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38)

知道这人皮薄,便不再打趣他,任由他呆立在旁自燃一会。自己则将木箱扶正,一封封往回捡信件,整整齐齐地放回其中。

这么多的书信中,有一些信件的边角已经泛黄,还有一些还很新,能闻到独特的墨香。

抚额呆立的荀彧听得这细微的响声,还以为糜荏打开了其中信件阅读,恨不得此时此刻,自己可以原地消失。

但他显然没有这个特殊能力,只能任由心中羞赧、懊恼、尴尬……将他整个人吞没殆尽。

这个箱子里,最早的信件还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当时他满腔心意无处诉说,辗转难眠之际,便于夜深人静时以笔代言,字字句句铺写心头旖旎。

后来,即便与子苏在一起了,这个习惯却也保留了下来。许许多多无法诉之于口的衷肠,在无数个深夜藏于张张信筏间,以墨香承载时光。

不知不觉,竟然已存了这么多的信。

秉持着“伸头一刀,缩头亦是一刀”的想法,他深吸一口气做好心理建设,放下右手蹲下来面对糜荏:“子苏你看……”

他的话语没有说尽,眼眸中的怀念与紧张已被诧异代替。

糜荏这会已将满地信件收回箱中,好整以暇笑道:“这些书信,我都可以拆开来看么?”

他非常尊重地用上了疑问句。

“……若我说不可以,”荀彧与他对视,目光轻微闪烁,“子苏便不会看么?”

糜荏叹了口气,将装满信件的木箱合上。

他将木箱递还给荀彧:“若是文若不希望我看,那我便不看。”

只是眼神还巴巴地瞧着木箱,不舍与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你这人,”灼热的绯红再度爬满荀彧脸颊,他自暴自弃地将箱子往糜荏怀里一塞,“看吧看吧,看完不准来笑我!……”

他的发丝微微凌乱,双目游移不定,白玉般的脸颊似火烧一般一直红到脖颈,心跳快得仿佛要从胸腔中撞出来。

也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慌忙起身逃出隔间。

就像被踩中尾巴的猫一样。

糜荏轻笑着,施施然捧着木箱起身。

他方才捡信件时顺便数了一下,一共有两百五十三封信件,也不知文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他们相识之初——谁会闲着没事,给一个刚认识不久、相交不深的人写信呢?

后来投身入他的帐下,大约也不可能。毕竟当时他与文若主要是合作关系,文若对于他们所想皆是直言不讳,没有半点隐瞒,没必要写信不寄。

是以,很可能是文若在意识到自己的爱慕心绪,却受限于各种缘由,无法表达之时。

五年时间,两百五十三封信件。平均下来,大约六、七日一封。

不算很频繁,亦不能算冷静。

却是彻底出乎糜荏的预料。

他的嘴角噙着一抹愉悦的微笑,珍而重之地捧着这个箱子,将它捧回房中。

荀彧刚坐在小桌边喝完一杯温茶,脸颊上的温度堪堪降下。

这么多年,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批写了未寄的信件究竟有几封,怎么就在今日不小心碰到在地上呢?

子苏不会觉得他是故意的吧?看完信件不会觉得他太痴缠吧?不会觉得他太过烦人吧……

他越想越觉得曾经的自己就是个傻的,当然现在的自己也不怎么聪明,不然怎么就会干出这样羞耻的事儿来呢?!

他一手抚着额头,下意识微弱□□:……荀彧啊荀彧,你做的这都是什么事儿!

“文若怎么还坐在这里,”熟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你穿的少,快去床上躺好。”

荀彧心中一紧:“子苏看完书信了么……”

“还没看,”糜荏将这令人羞耻的木箱放在桌上,捏捏他的手:“太凉了。”

才刚褪去的温度再次在他的脸上蜿蜒,荀彧不敢再看桌上木箱,冲动之下将人拉回床上。

“你的手也很凉,一起睡吧。”

糜荏顺势被他拉回床上,唇边溢出一抹轻笑:“呵。”

他将人摁在被窝里,一手拉着他的双手固定在上方,另一手慢慢悠悠解开他的衣襟。

“虽说小别胜新婚,文若倒也不必如此着急,我又不会辜负你的热情。”

荀彧又羞又恼:“放开唔……”话语未尽,悉数被吞没于口。

……

夜已经很深了。

天幕纷纷扬扬下着雪,万籁俱寂。

荀彧累了半宿,总算趴在温暖的被窝里睡着了。

糜荏便悄然起身,披上羊毛披风,在角落点起根蜡烛,翻看荀彧给他的信件。

这些信件没有被封起来,本就属于荀彧的私下记载,从来不打算寄给他。本来应当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封封放起来的,只是木箱被打翻之后,书信被全部打乱,他便先按着信封的久远程度排好,再打开看,仔细排布。

他先看的是信封已然泛黄的那一批。

随手打开一个,上书:

子苏亲鉴。吾已至乡中,平安顺遂。久不通函,至以为念……灯下顿首再拜。

中平元年,十月十三。

这正是当年他返回颍川迁族,在家乡写下的。

再打开一封,却是他被荀爽逼问,向荀爽承认自己对他的感情。

再打开一封,则是记录他第一次逗荀彧,与他牵手时的慌乱,无措,甜蜜。

……

糜荏摸索着这些信件,一点点回忆起他们当年的点点滴滴。

这些年在一起,荀彧给他的信件一直都很克制,很公事公办。他一直以为是这人不喜欢表达,原来不是。

——这其中就有好几封,要求糜荏不要再这般“英武”,他实在吃不消的信件。

糜荏挑眉。

侧首,温柔注视者床上安然酣然之人,慢慢笑了起来。

他的文若啊,总有千万种方法,令他每一日都再多爱他一些。

第九十四章

战事既定, 军饷就该发下去了。

如今各地战事吃紧,明年还要征讨袁绍与公孙瓒,国库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发放。糜荏干脆下令每人发五斤盐与一斤棉花, 令他们各自回家过年。

棉花可以缝进衣裳里活动,卖给富贵一些的人家换粮亦可。

至于食盐,去年这个时候糜荏下令朝廷成立制盐司,直接以海、湖水晒盐。当时士族们以为糜荏是要煮盐与盐商抢生意,结果朝廷仅是一个春、夏, 便制出数之不尽的食盐。

这一批一批的食盐不仅量大, 而且因为成本几乎为零, 卖价直接为市场上食盐的一半。投放之后,直接冲击到盐商的生意, 使得司隶及周围州郡的盐商彻底做不下去生意。

只得将盐降价处理, 转而去做别的。

虽然降价之后并未亏损, 食盐商贾私下依旧怨声载道。他们之中有不少与士族相关, 起先还在朝中抗议过几次,后来摄于糜荏大胜匈奴的威压,再也没敢公开表示不妥。

现如今糜荏带着战利品回归,士族商贾更是腆着脸凑上去,询问朝廷何时售卖这些牲畜。

九卿以最快速度清点完这些战利品的数量。

两万一千余匹战马,其中有三千余匹受过伤不适合再上战场, 这些受伤的便赏给将士们家里拉车、抑或牵去店铺发卖;

牛有一千余头, 这个时代牛是珍贵的劳动力,耕地、拉车都可以,百姓无故不得食用。糜荏自己留了六十头送回家乡给糜竺, 其余全部卖出;

羊多一些, 有六千余只, 在赶回来前已经被剪掉短毛。这会刚长齐冬长毛,只待来年三月剪第二次羊毛,再卖与士族。

——这么多羊每日要吃的干草不是小数目,要不是糜荏先前极有先见之明地令士兵们在塞外割了一个月的草,根本就养不起它们。

饶是如此,按照消耗量来看,也是极为勉强。

糜荏思量片刻,下令将士宰杀一千头羊。将其中三百头卖与朝中士族官吏,一百头及宰杀时的羊血、羊内脏宴请三军。剩下六百头羊均发军中士卒,令他们带回家中过个好年。

十月初三,糜荏宴请六万将士。

他回到城外军营中时,以吕布为首的武将们,正在校场上比武。

糜荏走到台下,李傕与郭汜给他让了个位置:“参见大将军!”

作为原董卓麾下将领,李傕、郭汜、徐荣等人交情都不错。

先前,糜荏令郭汜追击攻打长安城的黄巾军残部,自己则带着李傕与贾诩出兵攻打匈奴,郭汜私底下还松了一口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