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姐的被推倒(66)

小姑娘总算进瓶子里了。

身在阴瓶,阳瓶中却也多了一团元气。

小姑娘意态再度懵懂起来,乐韶歌忙轻敲瓶身,破去中央隔阂。

阳瓶中元气混入鬼身,小姑娘精神一抖擞,再度醒过神来。

却未察觉到究竟发生了什么。

乐韶歌并未将此事告诉她。

只传音给乐正公子,“可看到了?”

“嗯。”乐正公子回应道,“阳气寄于鬼身,确实少见。”

其中原委自然也要细加追查。

那小姑娘却要看风景,不肯被装进荷包里。

乐韶歌便将瓶子化作珍珠大小,同鸣玉穿在一起,自衣带上悬下。

小姑娘柳眉一挑,“这是要让我盯住别人的下半身?”

乐韶歌:……算了,不和她一般见识。

“你自己挑个位置吧。”

小姑娘让乐韶歌把瓶子捧在手心里,自上而下的扫视了她一遍。

目光依次审视过乐韶歌的头发、额头、脖颈、胸口,越看越负气,最后哼了一声扭开头去,郁卒的嘀咕了句,“……可恶。”

乐韶歌:???

乐正公子却似是洞悉了原委,几不可查的一笑。

“我要待在耳朵上。”小姑娘终于选定了。

乐韶歌便将那小瓶儿化作耳坠,正要带时,见乐正公子正看着她,不知为何便有些羞涩了。

带好之后才要松一口气,乐正公子却又递过来一只——耳坠自然是要凑成对儿的。

乐韶歌接过来时,只觉耳根都发烫了。甚至没抬眼看他。

——总觉着在旁人面前带耳坠,仿佛也带着些别样亲昵的意味似的。

偏那小姑娘又不知在跟谁置气,“不就是带个耳坠吗,脸红什么?炫耀你皮白肉嫩啊!”

乐韶歌:……

“我也会驱鬼。”乐韶歌淡定并且从容,“并且我还很容易恼羞成怒。”

那小姑娘似是又要嘲讽,见乐韶歌的手指捏到装着她的那个瓶子上,生硬的转了口风,“就连手指都这么好看,你是想羞死我吗?”

乐韶歌:……

算了,她不拆台就好。

小姑娘离世太久,所谓的船市已然不存在了。

便如乐韶歌先前看见的,两侧铺子多为饮食摊,来用早饭的也大都是码头船工。

然而大部分人都还对当年盛况有记忆。

问起来,便有人告诉他们,早十来年前船市就落败了。

落败的缘由也很简单。当年的展半城——也就是小姑娘家里——实在太有钱了,令官家意识到此地码头油水丰厚。

大约十几年前,夔州新换了知州。新知州是贪渎之辈,带了一群姻亲门生入川,个个如狼似虎。

恰逢展家出事,展员外没能打点好关系,便被趁虚而入。

——由夔州府出面主持,在桃叶渡下游不足百步处,建了新码头、开了官市场。全盘照搬了展家的发迹之路,只是主人换了新贵。

民不与官争,展员外见势头不妙,很快就变卖房地,举家搬迁了。

而那个节骨眼儿上展家出的事——正是小姑娘的死。

但流传在白帝城的版本,却同小姑娘所说大不相同。

没有私奔,有的只是跟随母兄前往外祖父家,半途遭遇强梁,没能幸免于难。

而小姑娘的兄长目睹妹妹遇害,悲愤之下手刃贼子,引来了一场官司。

所幸按最终按“入室伤人,格杀之无罪”宣判,并未因此留下什么案底。

展员外匆匆出让搬迁,多少也与此有关——似是怕人在此事上动文章,惹来祸患。

当时看来,此举颇为懦弱消极,可如今回顾起来,却免除了一场大祸。

——十来年间,不少人下场争这块儿肥肉。斗得你死我活,破产的破产见官的见官。至今还活着的这些人,无不有官府撑腰,彼此间盘根错节,难分彼此。

展员外当年若没走,还指不定被怎样构陷迫害。

得知家中虽落败,却保住了家产和平安,小姑娘多少也搁下了心头牵挂。

乐韶歌问她是否想回家看看,她动摇了片刻,到底还是摇头了,“都死了十几年了。且不说他们能不能看见我,便是看见了,也不过是平地起波澜。万一一个受不住,被我给吓死了怎么办?”

乐韶歌:……

确实……也对。

不过,乐正公子还是往小姑娘老家走了一趟。

不论用的是什么法子,总之问出了当年小姑娘的哥哥出现在客栈里的原委。

——刘穆之给他送了信儿。

其中不乏诿过之词,可见其人之无担当。

展家因此恨透了刘穆之,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但至少,刘穆之确实没有想过害死她。当然也就不会因她死去,而觉着自己解脱了,心底暗喜。

她的遇害,至少一桩不幸至极的巧合罢了。

得知这真相时,小姑娘着实消沉了一阵子。

恨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绪,便如毒蛇。一旦萌生出来,就必须得寄放在某个人身上不成。

而恨一个好人,是一件很戕心的事。因为恨与被恨是正邪不两立。明知对方是好人还恨他,那就只能承认自己是坏人了。

所以恨一个人之前,往往要先说服自己——这个人坏透了,虚伪透了。可若终于说服了自己,这个人是合该千刀万剐的,却骤然发现他原来也没坏到这个地步……

尤其她都因此送了命,她遭遇的不幸早已无法挽回。难得有个现成可恨的人,最后却发现自己的死更多是因为倒霉……

“真是不痛快……”小姑娘一屁股坐下来,把头埋进胳膊里,一恼就是大半天,“我不管,反正我就是要恨他。反正就是他害我的!”

这一次乐韶歌丝毫没有迟疑,“我站在你这边。”

“哦……”半晌后,“……你人还不错嘛。”

乐韶歌轻轻拨了拨小瓶子安慰她,“是因为他可恨。”

……当然也是因为这小姑娘恨得很讲道理、恨得很节制。毕竟都因此丧命了,说到报复也还是要“看他到底害我多少”。相对于她恨的程度,她恨的理由已经太过充分了。

“没错!他一面同人议亲,一面还要翻我家门墙。一面想回京谋功名结亲,一面还带我私奔。害我赔上一条性命。我恨他还是轻的。”

“没错。”乐韶歌适时换了话题,“……说起来,你已多年没有回乡,我带你四处看看如何?”

“嗯。”有个同仇敌忾的人,让小姑娘心里舒坦了不少。她嗯得很娇嫩。

不知为什么,乐正公子眉心似是微微一动,便露出些一言难尽的表情。

第54章

小姑娘虽在此地出生长大, 却并没有去过很多地方。

纵使是她熟悉的景致,也大都是随父母外出上香时,偷偷从车上望见。

不多时便已看完。

乐韶歌觉着很稀奇,她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十六年, 亲眼见过的地方除了自家院子, 不过区区几条道路。

可对小姑娘而言, 这又似乎是理所当然。

看来人间界虽然繁华热闹, 却并不像她所期待的那般充满乐事。至少对当地的女子而言, 这繁华热闹同她们也没太大关系——她们似乎连出一趟门、见一见人都有许多限制。

不过, 纵然院墙高耸, 也依旧有紫藤开满墙、香满街。

小姑娘走完了故地, 很快便活蹦乱跳的指使着乐韶歌往这儿去、往哪儿去, 兴致勃勃的向乐韶歌解说起瞿塘八景来, “穆……某人说,天下精致最美而雅致者有八, 为‘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①。自有心人总结出这八景之后,便有一众郡守、一众读书人附庸风雅、在各地都凑出八景来。一个三丈高的小土丘, 也要凑个‘东陵春色’, 小水塘里长几朵荷花,便是‘西浦荷香’……可我们白帝城不一样。某人说,他走遍天下,未见有比此地更雄浑险峻者,白帝城八景是名副其实的八景。”

她便指挥着乐韶歌一个景色一个景色的看过去,大多数地方都是“某人”告诉她的,可也有许多是她自己从诗里读到的。

有一些比她想象中更震撼,也有一些令她感到“不过如此”的遗憾。但大多数时候,她一个本地人表现得比乐韶歌和乐正公子两个外来客还要激动。尤其是当乐韶歌带着她飞过山峡时。

茂林修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