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130)

见吕布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王允想了想又道:“听闻您最疼爱的貂蝉夫人曾是糜荏的婢女,那糜荏如今而立之年都未曾婚配,谁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奇怪的癖好。也难保您的夫人也……”

吕布闻言冷笑。

他见识过糜荏的奇特之处,知道自己不是糜荏的对手。这会就是再傻也看得出朝中官吏对他的称赞,怎么会被王允诓骗?

虽说男人谁不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可偏偏王允却犯了吕布最大的禁忌,那边是貂蝉。

貂蝉于吕布而言,是指尖蝶掌中月,恨不得放在心尖上去疼爱的人,岂容王允这般污蔑!

更何况貂蝉也曾经说,糜荏从未将她当过婢女,她不曾受过一丝委屈。甚至还被允许她与糜家的小姐一同读书写字,于她有大恩。

吕布心中已对王允有了杀意,但在自己府中并不适合动手。

他冷笑一声,阴阳怪气道:“就你,还妄想取代糜将军治理朝廷?”

“你也不照照铜镜看看你这幅模样,哪里比得上他?”

王允被噎了一下。

“以前你被董卓压制,如今被糜荏压制,但凡有脑子都会知道自己不是统治朝堂的这块料。”吕布冷笑,“安心当你的尚书令吧,我劝你别不识糜国师好意!”

“来人,将这贼人给我丢出去。”

王允:……

不是,除了他自己,糜荏把他的族人与门生全部贬出尚书台,其中八成还被贬谪出长安,去各处当县守,这踏马还是好意?

……真就离谱!

王允还想说什么,却被吕布唤来的两个人高马大的将士,一人扛着他一条胳膊,就这么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从吕府给丢了出去。

王允整个人都气傻了,脑子都是懵懵的。直到四周的人都在对着他指指点点小声窃笑,他才反应过来,捂着脸匆匆离去。

回到府上,刚吐出一口浊气,王允又听得糜荏亲自拜访。

他这会脑子还是木木的,就命人将糜荏领进来。怎知糜荏竟带着董卓的百余羽林军而来,一行百余人,各个人高马大,乌泱泱的一片立在他的堂前,给了他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首的糜荏却似什么都没觉察到,好整以暇在他府上喝了一盏清茶。

王允见状,几次想要开口询问他前来府上所谓何事,终究因为心虚不敢说话,瞳孔微颤地注视着糜荏。

“茶喝完了,”糜荏放下杯子,“有一件礼物,我要回给王尚书。”

他伸出手,羽林军便将一柄长剑递交到他手中。

糜荏“铮”一声将剑拔出鞘,豁然伸手砍碎了王允身旁案几。

“奉先已将你找他之事告知于我。”糜荏收起长剑,轻轻笑了,“我耐心有限,好好当你的尚书令,不要再来挑衅我。”

他早已不是当初在京洛中举步维艰的糜荏,而是真正权倾朝野,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国师兼大将军。

便是威胁王允,又当如何。

他笑吟吟地看着:“知道了吗?”

王允见状,面色惨白。他坐在椅子上,整个人都是软的,只能惊恐地看着糜荏。

得到对方风淡云轻一颔首:“明日朝中再见,王尚书。”

送走糜荏,王允眼冒金星直挺挺昏了过去,自此一病不起。

糜荏听闻此事,笑了。

王允有能力,曾经或许是好人,但经权势腐蚀,滋生太多欲望。如今在他心中,揽权才是最为重要的。

心比天高,好好看着便是。

彻底解决完此事,糜荏收到一个消息。

豫州牧韩馥不敌袁绍步步紧逼,将豫州牧让位与袁绍,逃出豫州。

第八十九章

十月初, 糜荏收到了一封来自朐县的家书。

家书是大哥糜竺写来的,知道他已平定叛乱并在长安大有动作。他宽慰糜荏:走在一条与大众截然不同的路上时,会遇到许多的困扰与压力, 让糜荏放手去做, 家族永远是他的后盾。

看得糜荏大为动容。

等看到后半段周慈写的内容, 轻笑起来。

陪着他一同看家书的荀彧眉眼间也多了几分笑意:“小妹倒真是与寻常的闺阁女子不同。”

他觑了糜荏一眼,心想不愧是这人养出的妹妹。

原来是糜荏平定叛乱,恢复国师身份并身兼大将军后, 不乏有心思活络之人, 上门向糜荏说亲,亦或是向糜荏唯一的妹妹提亲。

在此之前,糜荏与荀彧成亲一事虽未对外宣称, 但他早在朐县时便谢绝了上门说亲的人, 并扬言此生都不会娶妻。

那时他被董卓褫夺国师之位, 回到朐县时只是白身。不少人听得这话,直言他不识好歹, 必然是身体有恙才不愿娶妻。

还有人当着糜竺的面讥诮, 糜氏这般富有,为何不给糜荏请个神医治治?气得糜竺火冒三丈,与不少人断交。

没想到现在得势之后,这同一批人又腆着脸赶着来求他家结亲, 甚至还说了不少自己曾与糜氏有恩的话,对糜竺挟恩图报。

见糜竺被气得说不出话, 糜莜当即安排自己的侍卫将那些人都打出糜府。

而后被糜竺拘在家中抄写家规,直到她知错为止。

糜荏似乎都能看到自家小妹此时被罚抄家规的样子, 笑道:“小妹做得不错, 这些人确实没有结交的必要。”

荀彧道:“离开朐县时, 小妹曾多次对我说,待时局平定不要忘记将她接过来。”他可不敢忘记自家小姑子的要求,不然下次见到那孩子,定会吵闹得子苏耳根子疼。

糜荏算了算时间:“年后可以将阿莜接过来。”

他可是个好兄长。

与董卓的对抗战中赵云没有做出他认为的贡献,没敢向他提亲。想来这些日子也在着急,就让人过来安安他们的心吧。

商量过此事,糜荏拉着荀彧一起看奏折。

九品中正制既定,糜荏便下令推广到其余州郡。如今各州郡已收到消息,准备选举德高望重之人为中正。

他们回了消息,里头不少都是称赞糜荏睿智,狂拍他彩虹屁的奏折。

荀彧叹了口气:“若非知道子苏是想要推行科举制度,恐怕我也会与他们一样认为。”

九品中正制补充了汉室选拔官吏的弊端,算得上什么变革?科考制度,才是从根本颠覆察举与征辟制度。

只是想要实行科举制度,需要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至少将读书从士族推广到普通百姓,对于他们而言就足够困难。

不过这对于糜荏来说,算不上难事。

糜荏挑眉。

他把先前拟定的诏书递给荀彧:“按照我们以前的决定,我正准备组建制盐司,并将茶叶、蔗糖等物品归入朝廷买卖,先让朝廷富庶起来再说。”

虽说抄了董卓、十常侍的家,所得钱财累累,甚至能养活一支军队好几年。不过想要创造一个盛世,这些远远不够。

糖、盐、茶叶等物品,就是他从士族手中收回钱财的方式之一。

盐乃生活必需,海水晒盐摒弃了这个时代制盐法的昂贵成本,依靠阳光晒盐,可以从商贾手中将这笔生意抢过来,与他国交易;糖、茶叶等则是奢侈品,士族抗拒不了它们的魅力,会为这些东西付出钱财。

至于其他,待未来收拢政权,再做考虑。

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方案,如今终于一步步实施下去,荀彧心中又是激荡,又是复杂。

——没有什么,能比亲手创建盛世天下,更令人心满意足!

——也没有什么,比背叛从前的信仰,更叫人痛苦。

从前他只想匡扶汉室,因为他首先是汉臣。他知道汉室江山必亡,但当真正面临这样的事,他只希望自己能出一点力,叫大汉延续下去,哪怕仅能多延续一天也好!

可是糜荏点醒了他。

他要延续的,究竟是大汉的天下,还是大汉的皇室?

这个问题,他从前没有想过。但在那之后,他明白自己想要延续的,是盛世太平、海晏河清的大汉,而不是将大汉弄成满目疮痍、遍体鳞伤的皇室。

那就从他手中开始吧。

只要能为百姓带来真正的幸福,即便成为背叛皇族的罪人,亦在所不惜。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糜荏发现了,凑过去亲亲他的眼睛安慰他。

便在这时,內侍敲响了他的宫门,给他带来一个消息。

——袁绍用计逼退韩馥,夺取冀州,并对青州、并州出兵。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