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品格(9)

作者:深巷有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一次,可以无梦到天明了。

四月芒种,檐下的燕子成双离去,殿内的青石板上黑压压跪了两排人。

明玉一身织金绛红大袖衫高坐殿上,手中托着一盏青瓷杯,额间赤金缠丝的金凤衔着一串珍珠,末尾的红宝石微微摇晃。

她有些漫不经心的开口:“何尚书这是做什么?韩侍郎不过是在朝会上弹劾了何吉一人,尚书就把整个户部都搬到宣室来了,嗯?”

何应臻叹了口气,似乎深以为然,“殿下说的是,原本也就是小孩不懂事,韩侍郎来跟老臣讲一声便是,非要闹到朝上,倒惹得殿下与陛下烦心,臣特意携户部上下前来告罪!”

说到后面几乎要流泪,他痛心疾首伏倒在地,身后一众官员也跟着拜倒,“臣等有罪!”

她侧了下头,不慌不忙的将茶盏递给寒碧,右臂撑在圈椅的扶手上,手背托腮。

“可不是,何大人家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就敢贩卖朝政信息,勾结狱卒,偷换死囚,本宫都不知道,你们何家的手都已经伸到刑部了?下一步,是不是就是这大明宫了?”

“殿下慎言,臣等万死不敢啊!”何应臻连忙冲她磕了个头,“殿下,那些都不过是下头的贱民小卒打着何吉的旗号,老臣管束不周,是臣之罪,臣也老了,这尚书之职,也是该让贤了。

“但是何吉年少,就请殿下看在臣也曾辅佐先帝多年,何吉又是年轻识浅被人利用,饶恕他吧!”

“我也很想饶他。”她似煞有介事的点头,施施然起身走到他面前,将袖中的一个折子递到他眼前。

“本宫也念着何大人先帝老臣的情分呢,不如,大人先看看韩侍郎这道没发到朝会上的奏折?”

何应臻一惊,抖着手展开奏折,不过一眼便出了一身冷汗。

明玉转过身,那折子她几乎已能倒背,那上面,字字句句,囊括着他何家上上下下,所有官员,条条罪状,俱都罗列清晰。

她随手接过寒碧递来的茶,果然,在她饮到第二口时,身后陡然传来了一道苍老的声音——

“臣老了,”他又给她磕了个头,“下个月是臣老母的周年祭,臣会和几位弟弟一起回乡祭祀,为家母尽孝……”

她浮了浮茶碗,却并不急着接话。

“但是,户部这些年来兢兢业业,黄河水患,山东大旱,荆楚洪灾,每一次的钱粮筹措都没有出过半点差池……”

薛行简表情不变,就听见旁边的萧启嘀咕了一声:“真是不要脸……”也不看看他们贪了多少……

她却似乎颇为赞同的点头,“何大人这几年确实辛苦了,尚书的人选我也早和陛下商量过,”她回头微笑着看了萧启一眼,萧启回以官方微笑,“也是何大人的门生,荆楚洪灾就是他带人解决的。”

何应臻心里咯噔一声。

明玉目光微凉,何家盘踞户部多年,临到此时竟还妄想霸占尚书的位置,她将茶碗搁到侍女手中的托盘上。

“宣张大人入殿。”

何应臻一愣,猛地脱力跌坐在地,张……张洛陵……

张洛陵不是一个人来的,何应臻看到他身后跟着三个中年官员,眼睛一闭,知道大势已去,萧明玉抽掉了他最后一张底牌……

何家连架空新任尚书的能力都没有了……

盛宴已经散去,新的演员要登场了……

她叹了一声,俯身将年迈的何应臻扶起,“老尚书宽心,何吉虽已被大理寺带走,好在不是死罪,赎出来便是了。”

老头子却抖得更厉害了,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是要他们把这些年贪的钱也吐出来,吐多少?吐到她满意为止……

与之交换的,是她会留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何家的清名……

老尚书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被身后的何家人扶着,颤巍巍的走出了宣室殿。

薛行简的目光落回明玉身上,弹劾的折子早如雪花一般送到了皇帝面前,何吉之罪,万死不为过,但死一个何吉,不过空出一个中书省的末等职位,而她要的,是何家嘴里的整个户部……

不过,他眼神一晃,却见旁边全程跪着充当背景板的韩俊臣终于起身,他站在明玉身旁,明玉扭头对他,“你那都写了些什么?逛青楼逛出一身花柳病都写进去了!”

韩俊臣微微一揖,“字数多了唬人,何尚书应该也没心情看到后面了。”

萧启又塞了几颗花生米,侧头对薛行简嘀咕,“看到没,那就是艳冠本朝文武的韩侍郎。”昔日公主府的家臣。

“户部尚书、侍郎、主事变动,你尽快协调好,”她这身往回走,“忙完这一阵,好好陪陪莬茵。昨儿南海刚进贡了套珍珠的头面,你带回去给她吧。”

他跟在她身后,“是。”

“还不走,是想跟陛下一起吃饭吗?”她眉头一挑,看着他道。

他一向知情识趣,“臣告退。”

薛行简:“臣……”

“天色不早了,”她忽然道,“薛大人不如留下用膳吧。”

他一滞,却听萧启接着开口道:“老师一起啊,小德子,让御膳房多加两个菜。”

“……是。”

御膳房的人速度很快。

薛行简挨着萧启坐下,明玉正坐在他对面。

他想起她今天看见皇帝带着他一块来宣室时眼中转瞬即逝的惊讶,而不过片刻,她对他客气地点点头,便移开了目光。

“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话吗?”

萧启颔首,“多听多看少说话。”

“不过,”萧启现在开口了,“阿姐既然握着证据,为什么不直接交给大理寺和刑部,法度公正,才可令天下顺服,不是吗?”

“提交给大理寺,然后呢?”

“刑部提审,三司结案。”

“那户部怎么办?”

“换人。”

“换谁?是换王家还是换李家?”

“就换阿姐今天举荐的人不可以吗?”

明玉深深看他一眼,“你也不是第一天上朝了,不知道满朝文官比东市场卖菜的大妈们还会打嘴仗吗?偌大的户部,谁都想要来分一杯羹。而打官司,一向是除女人生孩子外最耗时耗力的事情,还要平添许多变故。”

她给他夹了一块藕合,“有那个精力,发展一下农业,推动一下经济不好吗?”

“可是,”萧启皱眉,“这样的话,阿姐不怕何家卷土重来吗?”

明玉笑出声,“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老想着把事做绝呢?

“先生觉得呢?”

他闻言一愣,本能的抬头,她却并没有看他。

“何吉虽然面白心黑,何家却也有资质不错的子孙,”他眉头微敛,“殿下是给他们留后路,也是为朝廷揽才。何家不是朝廷的仇人,没有赶尽杀绝的必要,贤时用,不贤便黜。令朝臣既能保持警醒,也不忘朝廷仁德。”

明玉唇边笑意加深,她看向萧启,“你这声老师叫的可不亏。”

他心里咯噔一声,总觉得她这句是话里有话……

他垂下眼,这就是她留他用膳的目的吗?

这样想着,身后却抖的想起了内监的声音,他一愣,是安德——

“主子爷,殿下,何太妃来了。”

“哎呦,看我赶的,真不是时候!”何赛华扶着侍女的手挨着明玉坐下,“几日不见,明玉怎么又瘦了这么多。”

明玉笑而不语,何赛华接着道:“也是我的不是,光忙着后宫的事,家里面也没顾上,白给你和陛下添了这许多麻烦。”

萧启埋头吃饭,他垂眸不语。

何太妃再接再厉:“哀家晓得你跟驸马鹣鲽情深,但毕竟斯人已逝,你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儿。”

他愣了一下,市井流传的那些话,在这一刻才忽然都像真的了一样,公主府的三千面首,纸醉金迷的夜夜笙歌……

“哀家堂弟前不久刚从塞北带回几个不错的少年,不如我差人送到你府上,你好歹过个眼,挑两个称心的。”

她似乎笑了一声,“那就多谢太妃好意了。”

“诶诶,那我也不扰你们用膳了,下午我就让人把人给你送去。”

就差说句包君满意。

“太妃慢走。”

“姐。”

她回头。

“你身边是好几年都没人了,不如我让安德去内务府挑几个给你?”

明玉皮笑肉不笑:“你再多说一句,我就叫太妃把她侄女儿带进宫伴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