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安明诚当然不会在意这个,他在意的是自己的弟弟竟然跟恩人抢吃的。就算是安谨自己给的也不行,他知道是自己看着,恩人才会这样做。
“谢谢谨哥哥!明礼是好孩子!明礼不用,粥粥很香。”看着自己大哥板着脸。安明礼瞬间就把自己眼神从烧饼上撕下来,乖乖的递回去给安谨。然后再羞愧的低下头。
见到安明礼这么听话,安谨挑了挑看向安明诚。她倒没想到,他哥哥这么有威信。
看到安谨的眼神,安明诚脸白了一下。刚刚这样叫明礼是不是让恩人误会了?惶恐的他连忙解释道:“明礼已经六岁了,是个大孩子了。我们吃的都是您给的,他不能仗着自己年纪小就让您这样照顾他。这会对他不好,也会让您饿肚子。实在是不应该。”
“随便你们吧!不过以后煮饭的话,还是煮够大家吃吧。吃的不好没关系,吃的不饱,你可没有力气给我干活。”安谨点点头,这是人家的家事。自己教育弟弟,她自然不会插手。
不过虐待儿童这种事她也干不出来,不过是点米饭。安谨觉得自己暂时还承担得起。
“好!”不知道安明诚自己脑补了什么,安谨看见他感激零涕的对自己狠狠的点点头,然后一直热切的望着自己。
受不了这样的气氛,安谨一吃完就放下了碗筷。只留了一句“你们把房子打扫好,自己晒晒被子。在家里等江家人来。”之后,就带着钱袋子离开了。
安谨一出门就直奔不林书肆去。
来这里这几天,除了打扫卫生,安谨还没有时间好好看过书。对这里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街边路人的交谈,和昨晚安明诚说的东西。
为了确定自己发家致富的路,安谨一来到书肆就直接问了秋立。这里的地图志和游记在哪里。
以往来书店的人都是找和科举相关的书,安谨却找这样的杂书,实在是有点出乎秋立的意料,但也引起了他的好奇。
“你之前不是整理过了吗?就在最里面的那个架子上。那里全都是。”说着,指了指安谨的身后。
“谢谢!”安谨鞠了个躬,放轻但没放慢步伐,直奔最里面的架子。然后在微亮的光线照耀下,从里面抽出一本很富有历史感的书——《大齐版图》
“这样的书…,这里居然会有?”安谨嘀咕道。
要知道,想地图这样的东西。在古代一向是朝廷控制的机密,就算朝廷不控制,以古代重农抑商轻科技的做法,也很难有人会做这个。
好奇的安谨走到书肆备用的桌子上,开始翻看起来。
大齐东南两边与海洋相接,西北和蛮族比邻。共有十七个州,十一个府,是蛮族面积的三倍。几乎占据了所有可用的耕地和资源。
以淮江为界分南北两边。淮河向南是繁华富裕的江南,江南再向南则是穷乡僻野的岭南。
岭南多山,一面临海。虽比不上蜀地的难以上青天,但也是交通极为不便的地方。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流放之地,只有在大齐建立之后,才慢慢开始得到开发。
“分寸之地,皆是国土。岭南俊秀,地广人稀。着令:凡是自愿前往岭南安家者,遣路费,免徭役。开荒之地,悉数给与。朝廷不得与民争利。”
这个皇帝厉害啊!给路费,免徭役,还给田地。
“秋先生!这个政策是现在还在用吗?”安谨又翻了翻,发现这是**时候颁布的政策了。她想要自己查看时间,但是发现书里没有介绍现在是哪个皇帝。迫不得已,只能拿去问秋立。
“当今圣上在登基三年,**这旨意也才下达五年。当然还在用啊!怎么?你想要去?”秋立从书中抬起头,看看一眼安谨递过来的东西。挑眉问道。
“我就是想问问。”安谨摇摇头,没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另外说到:“**为什么会下这样一个命令啊?我看我们大齐北方的土地也很辽阔啊。更适合人们生产吧。”
因为这大齐版图和安谨现代国家的差不多,她就自然而然的代入了她所学过的历史上。而在历史上,科技水平不高,人口也比较少。按理来说,北方的平原更有利百姓的生产,为什么**会着重开发岭南这样的地方呢?
安谨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啊,大概是六年前北方大旱的原因吧!”秋立晃了晃脑袋,不甚在意道。他要是知道**的想法,岂不是可以封侯拜相了?哪里还会守在这么破书店。
“这样子啊!”安谨摩挲了一下纸张,若有所思。
北方大旱,作为大齐米粮的主要输出地之一,肯定会使大齐遭受影响。所以,为了增加应灾能力,分散压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不对,岭南还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如果汉人大量涌入的话,还可以达到同化他们的作用。再加上当时北方大旱,出现大量灾民,这也是一个安置灾民的办法。
所以,这是一箭三雕啊!
启动了解答历史题模式的安谨,如此想到。
“那要是中途有人不去了怎么办啊?”收回自己发散的思维,安谨好奇的问。毕竟古代可没有现代那样先进的技术可以查,这山南水北的,万一有人拿了钱不去岭南,官府的人怎么追究呢?
秋立上下的打量了她一下,像是在看傻子一样,看了好一会才说道:“官府又不会一次给你全部的钱,去到一个州再发一个州路费。然后还要盖章,如果超过期限没有到底地方的话,是要被抓的。除非你一辈子都在山林里,不买地,不起房,不娶媳妇。不然,一切经过的事,都要把户拿出来的。”
“你说,这样严苛的做法,有谁逃得过?”
作者有话要说:
除夕除旧岁,新春迎幸福。祝各位小天使除夕快乐,来年福运加身!
第18章
安谨诧异的张了张嘴。果然,政府要是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话,根本不会推出这样的政策。无论怎么做,百姓都牢牢地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要是没有户口怎么办?怎么多百姓,肯定有人会弄丢的吧?”转而,安谨又问。
“这个倒是没事,就算没有户口,是街边的乞丐。只要你是要去岭南的,往南走,到一个州补一份都可以。没有户籍,也可以直接给你岭南的户籍。”秋立有点不耐烦了,他不停的翻着手边的书。恹恹的想道:这个家伙,今天怎么那么多事!
“我明白了!谢谢秋先生的解答!”察觉到秋立的情绪,安谨立即把书合上跟截断了话题。然后在他雀跃的挥手中,自己又回到桌子上看书。
这一看就是一个上午,安谨把大齐基本情况都了解了差不多之后,就着重的看起了岭南的游记、相关书籍。还有**的那条律法。
“笃笃笃!”中午的时候,小六敲响了宅子的门。
“小六管事!”听到敲门声,安明诚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跑去开门。
“安小哥不在?”小六跟在安明诚后面,越过他看了一下院子。没有发现安谨的身影,才好奇的问了一下。
“谨哥哥早上就出去了,让我在这里等您。”安明诚带他到院子里做好,安明义顺势递上了一杯茶。然后紧张的站在旁边等着小六的消息。
“你别担心,我回去和小姐说过了。小姐说:你先在这里养好伤再走也不迟。”
“这是小姐给安小哥的钱,你们吃住都听他的安排。”说着,小六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递给他。
“不不不,这个钱还是等谨哥哥回来再给他吧!我不能拿。”安明诚当即摇头,连连摆手拒绝道。
“可以,你知道他去哪里了吗?”小六倒也不是非要给他。他这一拒绝也让小六明白自己的这一做法实在是有点不妥当。所以干脆的,也把手里的东西拿了回来。
“他没有说,您要是有事的话不如先回去?一会谨哥哥回来我再叫他去找你?”安明诚知道小六也是要给江家干活的,不好意思耽误他。所以想了一会才这样提议。
小六看了一眼时间,他出来已经蛮久的了。除了给安谨送钱以外,还有自己的私事要办,要是再等下去,估计就来不及了。
想到这,小六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看着安明诚犹豫了一会,道:“那等安小哥回来了,你再跟他说。我傍晚江家侧门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