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番外(119)

作者:雁过寒潭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李家的牵线下,梁少龙与大马和新加坡的很多华商碰面,不但考察了橡胶园情况,谈妥了他自家棉布的生意,顺便还帮罗夏至的制碱厂开拓了一下出口贸易,顺利地都出乎他自己的预料。

对于梁少龙做生意的天赋,顾翰林倒是有个一针见血地评论:有些人,你看到他就想和他交朋友,喝一次酒就想和他交心,哪怕语言不通都不是妨碍。而且他运气极佳,投资什么都会发财。

梁少龙就是那样性格的人。

虽然出身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他自身的性格却是一片磊落光明,光风霁月,让人忍不住地想要靠近,产生信任。

比起罗夏至这种自带历史知识“金手指”的人,他这样的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商业奇才”吧。

“梁少龙要是再努力些,说不定能把纯碱卖到日本去呢。”

罗夏至半开着玩笑说道。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参加完今年在美国举办万国博览会后,真的有日本厂商联系到了他们,大批量地将“海王碱”采购回了日本——当然,在外头包上了“日本制”的包装。

在回上海之前,罗夏至和樊东篱敲定了要开设化工厂的计划。同样也是在塘沽地区,先开设一间主要生产硫酸铵、硫酸铔的大型化工工厂。

由罗夏至负责到江浙沪和广东地区筹措资金,樊东篱这边派人去美国和英国采购机器和学习技术,引进人才。

如果顺利的话,三年之内就能够投产。届时就能实现硫酸、硝酸,硫酸铔乃至化肥的国产化。

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而言,化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水灾、旱灾之后,受灾地区需要大量的化肥来填补肥力的空白。

而就罗夏至所知,在之后的几年里北方的甘肃、山东、河南将会发生严重的旱灾。导致北地千里,颗粒无收。而南方则是将面临黄河决口,淮水泛滥的灾祸。

民国政-府对外无能,对内腐-败,根本无法组织民众救援。他早一日将国产化肥生产出来,虽然于救灾无力,但是对百姓之后恢复生产还是有极大的裨益的。

就李家在广州那边得到的情报,其实从十多年前开始,外国商人就会在两广和福建地区,以免费赠送的形式推销所谓的“肥粉”给当地的农民。

虽然当地的政-府极力反对农民使用洋人肥粉,提前预警到了这样不但会造成白银大量外流,且本地农业可能落到被洋人操控的征兆。

但是三令五申之下,依然无法阻止当地农民,尤其是在珠江水灾后需要快速恢复生产的农民们,用相当于全副身家一半来购买外国肥料的情况——毕竟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土地上顺利长出粮食更加重要的事情了。

化肥国产化,刻不容缓!

谈妥了合作事宜,罗夏至等人去承德鼎鼎大名的避暑山庄游玩一番后,就快速返回上海了。

他的“七重天国际饭店”在九月中旬很快就要开业了,他要回去主持一切事宜。

说起在承德山庄游玩的时候,他们还遇到了一位“老熟人”。

罗夏至和顾翰林在罗汉堂喝茶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一个年纪和顾翰林相仿的年轻人,殷勤地为一名身穿白色洋装的女士又是打伞,又是扇扇子。那女士远看身材不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妙龄女郎,走进一看,起码六十有找,关键是——还是个外国人!

“哎呦,这北方的风气不比我们上海差到哪儿。你看,这‘外国软饭’,啧啧……”

罗夏至打开新买的靛蓝洒金竹扇,侧着脸对着顾翰林说悄悄话。

正在为他们倒茶的黎叶也转头快速看了一眼。

只见那个年轻的男人一边好言好语地安抚着年长的恋人坐下,一边转头对着寺里的小和尚破口大骂,那小和尚摸着脑袋委委屈屈地走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看什么看!”

那男人似乎也感觉到了他们这桌不怎么友善的视线,把黑洞洞的墨镜从鼻梁上摘了下来,朝着他们狐假虎威地叫到。

罗夏至在上海看惯了这种吃软饭的小白脸,很是不以为意地将头撇过一边,然后看到了顾翰林那条搁在大理石桌子上的胳膊,正在微微颤动,连拳头都不自觉地捏紧了。

“翰林?”

那小白脸呛了他们一声之后,露出了非常惊讶的表情。

“认识?”

罗夏至收起扇子,视线在他们两人之间来回晃动。

“你……他……”

那男人先是看到了顾翰林,露出一脸难以言喻的表情。然后又看到了他身边坐着的,一身西装革履,举手投足之间一派难掩贵气的罗夏至。最后居然做出了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在重新戴上墨镜之前,还特意朝顾翰林翻了一个白眼。

“达令,这里的茶水不好,风景也不好。我们换一个地方喝茶去吧。”

说着,他双手轻柔地扶上了那外国老妇的腰肢。

那外国女子一开始还有些不开心,不知道他附在她耳边三言两语说了些什么,女子在发出了几声很不符合她年龄段的“银铃般的笑声”后,任凭他拉着自己离开了罗汉堂,往外走去。

这时,刚才被他们赶出去的小和尚端着装了外国茶具的茶盘,懵懵懂懂地走了进来,在看到原本坐着的人不见后,露出了慌张的表情。

“小和尚,把那壶茶给我们拿来吧。”

罗夏至是看出来了,一定是刚才那外国女人要喝外国茶,这小和尚说没有,被那个男子给训斥了。

现在不知道那小和尚从哪里好不容易搞来了一套外国茶具和外国茶,结果茶送来了,人又不见了。

“谢谢施主,谢谢施主。”

小和尚“蹬蹬蹬”地飞快走了过来,踮起脚托起茶盘。黎叶急忙双手接了过了,放在桌子上,然后从兜里掏出几个银元,塞进他手里。

“多了给你买果子吃,去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菩萨一定保佑几位施主,不保佑刚才那个洋人和假洋人。”

小和尚双手合十,千恩万谢地走了,临走时候说的话把他们几个都逗笑了。连本来脸色阴沉着的顾翰林都忍不住莞尔。

“怎么,老情人?”

就刚才那几秒电光火石的功夫,罗夏至就品出了其中的道道。

对面相识不相认,不是“老情人”还能是谁?

顾翰林乜了他一眼,低下头笑了笑。

黎叶知道自己不能听这些,转身就出去了。

“对,他就是‘易盛’。”

他北上求学时候,在师范的同学,相恋后同居了三年的恋人,如今吃起了外国软饭。

什么叫做“物是人非”,这才叫做“物是人非”!

“他最后笑什么?”

罗夏至有些不解。

这位易先生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当年口口声声地说要和顾翰林双宿双飞,把他留在北平实习。转头赶到天津,娶了天津当地有名富豪的女儿。没多久老婆死了,很快又搭上了一个富婆。

现在看来,这是专业从事小白脸的工作了。

“他看到我一身布衣,但是你浑身贵气。就觉得我也是在吃软饭吧。”

顾翰林拿起茶杯,小啜一口。

“他觉得我们两个是‘半斤八两’,不过他卖给‘外国老女人’,我卖给‘中国小男人’。半斤八两,不过如此。”

“噗!”

一口茶水从罗夏至嘴里喷了出来,洒了一地。

“你这个‘前男友’……你是瞎了眼当初会看上他吧。”

“当年他也算是个‘进步青年’的。只不过后来家道中落,他实在吃不起苦,只能用联姻的方法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准。”

顾翰林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罗夏至也感慨地摇了摇头,拿起帽子准备离开。

他不知道的是,那段时间里顾翰林是如何的疯狂。

其实若不是刘家小姐得了肺痨夭折,就凭他寄给刘家的那些资料,刘家的大姑爷地位恐怕也保留不了多久。

这从后来他只能在外地寡妇和外国洋人之间打转就可见一斑。

这位易先生的前途,也就止步于此了。

回到上海,罗夏至首先就投入了国际饭店的高级员工面试工作中。

这间可以称得上是上海目前最摩登,最现代化的酒店,和其他的饭店不同之处有很多。其中最独特的一条便是——它的员工是面对全球招聘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