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花五百亿[穿书](73)

“如果刘家想通过我,窃取你们庄氏的资本呢?”白有贤没有沉迷庄算的甜言蜜语,他冷静的思考过,若轮人脉资源和商场上的那些手段,他和刘家老爷子相差太远。他完全没有信心,“我斗不过刘家老爷子,他对我了若指掌,我却连他的面都没见过。”

庄算按照晋江小说的常规套路推测道:“为什么要和刘家老爷子斗呢?你只用一如既往表现的比其他刘氏子孙好,他总会对你另眼相看的。说不定他就是想传位给你呢。”

白有贤

庄算听得出白有贤口中的戾气,安抚道:“你恨他们,不肯认他们,却不能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心情。其实你不用想那么悲观,我们庄氏集团现在的规模还不大,刘家多半都看不上。门当户对的吴家那块肥肉还要吃一段时间呢,腾不出嘴咬我们。”

“算算,这事一直是我的心魔,我如果不和刘家有个了断,实在是睡不踏实。刘宏若是来找我,我想还是见一见。说不定他的项目还有转机,或者有我们渔利的机会呢?算算,你不是发愁没有新项目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南方的项目未必真的是一锅粥。同样的项目有的人一做就死,有的人一做就活……”

庄算记得书里描写过那个整的吴家败落的南方某项目,一开始看着利润颇丰,实际上投钱越多风险越大,到最后一个没控制住,便成为一台碎钞机无底洞,多少钱扔进去都不见一个水花能溅出来。

原书的吴家被刘宏刘娅欺骗,卷入了这个无底洞,等吴天佑警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无法收手,除了割肉。

可是项目亏钱究竟是怎样的原理,是不是真的毫无转机,这些在原书中都没有描写。庄算现在却想了解一下,完全没好奇是不可能的。

“阿贤,你是想用这个项目反向试探刘家老爷子么?我说过这个项目是他背后做局,刘宏刘娅或许都是诱饵,最终是弃子。”庄算提醒了一句。

白有贤点点头:“我明白,我不会被他们卷进去,只是想借机研究一下刘家老爷子的局都是怎么玩的。今日他能舍弃亲儿子亲孙女,说不得什么时候我就成了他下一个诱饵。提前了解,加强防范。实在防不住,我就净身出户。”

庄算自然懂得白有贤的定力和真心,他只是心疼白有贤。明明自己好像付出的很少,就收获了白有贤给的这么多真么浓的深情。他情何以堪?

“别说什么净身出户,咱们还没结婚呢。”

白有贤只觉得耳际酥酥痒痒,心神一荡,终于抛开了那些烦恼,抓紧享受今宵。

与庄氏四合院相隔没有两条街,刘氏老宅,刘家老爷子躺在古董摇椅上闭目沉思。

到目前为止,南方的项目已经将刘宏和吴家彻底套住,原以为再有两个月就可以收网了,谁知吴家竟然卖了杭城滨江的地,没有接受机构的抵押贷款。买地的居然是庄算和白有贤。吴家用这笔钱救急,竟然又让项目看起来有了一丝转机。

庄氏进军房地产,做豪宅一炮而红,一年不到资产翻番,若是真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几年后,说不定也是上千亿的大集团了,后起之秀冉冉新星,老爷子怎么可能不关注呢?

纵横商场几十年,老爷子什么风浪没见过?

不过房地产这种新事物在国内的发展与国外很不相同,所谓套用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那些模拟理论,在国内这种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环境里,在行政命令对项目有绝对影响力的前提下,真的很难通过个人的意志转变。

然而庄算玩豪宅项目与众不同的新奇思路,那种看起来人傻钱多的做法,竟然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利润回报,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

也不知这其中白有贤的能力手段占了几成作用?以庄算的年纪和过去的风评,很难想象,光凭他一个人可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如此思量权衡了再三,刘家老爷子觉得白有贤的确是好苗子,可惜摊上了刘宏这种短视的爹,只想将白有贤私藏着,根本不知道若是白有贤能为刘氏集团所用,将给家族带来怎样的荣耀。

作者有话要说:推荐基友,BG幻言《穿成霸总的恶毒继妹(穿书)》by:一念相执

文案:

纪霜眠穿越了,穿到了霸道总裁小说里,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反派。

该反派作为男主霸总的恶毒继妹,靠着男主的关系闯进了娱乐圈,可是因为手段不光彩,所以被圈内人排挤,而她更是处处为难小白花女主。

最后男主忍无可忍把她从娱乐圈封杀,毫无其他生存技巧的反派最后悲惨的病死。

面对原主倒霉体质,纪霜眠无奈接受。

可慢慢的,纪霜眠发现讨厌的流量明星,过气影帝都对她纷纷示好,更奇怪的是,讨厌她的霸道总裁“哥哥”不喜欢女主,喜欢她了……

第52章 南方大项目

白有贤与刘宏私下见了一面, 庄算早说过充分信任他,但白有贤怕公司里有人不放心, 特意进行了全程录音。

回来之后,他就将录音交给了庄宁一份,对庄算进行了简明的汇报。

刘家和吴家在南方的那个大项目,缘起还是一个城市的转型,关键点是将当地的化工、纺织类有污染的大企业搬迁出主城区,开发新区,拓展城市的居住空间品质,腾笼换鸟。

不过当地并非沿海,又不是省会,从省里能来的支持非常少。又不是铁路运输的交通枢纽,飞机场是有一个, 客运而已。原本这些工业企业都是重度依赖长江的船运,输送原料运出成品, 厂区围绕大码头建设, 可以说是先有了厂子,才发展出了大城市的模样。

当地政府自身能投入的资金很有限, 另辟新区建设新码头、新的工业园,搬迁人口过去都需要钱, 招商引资同时维护本地老牌企业的利益都不能马虎。另外化工、纺织类的大企业搬家也不是普通百姓那种, 一车就能搞定的。新的厂区修建、设备的升级采购调试、环保指标的满足、职工的安置和各种配套如医院学校大商场,都不可能凭空变出来。

吴家是搞投资的,对于房地产项目并不陌生,但彼时房地产才刚开始发展,盈利模式很单一。大家只知道买地盖住宅能赚点钱,盖工厂或工业园区往外租, 赚钱的效率却比不过投资别的行业。有闲钱的时候买地囤着,遇到大型的融资机会,肯定是放贷款给别人,收高额的利息来钱更快。

说的好听一点,吴家在金融领域里最熟悉的玩法是“过桥”垫资和民间借贷,用钱生钱,投资领域以前是在吴家熟悉的化工和纺织类为主。南方的那个项目机会,也是与一家大型化纺企业有关系才能介入。大企业有大企业的难处,指望着吴家可以多投些钱,建设新的厂区或者是解决大部分采购设备的成本。

吴家自己吃不下那么大的资金规模,现金流因为别的项目亏空有点续不上。但是企业关系过硬项目机会难得,打肿脸充胖子牛皮都吹出去了,刚好刘宏凑上来,干脆一起拉下水。

庄算问道:“刘宏找你来,肯定不是要钱吧?他是不是发现了苗头不对?”

白有贤点点头:“没错,这事吴家有夸大事实隐瞒实情的偷手,还牵扯到政府与大企业的博弈。并没有刘宏想的那么快能回款。企业不是印钞机,就算是在新区修建新工厂一切顺利,到投产进去可以卖出商品获得收益,至少需要一两年。更何况当地拆迁、建设等等环节,也都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指望新区的住宅地低买高卖赚差价,也要有足够多的接盘侠能买的起那些地才行。”

白有贤将最近一段时间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刘宏描绘的情况,基本分析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家老爷子应该是通过政府更上层的关系早就了解过情况,这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清晰,政府和企业都差钱,两边博弈。

大企业要更多的地更好的搬迁条件,就必须先投入更多的钱,显着底气十足。而政府那边不可能将好处都让几家大企业占了,要利用这个搬迁带动城市活力,少花纳税人的钱,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也一起去新区发展。却又不能寒了领头大企业的心,要哄着大家,画出一片广阔的蓝图,吊起一根胡萝卜,让大企业尽可能多的投钱进去。

人间观众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