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终于彻底乱了起来,那些节度使和将军们便迫不及待的爬上了桌子。
然后有两个节度使都得到了一个皇室遗孤,便都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
郑有粮的情报里,这两个遗孤其实都不怎么名正言顺,蓝带军土匪出身,攻入京城后拿来祭刀的首先就是皇室成员,他们不是那些将军节度使,不会对皇家人有什么顾忌,只信奉一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们做到了,现在就要享受胜利果实,第一步就是杀光前朝皇室。
宗室里的人都在逃窜,两位节度使拿到的就是宗室旁支血脉,还不是什么皇子,不过现在也不用考虑这些,只要能拿的出手的,那就是王牌啊。
沈原对爬上桌子不感兴趣,她还是窝在小泉城的一亩三分地上当着这里的土皇帝。
小泉城的县令并不是当初沈老爷看中要给六娘说亲的那个,人家有后台,在乱世前就跑了,现在这个是个老老实实的县令,以前还想收沈原的税,被打了一顿就老实了,改自己给沈原送赋税。
现在方县令反而很庆幸自己来了小泉城,虽然小泉城被一个‘土匪老大’管着,可这老大真的十分体恤老百姓,从不扰民不说,居然还干起了朝廷牧民的职责。
垦荒开田,修桥铺路筑堤坝,赋税也不重,小泉城简直成了个世外桃源,就是旁边的大泉城也托福不少。
沈原看着郑有粮给的情报,在巨大的立体沙盘上把各方势力摆起来,然后看他们角逐。
她手里的大康风云人物名单都快翻起了毛边,一股势力崛起,她就添个名字,一股势力消失,她就在名字边标注下台,目前被她标注下台的都好几个了,蓝带军包百胜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迫不及待的把一口大黑锅背上身,结果就是被勤王的河西节度使砍了脑袋,那脑袋据说现在还风干在城墙上。
如今沈原咂咂嘴,觉得河西节度使也要下台了。
这位的手脚没收拾干净,被两位大将军指认引蓝带军入京屠杀,如今正在竭力表白自己,可惜收效甚微。
还有两个拿着皇嗣的将军也在不停蹦跶,发诏书斥责河西节度使狼子野心。
沈原喝了一口冰糖银耳莲子羹,听方县令叨咕春耕的事,她道:“方大人,你就直说,要我怎么配合?”
反正粮食她也抽税,干些活也不为过。
方县令就高兴了,如今咱们小泉城的复耕率很高,那牲畜就少了,马匹咱们也不敢想,那牛和驴能多些也好,这样也就不耽误春耕了!”
沈原道:“我知道了,我会对外放出消息,让商户多贩卖些牲畜过来。”
于是方县令就喜滋滋的走了。
外头正在把人脑袋打成狗脑袋,沈原这里和乐的准备春耕。
百姓们也知道外面乱,小泉城能稳当靠的就是罗刹大人,于是几乎人人都期盼罗刹大人在这里安安稳稳的待着不要走。
沈原也不想走,她是真的等着有人来招安她的。
可惜第一个来招安她的人,沈原并不看得上!
她想被招安,不是被拉去当牛做马,如今天下乱纷纷,她还未看到有哪个人具有天下共主的魄力呢。
珑南节度使派了说客想把沈原拉入伙。
沈原把这位将军的资料翻开,这位都六十三了,原本倒是好好的驻守边关,现在也变得心浮气躁起来,可是即便你老当益壮,陇南的兵力却并不显眼,沈原并不看好他。
何况如今拉她入伙一看就没憋什么好,那是擎等着让她当出头椽子呢。
那个说客只管吹嘘大将军的威风,还狮子大开口允诺将来给沈原一个什么侯爷当当。
沈原觉得自己客客气气把人送走那是涵养工夫上了一层楼的体现,其实她很想把人扔出去!
有了个起头的,她这里倒是热闹起来,那些忙着争天下的大将军们居然陆陆续续派人来拉她入伙。
沈原诧异,我什么时候成了个香饽饽?”
大妞笑的得意,您早就是个香饽饽了,咱们罗刹军早就威名远播啦!”
沈原白她一眼,少翘尾巴,你们不过打了一些土匪,和正规军都没碰上过,尾巴翘得高容易露出红屁股!”
大妮讪讪的摸了摸脑袋。
沈原以前没有副将可用,她的战阵就设一个队长一个副队长,有事她就把队长全找来,然后让队长们把消息传达下去。
沈原不想手下的兵跟着她没着没落,她早就说过,什么都比不上活着,你们既然跟了我,那我就尽全力保证大家活着,而且要活的好好的!”
现在看样子她的管理模式行不通了,她得把部队的建制立起来,于是她开始设考核,从矮子堆里拔一些高个,把副将什么的都配起来。
好在她不过一万来人,一百人为一个战阵,也就一百个队长,五队设一个副将,她开会的时候只要召集二十来人就行了。
女子战阵正好五百人,副将就是丁二妞,大妞是沈原的亲卫。
沈原对很多人说过自己等着招安,别人都以为她在开玩笑,方县令却知道她说的是真的。
一个女土匪,想要争霸天下比男人难上百倍,而且如今这一锅浑汤一样的天下,没一副铮铮铁骨,下去就熬化了,能从这锅汤里捞肉吃的人可不多。
沈原想凭着手里万把人,和小小的小泉城就跟着捞肉,那必定就成了锅里的肉。
她的想法从来清晰明了,甚至召集副将开会也把这个思想传达下去,大家都是离乱人,求的不过是一碗安稳饭,咱们把小泉城守住就对得起自个儿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可以离了我这里。”
说实话,宁当太平犬,莫做乱世人,枭雄到底是极少数,沈原这里就是小富即安的代表。
可还有句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惦记她的人还不少呢,去了这个来了那个,沈原烦的不行,然后要是势力不大的组织来找她,她干脆就躲了。
第177章 罗刹将军十七
一晃两年又过去了,如今在大康桌面上的势力明朗起来,一共是三股,河西节度使最先占领京城,因为口碑不好,却处于最弱的境地,他引蓝带军入京的消息被宣扬的漫天飞,舆论上就站不住脚,加上被蓝带军屠杀的世家大族对他也心怀怨念,这位支撑的十分辛苦。
剩下的两个是北庭和朔阳两位节度使,剩下的要么划地自治,要么已经投入哪一个大将军麾下,以期待将来的从龙之功。
沈原把这两位的资料打开,北庭节度使秦兆英,年五十六,其妻闵氏,出身世家,膝下嫡子三位,嫡女一位,庶子两位,庶女三位。
除最小的两个庶女还未出嫁外,其余都已成亲生子,算得上枝繁叶茂的一大家子。
秦兆英守护北庭多年,身家丰厚,手下雄兵强将能人辈出,而且手里还握有一个前朝遗孤呢。
就这么看,这人得胜的几率也不低,可惜,秦兆英的三个嫡子能力不如两位庶子,在北庭,大家都认为两位庶子要比三位嫡出公子有能耐。
这就让嫡母闵氏心中极度不乐,她是极尽打压之事,偏秦兆英有依仗岳家的地方就不能明着偏袒两位庶子,就时常暗地里照应。
可女人对这种事情是最敏感地,闵氏心中揾怒,把那两个庶子的生母拘到面前日日折磨,连带要求两个庶子每日在她面前晨昏定省,两个庶子只能退避三尺。
沈原边看边摇头,这秦兆英也不过如此,将来即便踩了狗屎运上台,也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再看朔阳节度使,这位怎么说呢,杨骏年六十一,老妻只生了一个女儿,杨骏四十后为了子嗣纳妾,却只开花不结果,女儿生了五个,儿子就是没有!
无奈他过继了弟弟的小儿子当儿子,然后于军中又收养了几位义子,过继的儿子养了三年一病没了,杨骏彻底死了要儿子的心。
而后他的一位义子杨林天资过人骁勇善战,被他看重,待杨林年岁渐长就把自己的嫡女许配给了杨林,杨林无父无母,算是招赘的。
成亲两年后,女儿诞下一子,杨骏喜出望外,把手中兵权过半交于杨林。
这一个家事上无有牵扯,兵力略略弱于秦兆英。
至于河西节度使,沈原已经不大关注了,这位屁股没擦干净,被京中大族怨恨,就是占了京城也是孤掌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