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番外(35)

作者:九方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佑晚上特意挑了一件稳重的黑衣,穿得十分严肃,再配合着他一张漂亮脸蛋,瑞芳忍不住赞叹道:“咱们殿下走出去,那也是京城里一等一的好人物!”

杨佑笑了笑,接受了她的赞誉。

他带着自己的蟋蟀到了商洛府上,太常寺的官员都到了,还有几位其他官署的人也在,商洛为他一一介绍。

酒过三巡,便开始以虫会友。

商洛坐庄,让他们开局赌输赢。文人雅兴,本就不是冲着钱财而来,故而有人赌诗,有人赌月饼,有人赌文集。

能在朝中做官的,当年不是一甲头三名,就是二甲的进士,论起诗文风雅来,杨佑根本不能相比。好在各位大臣对他的蛐蛐儿很感兴趣,杨佑手上刚好还有几只上好的,便赌了一只蛐蛐。

杨佑是冲着交友的心思来的,也没下狠手,赢了几局之后便下场认输。商洛的蟋蟀大展雄风,被冠以将军的称号。斗完虫子,诸位又吃喝了一阵,宾主尽欢,好不快活。

此后,杨佑能感觉到,太常寺似乎承认了他,他和同僚之间话多了起来,时不时地还会约着出门喝酒。

当然,最隆重的当属商洛每旬举办的斗虫大会。

日子照旧过着,许多东西逐渐变得和以前不一样。

丽妃不再限制他的行为,也不再命令他的生活。

而当日交好的兄弟杨休,因为掌管内卫,不得与皇子朝臣私通,两人说的话越来越少。

内卫干的许多事情是见不得人的活儿,杨休更是投入了十足的热情去经营,神龙见首不见尾,杨佑有时会猛然想到,他们上一次说话,已经是很久之前了。

隔着群臣,两人目光 在空中偶然相会。

杨休的眼睛依旧清澈,少了几分闲适,多了很多他看不明白的东西。

杨佑能知道的是,最近有不少官员都被请去内卫喝了茶,有些还等不到回家就被扣在了内卫中,直接革职。

正常的朝官职位变动绝不是这样,绝不是以一己之私便判断去留。

可是杨佑也知道,杨休敢这么做,背后一定有着皇帝的授意。

他无法对自己的兄弟和父亲做出任何评价。

这是在用阴损的手段祸害朝纲,他们两人未必心知肚明,却是心甘情愿,互相利用。

他知道杨休的想法。

只要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可以消灭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得到想要的一切。

人的生命、力量都是有限的。

唯有最高的权力,是人世唯一能达到的无限。

似乎谁都不能抗拒它。

比起杨休,更让杨佑看不清的是七皇子杨伦。

杨伦性格温和,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懦弱。若是让杨佑用一句话评价他,杨佑以为,杨伦是一个畏畏缩缩的好人。

俊阳君有时会站在皇帝身后上朝,杨伦站在阶下看着他们,不知究竟会有什么感想。

在这皇宫里,似乎总有些扭曲的感情生发。

而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最后都会腐蚀溃烂,从根子里异变,直到变成不能见人的模样。

无论杨佑如何费解,齐国自有齐国运行的独特方式,不得不说,齐国在杨庭手里还苟延残喘了那么多年,可见祖宗基业之厚。

朝堂在各派的争斗中保持着诡异的平衡。

除了摩拳擦掌在朝政上蠢蠢欲动的各派,还有一大堆沉默的官员,他们或是装聋作哑,或是尸位素餐,或是搅和稀泥,就是不敢干正事。

杨佑看得多了,也才知道,原来朝堂里最不干正事的,就是他们太常寺。

当然,太常寺本来要干的正事也不多。

摊上这么个君主,大臣们议政的积极性也不高,还要被各党打压。

在太常寺混日子的人又以太常寺卿商洛就是其中翘楚。

商洛的个人经历十分传奇,他是齐国开国以来,屈指可数的几位连中三元的才子。在杨庭刚刚即位时进入内阁,后来被贤妃的父亲,也就是二皇子杨倜的外祖父林阁老硬生生挤走了。 商洛实是本朝为数不多的能干事的官员,就这样被发配到了太常寺,杨庭又不封禅泰山,连日常的春秋祭祀,农耕桑礼都敷衍了事,商洛能做什么?

他早年间曾经写过不少国策,而今只会写些莺莺燕燕的软糯词,带领着太常寺朝着混日子的方向越走越远。

杨佑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喜欢混日子还是装着喜欢混日子,总之为了极快地打入官场,投其所好地和他们一起混日子。

他成天遛鸟听曲儿,可谓和太常寺诸卿“臭味相投”。他的小娘子是太常寺长得最好看的鸟儿,商洛直接让他把小娘子挂在太常寺公署的屋檐下,供人欣赏。

他养的蟋蟀也是最凶狠的蟋蟀,常胜之名在官员中已经流传经久不息。

太常寺卿商洛,少卿杨佑,丞徐开霁,博士蒋凌,主簿卓信鸿,奉礼郎庞巢很快就在骊都声名鹊起,号称蛐蛐六君子。

商洛如今五十又四,正是知天命的年龄,估计余生都得耗在了太常寺,早就过了渴望浮名的年纪,他倒没什么。剩下几人全是三十岁之下的青年,竟然无一例外地对蛐蛐六君子的外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实乃近年来除了皇上的男宠之外的骊都又一大奇闻。

杨佑就这样在京城出了名。

杨佑虽为皇子,但完全没有架子,很得商洛欢心。商洛常常告诫他在朝上要谨言慎行,手把手地教他认完了各派的势力。

如今的太常寺,在蛐蛐六君子的努力工作下,更是成为了朝中官员混事的典范。

以前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混日子,好歹头上有大官和皇帝。

现在杨佑来了,诸位大臣巴不得他天天混日子,皇帝也不怪罪他。由杨佑牵头,一个网罗了齐国年轻官员的“混混”大网逐渐形成。

一开始杨佑根本没想到这茬,他天天和敖宸合计着三皇子要何时动手收拾四皇子,敖宸想等到冬衣发到士兵手上再把事情闹大,杨佑却想在一开始就遏制三皇子的行为,卖个人情给四皇子。

敖宸毫不掩饰自己的讽刺:“想得挺美。“

杨佑确实想得美,他从没有接受过继承人的教育,耳闻目睹都是后宫的弯弯绕绕,自己看书学的道理都是提纲挈领,真要落手他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真正的政事和真正的人,远远比书上复杂得多。

还没察觉到三皇子杨仁的动向,商洛就找上了他。

商洛之前办的以虫会友小有名气,便撺掇着杨佑成立一个官员间的斗蛐蛐组织,他是王爷,这种事情还是要有个地位高的领头人才对。

商洛一本正经地给杨佑勾画着未来的草图,他要规范蛐蛐之间的等级,不能让大蛐蛐打小蛐蛐,还要规定只能要诚信的官员来参加,不能赖账。

也不能像武惠妃的内侄都尉武聪一样,因为商洛的蛐蛐打败了他的蛐蛐,就把商洛的爱虫踩死了。

总之这是一件听起来很有趣,实际上很扯的事情,哪有官员带头享乐的?但是在太常寺全体人员的支持与热情下,商洛用他连中三元的斐然文采,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三千字《秋虫赋》,让杨佑掏钱包下了京城第一酒肆丹阳楼,连着三天邀请诸位官员畅饮达旦,举办了首届骊都斗蛐盛事。

杨佑钱是花出去了,也不知众官是瞧不起他们还是提前通了气,蒋凌亲自写的请帖,保证每个官员都送到了,却只有三个七八品的小吏前来丹阳楼。

好在都是爱蛐人士,大家都不甚在意浮名,纷纷就饲养蛐蛐的各种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庞巢本着王爷请客不要白不要的原则,把京师第一名妓白玉笙请来唱了一首歌。

九个人在丹阳楼玩了个肆意畅快。

只是苦了杨佑的钱包,连给敖宸买糕点的钱都差点没了。太常寺也不是什么肥差,他更是不想伸手向别人要钱,只好勒紧腰带苦兮兮地过了半个月。敖宸看着他瘦了几斤,都忍不住心疼道:“要不你就去和丽妃讲讲,要点钱撑过月底,到了月底你就有俸禄和赋税了。“

杨佑咬着牙没敢去和丽妃要钱,丽妃对他的要求是狡兔三窟,他一个窟窿没凿,还差点把自己搞得一穷二白。日子苦得连商洛都看不下去,在太常寺募捐了三十两纹银借给他,并且要他还九十两。

上一篇:残阳热下一篇:谁与渡山河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