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权(女尊)+番外(299)

很快朝臣便再次上书,这次将矛头对准了此事,不再提他揽权一事,只说他独霸后宫,成婚多年却没有一子半女,德行有亏。

同时有不少人张罗着给谢宸安纳后宫的,更有不少人将自己家中得意的男儿推荐出来的。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说什么的都有。

谢宸安对这些臣子看似一心为她着想,实际上却是中饱私囊,想要将自家晚辈送进宫的行为,实在是很看不上眼,当即不理会朝臣的话,直接下令废除后宫。

如此可谓是一石惊起千层浪,大饶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等的事情。

这下不光是朝臣们反对了,便是连此前一直支持她的皇室宗族,这下也全都跳出来反对了,毕竟宗族最为在意的便是后嗣的延续,萧敬之不能生,而谢宸安又要废除后宫,这不明显皇帝的血脉就要就此终结了?这怎么了得?

此番举动所造成的声势反倒是比前一次还要大,谢宸安对此却压根没打算有半分回缓的余地,笑话,这要是退缩了,后续指不定多少人要被塞进后宫来呢。

谢宸安在朝堂上虽然威风,但下朝之后回到寝宫的时候却有些小心翼翼,她看着萧敬之,小声问道:“今日朝堂上的事情你都已经知道了吧?”

萧敬之此时的确已经知晓了朝堂上全部的事情,他在谢宸安的身边一直有安插人手,无论是谢宸安上朝还是私下里觐见朝臣,这些人都会跟在谢宸安的身边,而后将其中的内容尽数告诉萧敬之。

这是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清楚的了解谢宸安所面对的情况,从而为她提供帮助和保护,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放心安心。

这其实也是两人之间的惯例了,从在宛临的时候就是这样,谢宸安知道这件事,却从来不曾阻止。

萧敬之在这一瞬间却当真觉得朝臣写奏折弹劾他,也是不算冤枉了他,凤后做成他这样的,也当是千古以来第一人了。

谢宸安的神情略微有些尴尬,上次的事情就被萧敬之给教育了一番,这次想来也是免不得,结果却见萧敬之只盯着她看,半天都不说话,不免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若是真的为妻主好,那便该退位让贤,给妻主选一位贤能之后,让妻主后继有人,该在铺好路后就消失在妻主面前,平息朝廷纷争,但是我不想。纵使知道那才是对的,我却并不想那么做,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想留在妻主身边,只想妻主独属我一个。”

谢宸安听言却很高兴,“爱情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占有欲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你要是真的能够眼睁睁看着我坐享齐人之福,那我反倒是要怀疑你到底喜不喜欢我了。不光是你,我也是这样,我没办法想象你跟其他人在一起,就像现在这样一说,我都忍不住想生气了,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你没有做错,我很喜欢你现在这样……”

萧敬之揽住谢宸安,给了她一个轻柔的吻。

他不需要安抚,只想要她。

然而无论如何,谢宸安捅出的这个篓子终究还是需要解决的,谢宸安将头埋在萧敬之的怀里,有些委屈的说道:“除了废除后宫我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啊,总不能真的眼睁睁的看着她们将人送进后宫来。”

萧敬之笑道:“我知道。”

谢宸安抬头,继续说道:“不然就按照咱们之前所说的吧,就说我寡人有疾,不能宠幸男人,不能生孩子是我的锅,而废除后宫也是因为不想耽误更多的人。”

这虽然有些离谱,但却的确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纵使身为皇帝也不能说废除后宫就废除,总要有一个理由才是,而这个理由也算是勉强拿得出手,只是将此事公之于众,委实是太过有损皇帝颜面了。

然而谢宸安却根本不想要这个颜面,商量妥当之后第二天就开开心心的在早朝上公布了此事,一时间再次让众朝臣惊掉了下巴。

不过接下来谢宸安却也不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成为皇帝之后她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每日里跟这些朝臣扯皮这些琐碎之事委实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有这些时间干些实事不好么?

此前在宛临实施的众多政策明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今已然是有很多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的。

眼下马上就要进入春季,农耕自然也就随之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事情。

说起来最新的农耕工具她曾经在几年前以节礼之名给女皇呈上来过,只可惜女皇却没有黎炎的眼光,对此竟然搁置下来了,如今谢宸安便跟着下令各省将新的农耕工具推行下去,而推行的政策跟此前的时候在宛临一样,可以以旧的农耕工具以旧换新。

农耕工具的更换总是需要些时间的,便是连宛临都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几乎全部更换完毕,不过这一点本来也急不得,等到百姓领略到其中的好处之后自然也就会自发的前去更换了。而农业方面的水渠改造和温室大棚,也都可以慢慢推行。

在经济方面,大饶的手工制造业一直领先于其余各国,在这个时候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而进行商品贸易,无疑是进一步发展大饶经济的有效方式。

而医疗、教育、军事这些也都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三项也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不过各地的情况不同,具体的还需要因地制宜。

谢宸安这么想着,便召集群臣做出了一份细致的规划,而后经过商议,确定可以实施后便彻底的推行了下去。

与此同时宛临那边的诸事都已经落定,先一步进行改革的宛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模范,而宛临里各方面的人才也可以输出至全国,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向宛临学习,发展各个方面。

按照大饶惯例,新帝登基当年本身就会减免税收,而谢宸安此后长期将这一点推行了下去,此前将士出征惹得百姓忧心忡忡,生怕再增加赋税,如此一举就可以在这方面安抚民心了。

事实上这也完全归功了前线将士的给力,他们如今占领了戎国的土地之后已经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自给自足了,倒是不需要她这边再就粮草一事多担心了。

春耕来临之际新型的农耕工具已经分为两批发放了下去,不少地方的百姓已经用上了新型的农耕工具。

随着新的一年,新的政令,大饶也迎来了新的气象。

新旧国君的更迭其实不会让百姓有多大的感触,反倒是便民实惠的政策让百姓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开始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畅想。

谢宸安以前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问什么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答曰:“勤于政事,恢复生产,关心民间疾苦,不干扰百姓生活,不增加百姓负担的皇帝就是好皇帝。”【注】

谢宸安现在还不敢说自己是好皇帝,但是她正向着这一点努力。

萧敬之突然就想起来此前的时候他曾经问过谢宸安,“妻主可曾想过若是有朝一日真的荣登大宝,而后要如何打理这个国家?”

谢宸安当时寻思了片刻说道:“之前我打理宛临的时候有了些经验,想参照宛临的情况来做。农业乃是重中之重,可以将改良过的农耕工具在全国推行,还有灌溉和水渠方面的改造,以及温室大棚。经济的发展当然主要离不开商业,我觉得可以加大鼓励手工业的发展,然后跟周边国家都打通贸易渠道。军事方面也不能放弃,那些弹-药和武器肯定是要继续推行的,还要征兵,巩固边境势力,这样若是真的有外敌入侵才不会陷入被动地位,还有……”

谢宸安那时说这些的时候很认真,眼里带着灿然的光,那是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而今谢宸安可谓是将当初的这些想法全都付诸实践了。

萧敬之看着这样的谢宸安,眼中的光泽显得越发的温柔。

作者有话要说:

注:勤于政事,恢复生产,关心民间疾苦,不干扰百姓生活,不增加百姓负担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这句话提炼自《明朝那些事》第二部 作者对于朱瞻基的形容。

原文: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不要怪我说废话,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绝对不是乾隆皇帝那种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每次只带侍卫出行。

上一篇:姜末下一篇:穿书后满朝文武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