半,男人怎么办,所以他只能找一个更强大的同性男人做依附,在两个人的关系中,他自己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扮演偏弱势一些的角色了。”
说完,我妈怔怔的久久瞧着我,又消化着继续低头看手机。
久久后,我故而感同身受的被勾起童年在自己身上曾上演过的一段积满尘埃的小插曲,往事如烟般在思绪中游走回放。
小时候家庭矛盾,我妈十天里有八天和我爸吵架,我耳畔经常迎来声嘶力竭的争吵声,成了我童年时的阴影。小学三四年级时,经历了父母离婚的创伤,对我冲击很大,我大概是我们班里最早父母离异的,那段时间我精神上极其脆弱,性格变得自闭,身边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对象,还记得那段时间不与同学交流,常常冒冒失失,脸皮又薄又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