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红楼之重生之后+番外(38)

作者:松影明河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下,小太监更高兴了,一边连连谢赏,一边摘了帽子,让大宫女把那面果子倒了进去。

像他这样的小太监,得了赏银也多半是要交给上面的管事太监,以便能有个好差事。

只有这些点心、面果子,管事太监们看不上,才能落到他们肚子里。

待小太监告退,段贵妃便道:“去雍和宫请皇子过来。”

顿了顿,她又改了主意,“罢了,他跪了一天了,还是让他歇歇吧。画眉,你去把那九毒化瘀膏找出来,给皇子送过去。”

“是。”大宫女画眉应了一声,到内殿翻出了药膏,亲自送到了雍和宫。

雍和宫里,三皇子也是气得不轻。但他气的事情,却和段贵妃不同。

段贵妃气的是娘家自作主张,三皇子气的却是圣人的态度。

今天的祭祀,祭的是祖宗,又不是祭天地,他们这些皇子,怎么就不能和太子跪在一块儿了?

还有太子,平日里假惺惺的,说是要和兄弟们兄友弟恭,还要教那几个小的做功课。

怎么到了关键时刻,连个屁都不放?

你不是要兄友弟恭吗?朝臣们提议的时候,你为什么不附和呢?

哼!幸好他先前从没信过太子的诡计。

嘶~真疼!

“好了没?”三皇子不耐烦地问给他敷腿的小太监。

那小太监是他贴身伺候的,知晓主子的脾气,也不大怕他,闻言很实诚地答道:“还要再多敷一会儿,再用红花油揉一揉,把瘀血揉开了才好。”

当然,他没说的是,如果有九毒化瘀膏,效果会更好。

然后,画眉便带着九毒化瘀膏过来了。

第34章 贾敬

皇家父子的事,他们做臣子的也不能太过操心。

贾敬虽在这里头出了力,却是巴不得没人知道呢,更不会说与贾代化听,以免惹老父担心。

因而,父子二人只把这当成平常的朝中消息说了那么一嘴,也就丢了开去。

一回到家里,贾代化自去做药浴,贾敬却是到书房安排族中祭祀的事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除夕。

一大早的,族中男丁便都聚到了家祠堂外,由宗妇许氏打开了祠堂的门。

然后,贾代化打头,贾敬与贾代善次之。

因着贾赦尚卧病不起,后面跟着的便是贾政。

再然后,族中子弟由近支到旁支,陆陆续续都进了祠堂。

贾家人丁兴旺,单是京城这几房,就有近三百人口。

此时众族人济济一堂,贾代化身为族长,见此情此景,也是欣慰不已。

而女眷里边,能入祠堂的却只有身为宗妇的许氏。

许氏先是把亲自下厨做的六样菜品摆上供桌,又先点了香敬上,这才站立上首,面向族人,主持祭祀。

自古以来,祭祀的礼仪或有精简,但说白了流程就那几样。

也就是告诉祖宗,今年家里添丁几口,祭田收成几何,谁做了什么大事,圣人又给了什么赏赐……

然后,就是由族长打头,一个接一个地给祖宗上香。

族里人口越多,供给祖宗的香火便越是鼎盛。

但今日,许氏将三支线香插入青铜大鼎之后,方在上首站定,凤目一扫,便是秀眉一蹙,扬声道:“贾政,回到你该站的位置去。”

贾敬是站在前面的,原也没注意身后,此时扭头一看,却见贾政并没有按规矩将贾赦的位置给空出来,而是自己站在了那里。

他眼睛一眯,瞬间就明白史氏为何一定要让贾赦年底的时候大病一场,甚至病得起不了身了。

族中祭祀时的站位,是很有讲究的。

比如贾敬虽然是贾代善的晚辈,但因着他是族长的嫡长子,是承宗之人,无论平日里对贾代善如何恭敬,祭祀的时候,贾代善就得站在他下首。

再比如若干年后,贾赦与贾政各自成家,各自有了子女。

无论平日里在府中各自的待遇如何,到了祭祀的时候,贾政的嫡子,也只能站在贾赦的庶子下首。

就因为贾赦一脉是长房,贾政一脉迟早是要被分出去的。

再比如现在,虽然贾赦因病难以成行,不能参加祭祀,但他毕竟是贾代善的嫡长子,未来荣国府的继承人。

他虽不来,位置也还是他的,谁也不能占去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站位,更是在家族中地位的体现,断不可乱。

若不然,便是乱家之源。

因此,这些年性子越发平和的许氏才会当面呵斥。

贾政瑟缩了一下,在贾代善凌厉的目光下嗫喏了一阵,终究是不敢说出是母亲让他站在这里的,而是默默地退回了自己应站的位置。

见他怂成这样,贾敬忍不住暗暗嗤笑一声,扭头不再多看他一眼。

贾政自来便是如此,什么都有史氏替他争,后来有那王氏替他冲在前头,他自己是只管坐享其成的。

今日里,但凡贾政自己敢强硬一点儿,替自己的小心思争取一下,贾敬也敬他是个人物。

只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到最后,贾政什么也没得到,还平白让族人们看尽了笑话。

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除了贾敬心头为贾赦不平,还有贾政自己为自己不平外,旁人都没有在意。

祭祀继续,把所有的流程都走过一遍之后,贾代化才提出自己年事已高,近些年更是力不从心,要将族长之位传给儿子贾敬。

这倒是没人反对。

他们的族长之位又不是皇位,且只是父子相传而已,又不是从一脉传到另一脉。

更有那自付年纪大辈分长的,见贾敬更小一辈,只有暗暗称愿的,又岂会跳出来挑事儿?

父子二人交接过后,贾敬就是贾家新一任的族长了。

他又单独给祖宗上了香,磕了头,祈求祖宗保佑贾氏一族繁荣昌盛。

祭祀结束以后,已经是未时正了,各家也要回去准备过除夕了。

宁国府的主子少,贾代化也不耐烦吵闹,便没有请戏班子,而是请了两个说书娘子,让她们随意拣两样细乐,说一出最近流行的新书。

那说书娘子也不愧是能登入高门的人物,她竟不要琴箫琵琶,只是顺手从桌上捏了两个巴掌大的细瓷碟子,往指间一夹,“叮叮铛铛”先走了个过场,便说起了一段前朝宫闱秘事。

她们说的是后宫妃嫔争宠斗艳,贾敬却是听出了前朝之上的合纵联合。

后宫女子一生的兴衰荣辱,与其说是寄托在帝王虚无缥缈的宠爱之上,不如说是寄托在朝堂之上的家族子弟的前程上。

家族兴盛了,哪怕帝王不喜欢她们,也不会冷落。

若是家中子弟不争气,靠一个如游丝浮萍般沉浮在后宫的女子,又岂能借力回天?

因而,哪怕前世他在道观之中,听到贾元春得封贤德妃,也只觉辛酸,并无一丝喜悦。

这一出书说完,许氏叹息了一声,道:“故事倒是好故事,只是太悲了些。今儿个过年呢,两位娘子可有喜庆些的?”

“自是有的。”

两个说书娘子笑着应了,先前主说的那个退了一步,换了另一个上前。

这个说书娘子却是取了一把琵琶,先弹出一段极欢快的曲乐,然后就说了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

“话说北宋时期,汴梁城郊有一个书生,姓……”

故事里的一对小夫妻分分合合,却始终情比金坚。听得许氏这一颗心,是跟着故事七上八下的。

听到最后,书生拒绝了天子将公主下降,不肯抛却糟糠之妻,天子感其忠贞,赐了其妻凤冠霞帔。

夫妻二人和和美美,一生孕育五子二女。

许氏笑道:“这才是好故事呢!海棠,把那金瓜子儿给她抓一把。”

两个说书娘子大喜过望,连连道谢,又嘴巧地奉承许氏,把贾敬好一顿夸。

听她们夸自己儿子,许氏笑得合不拢嘴,又让海棠给两人抓了两把大钱,说是给她们坐车的,好好地送了她们出去。

不多时,子时已至,厨房送来了热腾腾的饺子,有三鲜馅的,有羊肉馅的,有虾仁馅的……一共七八种。

许氏对贾敬道:“待会儿吃了饺子就要睡了,可不许多吃,免得夜里积食,不好克化。”

这还是把他当个孩子呢。

贾敬心里一笑,嘴上乖乖应了:“都听太太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