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212)

作者:YTT桃桃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顺子离开时,厅堂里,只剩下陆畔一人。

没有下人们在,陆畔正试图用银勺,直接将蛋糕上的紫色“花芯”挖下来,他想着,吃完花芯,这蛋糕他就不吃了,太甜了,腻得慌。

府外。

十几个小厮同时上马。

小全子今早跟在陆畔身后,见着过钱米寿,那时候属他最震惊,少爷竟然对一个孩童点点头。原来,没有最震惊,只有更震惊。少爷要给接进府了。

总之,由于小全子见着了,顺子就安排小全子先带队,他得去齐府送信。

出发。

目标人:围捕一身蓝。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不好啦(三更,为浮冰1004+)

第一站,自然是一品轩酒楼。

十几匹马一到,归属于国公府小厮专属腰牌一亮,来意一说,陈东家也是才到酒楼,从轿子里下来,本来身上挺凉的,可听完后,心里这一下子就变得忽冷忽热起来。

都有点冒汗了,主要是不知昨夜掌柜的有没有按照计划行事。

可别按照原计划进行啊,那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给陈东家忙坏了,冲进酒楼,又想亲自去请宋福生出来见国公府派来的人,又很是着急想和掌柜的对一下眼色。

直到宋福生已经和小全子对上话了,胖胖的陈东家还在用袖子擦脑门上的汗。

主要是后怕啊。

要知道他再有钱,买卖就算做的再可以,他也就是个普通商人罢了,在国公府眼中,他算个屁。

我的天,得亏刚才掌柜的暗示他,没有那么做。

也得亏他昨夜宿在小妾屋里头,起身的有些晚,要不然,他的下一步就是今早来了酒楼和宋福生谈,出个他心理的合适价位买下方子,买不下,他就要强取豪夺啦。

所以说,差一点啊,就差一点,他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就要和国公府掰手腕了。

还用掰吗?咔嚓一下就得给他拧碎。

宋福生此时在门外正告诉着,钱米寿还没有回来,和他姑母出去了。

小全子拧眉,那都能去哪呢,怎么还没有回。

宋福生心想:可去的地方,那可就多了。

将钱佩英昨夜嘀嘀咕咕的打算告知一遍:

糖铺子里要买糖,干果铺子要买大枣买核桃仁,粮铺子里买些小米,买些黏米,卖布的铺子要买几块杂七杂八的布料和棉花,肉铺子里可能会买几斤精排骨,日杂铺子里可能会去买些牙粉,等等。

小全子:还等等呢,你们这可真是,来一次城里,不亏本。

宋福生:另外,她们娘俩还有可能乱晃,一边买,一边乱溜达,具体能晃悠到哪,那就更不好说了。

“你们几个,这条街。剩下的,跟我来。”去下两条商业街。

“是,”有一个小厮高声应道:“全大爷放心,一身蓝,小子记下了。”

宋福生微皱眉,寻思你们抓犯人呐?正要上前嘱咐,别吓着俺们孩子,只看远处又来一匹马:“宋福生?”

“呦,顺子爷。”宋福生赶紧抱拳。

顺子也没下马,一走一路过道,“放心,就在这里等着吧,我会亲自送回钱米寿。”

“有劳啦。”

顺子咧嘴一笑,见外了不是。

陈东家看了眼马上的顺子,看了眼身侧的宋福生:“……”

急忙甩了下头,别感慨啦,赶紧套关系吧,“昨日谈话就能感觉出,宋老弟就不是池中之物,如果有得罪的地方,望宋老弟?”

宋福生急忙拦住,说陈东家,此话怎讲,何来得罪,是在下要感谢。

两个人进了酒楼。

“姑母,快排到咱们了吧?”钱米寿翘脚望了望前面的人。

“馋啦?”

“没馋,是怕兜里的烧饼该不热了,姑父和姐姐就不能趁热乎吃啦。”

钱佩英假装接受了这理由,没拆穿。

没馋,你小鼻子一路闻着味就寻来了,非要让她领着走这条街。

到了这条街上,离远就能看到买烧鸡排队的,有买完的拎着油纸包从身边路过,米寿还问她:“姑母,他们买的么呀?好吃吗?”

你猜呢,不信你猜不出来。

这不嘛,想买的还没买上几样,就带着孩子来排队了。

“下一个。”

钱佩英一只胳膊挎包袱,一只手领着米寿往前去,正要说,给我们来半只烧鸡,再单独来两个鸡大腿,艾玛,就给她吓一跳。

青天白日里,就敢抢孩子啊。

钱米寿也被气的脚蹬手刨,干啥呀,好不容易排到我了。

给小全子的棉帽子都给干掉了。

“钱米寿。”顺子叫道,且对钱佩英也再不是目中无人了,而是下马后,抱了抱拳。

国公府。

各院管事以及管事婆子们,纷纷奔走相告:

少爷抱回一孩子。

少爷抱着一孩子。

松涛阁,就在松涛阁呢。

夫人呛茶了:“咳咳,”用帕子压,都压不住。

老夫人挥手让捶腿的丫鬟退下:“恩?你说谁?是珉瑞抱着一个四五岁孩童?”

一直跟在老夫人身边的老嬷嬷,微笑地冲老夫人点了点头。

第二百七十二章 茯苓糕(一更)

陆畔的娘,过了最初的惊喜和惊讶劲儿,也止了咳,心算了一下陆畔十八岁的年纪。

又笑自己,刚刚怎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实属不该,还给自个的心口弄得怦怦跳。

不过,对于她儿子能抱着的孩子,她仍旧很感兴趣。

要知道几个外孙见到珉瑞,那都是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直往后躲。

于是,陆畔的娘、国公府夫人,对身边的大丫鬟嘱咐,再去仔细打听打听那孩子的来历,离府前,唤到咱们院儿来,我要瞧瞧。

却没想到,大丫鬟没一会儿就转回身笑着告诉说,听说老夫人已经去松涛阁了,还不准人通报少爷。

“噢?”陆畔的娘想了想,笑着摇了摇头,“那咱们也去瞧瞧?”

“公主,您慢着些,慢着些。”只有秦嬷嬷时而还叫老夫人公主,她伺候了公主一辈子。

老夫人下了步撵,过了假山,指向小亭子,“别再往前了,不要扰了他们,就坐在这里瞧瞧吧。”

她眯眼先望了望对面一身蓝的孩子,之后,她就将目光放在了孙儿身上,眼里是慈爱无比,像怎么瞅也瞅不够似的,仔细观察孙儿的表情。

此时,小亭子对面的松涛阁里。

钱米寿正站在陆畔面前,一一展示这段日子学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教的。”

钱米寿笑得眯起眼:“是姐姐呀。”

因为从小将军哥哥的脸上,发现了哥哥满意的表情,所以小人就更来劲儿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呵,这是谁做的诗。”陆畔放下茶杯,认真地和孩子对视。

谁做的?不道啊:“反正是姐姐教的。”

如果宋茯苓此时在,会在听到陆畔问这话时,心里猛的一跳,没人提醒不注意,我天,怎么嘴一秃噜就给后朝的诗教了,光记着是小学课本上学来着。

不,清朝并不算是太往后,宋茯苓你还顺嘴秃噜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陆畔等啊等,想等下句,却没了音:“怎的不念了?”

钱米寿两手一摊:“可是没了呀,姐姐就念了这么一句,是来到这里下大雪的时候,她推开家门,张开两个胳膊伸懒腰时念的,让我听见了,我就记下了。”

小黑板,划重点,伸懒腰,恩,陆畔接过顺子递过来的热茶,抿了一口。

接着,米寿再开口读的诗,第一句就让他意外地挑挑眉。

没想到,宋茯苓竟教了这首诗。

只听,童音在抑扬顿挫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陆畔问钱米寿:“你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钱米寿说:

“我懂一夜征人尽望乡。

姐姐说,这一夜,既是指时辰上过了一宿的意思,又可以理解为是整个夜色中的人,所以叫一夜。

而且不直接说他们想家了,而是说他们都往家的方向瞅。

上一篇:我靠美颜稳住天下下一篇:暴君攻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