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和长叹一声,答道:“我只此事有违礼法,然我为国君向来兢兢业业,临了就任性这一回,也好在九泉下能面见兄长!”
在宋国一般都是子承父业,或者兄终弟及,很少有像子和这种做法的国君。他这般决定,极有可能会造成宋国的内乱。或许他也明白,只是为了有面目去见兄长,不得已才要传位给子与夷。
“万一子与夷要把我和阿弟赶尽杀绝斩草除根呢?”子冯双目直视着子和,他的神情非常激动。
顿了顿,子和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用手挡在唇边剧烈地咳了数声,疲惫道:“我已有所料,明日我将遣人护送你兄弟二人前往郑国。我死之后你等不必回来奔丧,且好生在郑国定居吧!”
“君父,你这是要驱逐我和阿弟么?”子冯不可置信地看着子和,他觉得自己的希望已经完全破灭了。果然,把希望寄托在君父身上是个天大的错误。
他明明一直都很相信他的君父的,然而这次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
子和默然不语,他了解自己的长子以及侄子的性情,若是长子和次子留在都城内,迟早会生乱。无论是儿子还是侄子,他都不希望一方出事。
至于以后,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子冯颤抖地离开了,他要回去和子勃商议,和手下心腹收拾好一切,明日就会被君父驱逐到郑国。
这宋国,他不知道将来是否能够回得来。
这一夜,子和陷入了梦境之中。
他似乎回到了从前,那时兄长子力尚在。
子力微笑着对他说:“阿和,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天下通义。论贤明与夷远不及你,我将传位与你!”
他惶恐道:“阿兄,合该与夷继位,我愿辅佐与夷,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力摇了摇头:“阿和再如此谦让,我岂能安心?你性情仁善,处事妥当,宋国交给你,我方能心安!”
他推让再三后不得不接受了子力的安排。
忽然,梦境一变,他又一次见到了子力。他想这一定是在九泉之中啊,兄长似乎更加威严了。
子力见到他就问与夷的近况,神情颇为急切。
他此时方能释然,他已决定把国君之位传给与夷,他终于可以给兄长一个交代了。
第二日,子和迅速召来大司马子嘉,他郑重说道:“孔父,先君待不谷不薄,弃与夷而传位于不谷,不谷岂敢忘恩负义?今不谷欲效仿先君,传位于与夷,还望大夫尽心辅佐与夷,不谷死而无悔矣!”
子嘉哪料得到子和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稍一愣神,之后赶紧回答道:“君上,公子冯英明神武,众臣皆愿奉他为君!”
子和摇手道:“万不可如此,不谷因德而被先君赞赏,方为国君。若不让位与夷,德行势必有失,不谷以何面目去见先君?”
子嘉看得清楚,国君已经下定决心,他身为臣子又怎能违背国君的命令?只能答应了国君的要求,决定尽心尽力辅佐公子与夷。
子和见子嘉已经同意了,心里微微一松,然后沉声道:“今日不谷已派人将公子冯、公子勃逐出宋国,以后二人均不能踏入宋国一步!”
众人皆惊,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的表情,无论是哪个公子将来继承国君之位,都与他们关系不大,他们只要尽心侍奉就是。
隔了一会儿,子与夷收到了这个消息,他匆匆赶来子和的寝宫。
他才踏进宫内半步,就惶恐地跪伏在地。
见状,子和连忙命人扶起子与夷,然后温和地看着他。
子与夷依旧有些慌乱,他急忙道:“先君将国君之位传给叔父,皆因叔父贤明,而我不堪为社稷之主。今叔父驱逐二位公子并传位于我,此非先君本意。何况先君并未驱逐于我,二位公子以亦无需驱逐。”
子和微笑道:“先君让我为国君,实是摄政,你留在宋国,正是待我大限一至将宋国交至你手。”
子与夷再三推辞后,只得接受了子和的提议。
他内心其实是惊喜的,他真的没想到自己的叔父会是这么仁善,愿意把国君之位还给自己,虽然晚了几年,也没太多损失。至于子冯和子勃,既然都被永久逐出宋国了,就失去了宋国的人心。等他坐稳了国君之位,那两个已经失势的公子不足为虑。
看见子与夷挂在唇角上的笑意,周围的人都毕恭毕敬地看着他,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国君啊,哪个敢有半点儿失礼行为。
且说子冯和子勃带着数十个心腹家臣被子和送往了郑国。
姬寤生听闻此事,暗自称奇。
他安排了子冯和子勃到一处住所住下,然后也就静静地观望,他想要观察这兄弟俩有没有野心。若是有野心的话,他可以助二人一臂之力,之后对郑国也有莫大的好处。若是二人没有丝毫野心,那么反正宋国国君赠送给他很多礼物,足够让这二人在郑国住一辈子的。
子冯自然是不甘心的,不过他沉得住气。眼下这种情况,他只能依靠郑国国君了,但愿郑国能助他回国,登上国君之位。
子勃依然愤愤道:“这不公平,君父怎能这样做?子与夷何德何能,连先君都不看重他,怎能立他为宋国国君?”
子冯眸色暗了暗,他知道这一切全是君父的愧意在作祟,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君父的命令没有人敢违背,一切就这么定下来了。
宋国王宫。
子和临终之际,在心里叹道:“我儿一定在怨我,可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不能负了兄长,只能负了我儿!”
子与夷这些时日守在子和的病榻旁,尽心侍奉着子和,他知道子和已经时日无多了。子和待他一向不错,比亲子还亲,他并非不感动。
他注视着子和憔悴的面容,知道子和定是心力交瘁,他心里也不好受。若是先君立自己为国君,就没有这一切发生了。
“叔父!”子与夷哽咽道。
第二十二章 齐郑会盟
八月庚辰,子和卒,谥号“穆”。
子与夷即位,成为宋国的第十五任国君。
大司马子嘉第一个向子与夷表明忠心,坚持拥立新君的人,子与夷也知道此人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对此人也颇为信任。
在一众臣子中,除了子嘉外,还有一位身居高位的大权臣,那就是“六卿”之首太宰华督。
华督,字华父,他本人是宋国宗室,还是个好美色之人。他一向排斥子嘉,今见子嘉拥立子与夷为新君,并成为新君最信任的人,他心内格外不喜。
子与夷用麻括发,以示自己对先君的感情犹如父子,愿持孝子之礼。
子和的丧礼已经定下,就在十二月举行。
虽然,子与夷匆匆在宋国定下了名分,却依然不算真正的国君。他需要接受周天子的册封,然后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宋国国君。
子嘉表示,他已经派人前往洛邑去请求周天王册封了,相信一月之内必有诏书下达。
听到此话,子与夷赞赏地看了一眼子嘉。
鲁国。
姬息姑收到宋国传来的消息,极为惊讶。
他赞道:“宋穆公可谓仁善之人也,将国君之位又还给其兄之子,可谓善始善终!”
胥在旁附和道:“正是,其兄宋宣公亦是明理之人,早已看出其弟的秉性,出于道义将国君之位传给兄弟,如今其子依旧成为国君。诗云:‘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正应了此事。”
姬息姑突然陷入了沉思之中,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可是一时半刻他有想不出来。
与此同时,郑国也收到了消息,子冯和子勃心中一片伤感,却不能回国奔丧。对他们来说,此事实在是太残酷了。
子冯的胸口好似被什么堵住了,半天透不过气来。他颤抖地站在那里,感觉随时都会倒在地上。
子勃的眼眸也黯淡下来,他知道兄长为何难过,因为此刻他也感同身受。身为君父的儿子,他们却不能回国奔丧,这是何等的不孝和无奈啊!
他们二人均心烦意乱,却又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回宋国必然自身难保,谈何为君父尽孝呢?
不说郑国的人怎么看待他二人,就是宋国之人此时怕是也在暗骂他们的不孝吧,若不是品行不端,又怎会被国君驱逐出国,连国君死后又不能得见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