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渡山河(50)

作者:麦库姆斯先生 阅读记录 TXT下载

·

邹吾不知辛鸾的肚皮官司,于屏风后面拿着一顶帷帽走了出来,“小卓你这个嘴上无礼的毛病,什么时候能好好改一改?”

他今天还是一身沉稳的雅白,不过不再是之前的飞肩窄袖,而是换成了文人世子的长袍,腰间一抹宽裾的普兰腰带,比之前更显儒雅。

辛鸾微微抬头,任他帮着掠鬓整冠,不解地问,“不过我们若是走了,你就不怕官府顺藤摸瓜,牵连到这里吗?”

眼前这个娃娃从小少做杂役,自己连梳头都很勉强,邹吾帮他理了理没能整理好的小绺头发,漫声道,“我与卓吾在神京时从不曾联络过这里,放心,他们找不到的。”

辛鸾狐疑着抬起头。

卓吾却忽然叫道:“诶?哥!他居然没看出你改了形貌!”

辛鸾一愣,这才顺着他的话把散开的目光凝起,投到邹吾的脸上。

卓吾觑着他的神色,大呼小叫:“不是吧?你看不出我哥的脸变化了嘛?”

辛鸾这一瞧才发现邹吾的五官果然有了变动。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留意过邹吾的长相,可能眼前的人身材气质都太过不同,哪怕只看背影都能辨认得出,所以,他鬼使神差的,竟然也就一直都没有多留意他的五官。

他思绪电转,想着卓吾那惊为天人的好样貌,这才惊觉之前到现在,邹吾卓吾就没有一点点的相似,想来是从第一面始他就在易容,还不曾在他面前露过真面目。

·

邹吾倒是没解释,垂着头,迎着他目光展颜而笑。

随后一顶市女笠于辛鸾头顶盖上,薄薄的帔子窸窣落下,遮住他的视线,“这能让您放心些罢,我和弟弟都会有新的面孔,新的身份,任他们天罗地网,也抓不到我们。”

他的声音如此安全笃定,辛鸾被他蛊惑,一颗心不自觉得就放了下来。

而卓吾还在边吃边问他哥,“那个谁认识我,那我不用去了呗?我就去隔壁吃酒席去了。”

邹吾点点头,“不用你去,三个人太招耳目,你自行去吃你的。”

说着他拍了拍辛鸾的肩膀,自己举步就往外走,而辛鸾就跟被当场下蛊了一样,亦步亦趋地跟上。

卓吾摊坐在太师椅上见怪不怪:他实在了解他哥,外表一副君子腔调,从来和风细雨,但感召力时而像在传教,时而像个拍花子,辛鸾这等没脑子的小孩,给他一打,他一拍一个准儿。

也是走到门口,辛鸾看着门外人群呼笑熙攘,才察觉出不对,撩起眼前薄薄的帔纱,喊停了前面的人,不解问道:“这个帽子不是给女儿家带的嚒?怎么给我带?”

因为隔壁的喜事,此时满街都是肉香和酒香,邹吾不想他居然反应过来了,闻言挑眉回头。

“呦,小殿下。”

他振着袖走回几步,帮他把白纱落下,轻声促狭,“厨娘说你连鸡蛋、鹅蛋都分不出,你还知道这个呐?”

第33章 照身贴(3)

辛鸾这几日一直精神紧绷着,一副惶惶然如惊弓之鸟、不可终日的模样,邹吾看他神情,一时觉得可怜可爱,就随口开了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辛鸾也没防好好的正经人忽然说玩笑话,原本满腹的心事,被他一气,居然被气笑了,一时展颐间,整个人都跟着舒展了起来,而此时坊内行人络绎,邹吾搭着他的肩膀,轻轻一搂,“哎!小心!”

辛鸾这才注意到身后是正牵钩做戏的闲汉。此时坊内张灯结彩,人流络绎不绝,府墙外堆叠着一排一排的烧酒大瓮,每二十步就竖起一个灯轮架子,灯轮架子上面的每一角,都缀满了彩条红穗。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辛鸾隔着帷幕瞧着,此间百姓衣着已经与神京有几分不同,但也感慨邹吾介绍南阳时真是谦虚:这里看起来很是繁华富庶,可真不像个小地方。

“这不是在坊内吗?怎么也这么多人?”

辛鸾瞧着人流,就算隔壁喜事,这也实在不像是一家一户能招呼的亲朋人数。

“没见过这样热闹的场面罢?”

邹吾怕他听不见,微微侧身对他说话,“这是隔壁家在给大女儿送嫁,他家大摆流水席要吃个七天,早、中、晚三道,所有城里人都可以去吃,他们都是来凑热闹碰彩头来的。”

此时正快到正午的饭点,正能看见隔壁家正门大敞着,雕楣门户下人们正挨挨挤挤地打揖做好。

天衍国富民强,政治开明,多有妇人持门户,嫁女儿的更是一桩大喜事,但是还是少见女方家里也大操大办的。他们逆流而出,辛鸾奇道,“女方家吃流水,是南阳风土如此吗?”

“倒也不是,是红家三个闺女,个个宠得不得了,一定要给女儿撑这个排场。”

“那也要富户才能撑得起这个排场啊,南阳商贩都什么营生?”

“那可多了,南阳邻近丰山、鲵山、依轱山【1】,盛产玉石和药材,你没听过别的,青要山合该听过罢?它出女子的面药口脂,神京的贵妇女眷很爱用那个。”

青要山的面药辛鸾听过,他殿中的女官们总也买的。

辛鸾伸手一指,“那他家呢?他家中什么营生?”

邹吾没防备辛鸾在这里耍个小聪明,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算是护镖的吧。”

“哦……”

这话不尽实,甚至可以说的上含糊其辞,但辛鸾也算是摸清了邹吾的词令习惯,知道这大概又是一户游走于明暗两道的人家。不知道为什么,若是以前在神京时,他听到有人涉黑道,他大概会心生厌恶,可如今,他听闻这些事,只会在心里轻轻地叹息一声。

邹吾见他忽然停下脚步,还以为是看到别人家如此欢腾,想到了自己父亲薨逝未久触动了愁肠。他记得王庭时辛鸾是爱穿红、穿妃的,可这些日子,这个小孩儿却坚持穿白,想他远在南阳,连为自己守孝却也不能,邹吾也不由替他生出一分寂寥来。

他伸手去拉他,轻问,“怎么了?是想家了嚒?”

其实此时还在国丧期,神京上行下效,估计全城都死气沉沉不敢稍露欢颜,偏偏南阳这地方天高皇帝远,热闹得仿佛没有国主薨逝的事情一般。邹吾沉吟着缓缓道,“国丧期命诰四方,但这里乡泽小城,婚假、祭祀、饮酒、食肉,许多事情的礼数不如神京那般周全,也没有什么体统,你不要太介怀。”

“啊?什么?”辛鸾没防他忽然扯到这里,愣了一下神,反应过来又道,“……没关系。”

他跟上他的脚步,从人群里艰难地往外挤,“爹爹生前说过的,个人有个人的日子,王公贵胄也好,平头百姓也好,天下吏人若为他愁眉苦脸许久,这事儿反倒不美。古礼有出临后三日释服,服丧这种东西,他说他不看重的,也不用所有人都来。”

丧期重孝是王国应尽之礼,邹吾没想到辛鸾身为王族嫡脉居然能说出这番话来,更没想到天衍帝生前竟然言传身教到这个程度,迟疑了一下,轻声宛如叹息,“他是明君。”

“他是明君……”辛鸾抓着他的袖子,眨眨眼,“这个倒是。”

其实辛鸾现在觉得心情好多了,他刚才慢慢寻思过来,才明白邹吾带他办“照身贴”意味着什么:他将有一个崭新的合法身份了,不管之后如何盘查,他们一路关津都会顺顺利利、畅通无阻——这三天他在小院里都满心惶惶,颠沛流离四处追杀的日子他真的是够了,而邹吾这个准备简直一劳永逸、釜底抽薪,让他怎能不欣喜?

“所以我们现在要去哪里?”

“西市,”邹吾听出他的喜悦,也笑了,“别急,那人跑不了,出了大宁坊很快就到。”

·

千寻府是在大宁坊口第右起的第三家,他们顶着人流走出坊门,外面正是一条四方八达的十字街,街口标识清楚,可直通公廨、牌楼、东西两市等重要去处,但不知为何,此处本来宽敞可供五道马车并行,如今居然人流车马的堵住了。

“南阳街头可真热闹。”

“南阳是小城,可这儿的药材都是大宗生意,是要销往四地的。”

“你不是说这附近还产玉石?”

邹吾轻轻笑了,不是笑他无知,就只是宠溺的那种笑法,“玉可不是谁都能开采分销的,哪怕是原石也受着层层管制啊。”

上一篇:囚龙下一篇:殿下杀回来攻我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