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阁案录+番外(81)

闻韬想了一会儿道:“童谣此时出现确属奇诡,但你去问那几个孩子也问不出个所以然,不如静观其变,看看此童谣到底有多少人在传唱。”

唐无衣点了点头。二人说话间已到了灵宝阁。这灵宝阁也是大周的大商号,在京都和洛阳都有分号,专营奇珍异宝,是大周达官贵人常逛之地。果然一进去就见一棵二尺来高的红珊瑚树,灿若朝霞,熠熠生辉,一看就价格不菲。而另一边则放着几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晶莹剔透。闻韬暗暗咂舌道:“若都是这样的宝物,我们也买不起。”

唐无衣不答,领着闻韬往后面走去,果然这边的东西亲民了不少,如铜镜,玉带,折扇一类。那领事的明显认得唐无衣,殷勤道:“唐阁主,可是要挑端午上贡的礼品?”

唐无衣勾勾嘴角算是应了。

“端午上贡,以铜鉴为上。”那领事的拿出一块制作精良的铜镜道,“江心镜,扬州工匠的手艺,神兽纹,前几日才送来的,阁主您看着做工。”原来,大周一朝,端午上贡天子铜镜乃是传统,取鉴人和自鉴之意。

唐无衣笑着摆摆手:“圣上端午这日收到的铜镜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唐某就不凑这个热闹了。”说罢选了一把鎏金花卉纹银梳道,“就这个罢,圣上有几百方铜镜,配这梳子用着也算是我们臣下的心意了。”

那领事的忙不迭地找了礼匣装了梳子,唐无衣一转首却不见了闻韬,四处看了一圈却见他正在盯着一对白玉龙钩。唐无衣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只见那对龙钩十分精巧,龙首扁长,龙身栩栩如生,一龙龙嘴微张,颇具气势,一龙却是龙嘴紧闭,甚得意趣。

“你想要吗?”唐无衣问道。

闻韬陡然惊了一下道:“……不必了。”

“你我之间,何必多言,我送你是应该的。”唐无衣款款道,说罢一并买下了那对龙钩,唐无衣见闻韬面色舒展,把那对龙钩揣在怀中,心中便十分熨帖。

第110章 5.2遇刺

二人回到东都阁时已近午时,便去书房给蒲启明行礼。

刚下了早课,蒲启明在自己的书房。唐无衣掀了帘子,见蒲启明对着案上一幅刚画好的二月兰微微愣神。蒲先生的丹青一向富有盛名,尤善花鸟,但他从不画文人热衷的松柏竹菊一类,平生最爱画的便是少人问津的二月兰,以深深浅浅的蓝紫色晕染,蓝紫色清冷却被他画得热烈灿烂,左上角两只黄绿色的红嘴玉鸟小巧可爱,正在鸣唱相和。

“蒲先生。”唐无衣和闻韬施礼,唐无衣笑道,“蒲先生又在画二月兰了。每年二月兰的花期蒲先生书案上的兰花是不断的,等花期过了,先生又画起来。这二月兰遍地都是,蒲先生倒是对此花情有独钟。”

蒲启明淡淡道:“花开年年不尽同。二月兰虽不名贵,却自得风流,待到芳菲尽,自有赏花人。”

唐无衣毕竟出身军营,于这些文人墨客的心思一向是一知半解,倒是闻韬侧着头思索了片刻道:“论起来,二月兰五月花期才尽,比起荼靡还晚些,愿意等到二月兰花落再以丹青入画,先生也是有心之人。”

蒲先生抬眼望了望闻韬,这少年住在东都阁虽只有一年,蒲先生却不时涌起一股似曾相识之感,目光越过他,似乎落到了虚空之中。

“蒲先生?”唐无衣叫了叫他。最近,蒲先生似乎总是不时陷入沉思之中,似有重重心事。

“正好有一事想托你们二人去办。”蒲先生抬眼望着他们道。

唐无衣赶紧正色道:“请先生吩咐,我们正好在休沐。”说罢咧嘴一笑,“乐得给先生跑腿。”

蒲启明也崩不住笑起来。他教过不少学生,最活泛的还属唐无衣,无论多大的事在他那里似乎都可以一笑而过,他也很希望自己可以像他那样,抱诚守真,盛着天下的善意,守着自己喜爱之人做无愧于心之事。

如果天下所有的事都可以那么容易翻过就好了。

“我前阵子送了一幅画在京都的荣古轩装裱,算算日子该是可以取画了。上次他们的小厮送画时弄折了画轴,就不想让他们再送了,这次本想亲自去取,但不愿落下子弟们的课。”

“小事一桩,正好韬韬还没去过京都。”唐无衣一听是个美差,眼中全是笑意。

闻韬也道:“自当尽力,不过,洛阳的装裱店铺也不少,蒲先生舍近求远,可是有什么玄机?”

蒲启明微微一笑道:“无衣,你看看闻道长,见识和思路都在你之上,你一听京都二字,便只想到玩乐。”

唐无衣咧嘴一笑道:“先生知道我于这种小事上一向疏忽得很,再说,现在有韬韬在,我想不到的他都能提点我。”

蒲启明轻哼了一口气却是对着闻韬郑重道:“皆因寻遍洛阳、京都,只此荣古轩一家有手卷装裱之法。”

“手卷装裱?”闻韬疑惑道。

“普通书画装裱皆是为了张挂。我这书房张挂的书画已是绰绰有余。前几年听闻京都的荣古轩独创了手卷装裱之法,将书画装裱在书册宽幅的卷轴之中,可以在案头展赏之用,倒是合了我的脾气。不愿张挂出来的拙作,以手卷装裱法制成手卷,收藏起来也妥帖。”蒲先生解释道。

“原来如此,料想荣古轩得此独创技艺,必不会外传。”闻韬了然道,“这一趟必是要帮先生跑的了。”

“多谢闻道长。”蒲启明也回了礼。

“先生一碗水端不平,光谢了他却不谢我。”唐无衣道。

“可以啊,唐无衣,翅膀硬了跟我论起这个了?”蒲启明冷眼一瞟,唐无衣赶紧闭了嘴。唐无衣从小天不怕地不怕,就是当年唐佑也常常拿他没有办法,直到请到了蒲先生,每次横眉一挑,不怒自威,唐无衣便立刻服服帖帖。

当下唐无衣和闻韬从东都阁的马厩牵了两匹骏马便打算轻装简行出发。蒲启明将取画的凭证交给二人,唐无衣刚刚接过凭证,一支冷箭“嗖”地飞来,眼看就要射中蒲启明,闻韬眼疾手快,以浮尘轻轻一拨,箭偏了偏,擦着蒲启明射到了门柱之上。

唐无衣和闻韬相视一眼,唐无衣拍马就往箭射过来的方向追,闻韬则护在蒲启明身边。一柱香的时间过去了,东都阁门口并没有动静,过了一会儿,唐无衣也骑马回来,远远地就对着闻韬摇了摇头。唐无衣翻身下马道:“没有找到,街市人太多。”

闻韬皱眉道:“这里也没有动静。”

蒲启明望了望那支箭淡淡道:“无事,这里是东都阁,各种人找上来的都有。”

唐无衣摇头道:“蒲先生,我们还是留在东都阁为好。那箭似乎是冲着先生来的。”

蒲启明却道:“若真是冲我来的,你们留在这里,那人反而不会动手。这两日我闭门不出就是了,反正阁中弟子也有武功傍身可以护我。”

唐无衣尚在犹豫不决,闻韬看了看射在门柱上的箭道:“蒲先生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尚不知晓那人射箭的用意。当时我们三人都在东都阁门口,想要一箭毙命并不容易。说不定那人是想用箭提醒我们或警告我们,若是如此,我们三人在阁中严整以待那人反而不一定再出现。”

蒲启明笑了笑道:“正是。何况已到月末了,你大哥照例要回洛阳几日整顿军务的,我这里真有什么事知会你大哥一声便是,你还是和闻道长好好去京都散散心吧。”

唐无衣似乎被说服了,开口道:“洛阳到京都,两日就到了,我们快去快回,先生不会有事的。”

“何必着急,端午将近,京都想必热闹非凡。一支冷箭而已,东都阁办案无数,得罪的人也不少,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蒲启明道。

唐无衣把阁中弟子叫出来,仔细吩咐了一遍,这才和闻韬上马离开。二人回首向蒲启明挥手,只见蒲启明墨蓝色的身影清俊挺拔,如同寒夜中傲雪凌风的梅枝。

第111章 5.3京都

和东都洛阳的富贵灵动相比,京都更为气势磅礴,恢弘古朴。唐无衣和闻韬骑着马,远远地走近春明门,那灰色的城墙一点点变得清晰。

“到底是京都,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闻韬赞道。

京都与洛阳,虽都是四四方方,里坊遍布,但京都的宫城和皇城在城之正北,整个皇城以六爻之乾卦为本,透出隐隐的龙气。二人进城后,走过宽敞的朱雀大街,只见两边门楼鳞次栉比,繁华非常。

上一篇:南岸边边角下一篇:没骨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