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离去,凤姐儿便问:“婶子可是有事要告诉我?”
史氏点头道:“不错。”
凤姐儿一笑,道:“婶子先别说,且先让我猜上一猜。”
见她做了皇后还是这样俏皮促狭,史氏便知道她在宫里过得不错,不由也露出了笑意:“那娘娘就猜猜。”
凤姐儿道:“可是与我那宝钗妹妹有关?”
史氏今日既带了宝钗来,此时被她猜出来也不惊讶,便笑道:“那娘娘再猜猜是什么事儿?”
凤姐儿觑着史氏神色,见她真的只是说笑,全然没有不满和不平之色,便知晓宝钗没有日后进宫的意思。
既然如此,女孩子的大事就只有一件了:“莫不是,要我为她寻一个好姻缘?”
史氏哈哈笑道:“虽不中,亦不远矣!”
“哦?婶子说来听听。”
史氏道:“你那小姑妈倒是心高,想着借着娘娘的东风,让她日后嫁入高门,也好帮衬她那不成器的哥哥。但宝钗这孩子自己是个清醒的,知晓以她的门第,便是嫁入了高门,也难有如意日子过,只想着让娘娘夸她几句,日后寻个门第稍好些的罢了。”
这倒是与上辈子不同。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
上辈子这个时候,薛蟠因着一个丫头打死了人,惹上了人命官司,被那贾雨村胡乱判案,说他已经被冤魂索命死了。
也就是说,薛蟠等于是个不存在的人了,一辈子也再难出头。
宝钗自小被父亲当做男儿教养,自然知晓大局为重,也懂得维护家族。
而以当时薛家的情景,唯有靠她攀上高门,才能有一丝喘息之机。
遍数以她的身份可以接近的所有男子,贾家那位宝二爷,已经是最好的人选了。
所以,宝钗才会在入宫选秀无望的情况下,死命地扒着宝玉不放。
因为,她实在是够不着更好的了。
她自有她的无奈,自有她的不得已,却没成想,害苦了宝玉与黛玉这一对苦命鸳鸯。
就连她自己,到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宝玉固然温柔体贴,却终究被祖母与母亲养的少了几分担当。
他心里怜惜那些女儿家,是哪个都想护着,可却是哪一个都护不住。
黛玉的心思敏感纤细,父母亡,寄人篱下,一生只得宝玉这一个知己。
可以说,宝玉就是黛玉所有的精神寄托。
但是到了最后,她连宝玉都没了,自然也就没了活下去的念想。
前世种种,如今想来,都是造化弄人。
看在前世缘分一场的份儿上,凤姐儿若是能帮,自然会帮这些女孩子一把的。
于是,自这次之后,凤姐儿隔三差五的,就会召宝钗入宫说说话。
反正宝钗的年纪还小,又总是避忌着圣人,倒也没有人吃饱了撑的,敢得罪皇后娘娘,说她表妹的闲话。
见哥哥一家子待自己女儿这样诚,薛王氏心里感激的很。
对于哥哥王子腾提议的,将不喜欢读书写字的儿子送入军中谋个职位的事,她更是感激涕零,第二天就往史氏那里塞了五万两的银票。
今世的王家又不曾败落,又岂会缺她那点儿银子?
史氏见她一脸的感激,是真心实意的要给,不由得哭笑不得,拉着她的手又塞了回去:“眼见内务府又要换引子了,妹妹还是留着,多打点打点的好。”
第118章 王熙凤(四十九)
姑嫂两人又推拒了一阵, 史氏见她是铁了心了要给,眼底还有些惶恐,眼珠子一转,便收下了。
——她算是看出来了, 自己家里帮了薛家母子这么多, 这五万两银子她要是不收, 这个妹妹是不会安心的。
果然, 见她收下了,薛王氏几不可察得松了一口气,连笑容都轻松了许多, 转而就和她说起了小侄子王值。
“值哥儿小小年纪的, 就这样机灵, 以后怕是了不得。”
在当娘的心里, 别人夸自己儿子, 真是比夸自己让人舒坦多了。
史氏笑得合不拢嘴, 似真似假的谦虚:“他小小一个人儿, 能看出什么来?”
薛王氏的神色里总是去不掉那一抹讨好和奉承, 笑着夸赞道:“都说三岁能看老呢。昨儿个宝丫头还跟我说,她闲来无事, 陪着值哥儿玩儿的时候, 顺手教了他几个字, 值哥儿只跟着念了两三遍就记住了。第二日, 宝钗考他, 他还记的牢牢的呢!”
史氏喜道:“还有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
“可不是嘛, 这事还能做假?”薛王氏佯装不乐意,“嫂子要是不信,只管自己考考值哥儿。”
史氏忙笑道:“我哪里是不信妹妹?只是往日里总觉得值哥儿小, 从没想着给他启蒙,这才不知道而已。”
薛王氏这才又笑了,对史氏道:“值哥儿到底还小,依我看,很不必现在就找先生启蒙,那些先生都凶得很,半点儿不懂变通。嫂子要是不嫌弃,就叫宝钗带着他,一边玩儿一边认几个字。等到五岁了,再正式请先生。”
她说完,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地看着史氏。
这也是薛王氏的一点儿私心。
都说知子莫若母,她就是再溺爱儿子,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有多少斤两。
哥哥虽然把儿子弄到了军中,她也不敢奢望儿子能脱胎换骨,只要懂事一点儿,能撑得起家业,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史氏能答应让宝钗带着值哥儿识字,有了这情分,日后值哥儿长大了,多多少少都会帮衬帮衬自己家里。
只是,她也知道,哥哥嫂子就这一个儿子,只怕他们不愿意让宝钗一个小丫头给儿子启蒙。
史氏倒是没想那么多,随口就应了:“只是要偏劳宝钗了。”
宝钗这丫头她是知道的,虽然年纪不大,却最是稳重。有些小心思,却也不令人反感。
毕竟,这世上谁不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呢?
宝钗懂得为自己争取,史氏反而很欣赏她。
薛王氏大喜过望,连连道:“她小孩子家家的,能有什么事?不就是玩儿嘛!。看宝钗就很喜欢值哥儿。”
史氏道:“他们姐弟两个,亲近些也好。”
两人正说着话呢,就听见外面丫头请安的声音:“给宝姑娘请安。”
“宝姑娘回来了?”
“太太和姨太太方才还说起姑娘呢。”如儿一边打帘子把她让进来,一边给她透消息。
屋里面史氏正和薛王氏打趣儿:“如儿这丫头,就会讨巧卖乖!”
便听见如儿惊呼了一声,“宝姑娘这是怎么了?”
又听见宝钗柔声道:“没事儿,下车的时候叫沙子迷了眼睛。”说完就在四个丫鬟的簇拥下进来了。
原本他们上京的时候,宝钗身边只带了一个叫莺儿的丫头,史氏看着不像样,就又给她添了一个大丫鬟娟儿,两个小丫鬟小桃、杏花。
那个莺儿又有些碎嘴,可没少被娟儿说教。
莺儿原本还仗着自己是宝钗身边的老人,很是不服的向宝钗告状。
但宝钗见识了王家的规矩,只觉得臊得慌,又把她给训斥了一顿,让她好好跟着娟儿学学规矩。
从此,宝钗也更倚重娟儿。
该说宝钗不愧是宝钗,虽然莺儿和娟儿之间有矛盾,但在她的调停下,不但收服了娟儿,更是安抚了莺儿。
如今两人虽然还会斗嘴,但对宝钗却都是忠心耿耿的。
史氏和薛王氏早听得动静,宝钗一进来,就往她脸上看去。
果然见她眼眶红红的,显然是哭过了。
“我的儿,这是怎么了?”薛王氏不待她行礼,一把搂进怀里,心疼的问个不停。
史氏更是沉下了脸,问几个丫鬟:“怎么回事?宝钗不是到贾家去玩儿了吗,谁给她委屈受了?”
却是前两日,贾家的几个姑娘给宝钗下了帖子,说是今日要起诗社,请宝钗过去玩儿。
宝钗原是不准备去的,还是史氏见她来了京城这么久,除了进宫陪凤姐儿说话,就没出去过,怕她闷着了,就怂恿她去了。
却不想,这人是高高兴兴地去了,却眉眼通红地回来了。
宝钗窝在母亲的怀里,越想越委屈,不由轻声哽咽起来。
薛王氏更是心疼的跟有人拿刀子在割一样,一个劲儿地轻抚着女儿的背,自己眼眶也红了:“我的儿,这是怎么了?”
娟儿和莺儿皆是面露忿色,娟儿回话道:“还不是那位宝二爷,说咱们姑娘……是那什么……体态丰腴的杨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